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逸云是《老残游记》中一个最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她生活在近代社会,精神却停留在古代,体现了古代与近代相混杂的人格分裂的特征,她虽是尼姑,却被生活赋予了招待员,陪酒女郎和歌女的角色,她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清醒而又灵活的头脑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时代的矛盾社会的苦难及其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找不到社会出路,是产生逸云人格分裂特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Humor一词虽然源于古希腊,但当时却不具有其现代的含意,而且除了在少数近代作家中的不多的精辟阐述之外,西方关于幽默理论也是长期以来不得其要。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尽管未曾加以确切定名,却不乏真正幽默的作品。所以关于幽默谈不上什么优先权问题,而只有植根于不同文化思维的风格的差异问题。近代意义上的幽默正是以融汇中西文化质素为特征,作为社会进步的产物正日益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项基本需求,同时也成为促进社会民主建设的利器。在走向信息社会的总趋势下,幽默亦必将步入其历史上空前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李鹏 《科技信息》2007,(23):211-212
中国古代美术教育模式是师徒传授加自学为主导的。在中国历史进入宋代后,具有学校性质的画院教育萌生了近代性质的美术教育形态,但却没有重大发展。鸦片战争以后西学的东渐,催化了中国美术教育的近代变革,其主要特征是美术教育普通化和教育模式学校化。  相似文献   

4.
日本科学技术在古代远远落后于我国,但在近代却后来居上,把我国甩在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社会历史原因,也有科学技术自身的原因.本文对中日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了初步比较和剖析.  相似文献   

5.
这样的情景能不使人称心如意吗——寒潮、霜冻、冰雹、台風,一反往常那种性格,不再为害。呼風喚雨、驅雾消云已不仅是古代神話中的想象,而正在由近代科学技术把它具体化,成为人类生活中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秋瑾所生活的年代处于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她的文学创作印证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与融合。她前期的创作以诗词为主要形式,集中在赞誉古代女英雄的主题上;后期成就最高的是赋有启蒙思想的白话文创作。对她前后两个时期文学创作的考察与评价,可以管窥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某些特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教育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在步入近代社会时却暴露了一些弊端。文章就教育观念、学校教育、选拔机制等方面阐述了这些弊端,并据此引发对当前我国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乡村老妪——刘姥姥是具有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典型人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她的平民身份与《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贵族身份格格不入,却同时扮演着贾家的受惠者与施恩者的角色;她诙谐风趣的气质和举止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脑海里,几近成了“幽默”的代名词.然而却少有人注意到,以刘姥姥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合理性根源,即刘姥姥受到贾府上下人等如此欢迎(黛玉、妙玉极少数人除外)的社会心理层面的原因及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滞后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未能向近代社会过渡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的结构和功能是其未能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最大阻碍。从结构与功能主义及冲突理论出发,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向近代科技过渡的原因,希望能够揭示古代科技和封建社会发展之间内在互动机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促进民族平等,实现大同社会.自由和谐地生活在一个统一的社会大家庭中。所以.古代有孔子的“大同、小康学说”;近代有康有为《大同书》中写的“大同之世”;现代邓小平为促进祖国统一.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使港、澳顺利回归。与此同时.有的大国却由统一走向分裂,有的小国民族纷争不断.给人民带来灾难。两厢对比,常引起人们的议论和深思。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人的能量级分为从0到7,逸南的一定接近7。作为她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亲眼见证了她的家国情怀、创业激情、管理才能,也见到过她和先生、儿子在一起的温暖场面。她在节目中说,与老公践行着致橡树一样的爱情,相互独立又终生相依。她是这样一个能把一切安置妥帖、每分钟都在熊熊燃烧的人,我相信她很快会带领云敞科技打入国际,为中国在世界云技术舞台上赢得一席之地。"——《姐妹变形记》出品人、骑翼文化创始人于婷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科技在一千多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停滞不前,而西方科技却在近代迅速掘起,发生了近代科学革命。中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这种逆向运动,是发人深思的,这是中西方近代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必然结果。考察中西方近代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我们可以知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开放的思想观念,民主进步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在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这种思考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中国社会在近代西方国家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几乎陷于停滞,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压力下整个社会体制被迫进行变革,金融制度亦不例外,然而传统社会内部生长的旧式金融机构却难以配合经济发展需求完成转型。整体而言,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制度呈现出财政属性突出、多个国家银行共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及新旧银行在对抗中并存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思想同样是以奴隶制经济为基础的,但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的具体的政治思想却不同。从历史自然条件、社会建立基础、政治思想基础、政权组织形式以及君主素质等方面对两者分析比较,探究了两者政治思想异同的原因及其对中世纪、近代及现代的中国和欧洲的政治思想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早在十九世纪末,中国近代的启蒙学者严复在《(国闻报)附印说部缘起》一文中就论述过小说与社会心理的关系,谓小说是“写人心所构之史”,以此区别“写人身所作之史”的历史。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来看,文学创作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也是作家审美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创造活动。因此,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就是我国古代人民审美本质力量在这一特殊艺术形态中显现的历史,是古代小说家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的发展史。我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前的<楚辞>研究中,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怨君"思想.这是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发展变化的客观反映,是中国古代文人思想上民主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萌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科技在一千多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停滞不前,而西方科技却在近代迅速掘起,发生了近代科学革命。中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这种逆向运动,是发人深思的,这是中西方近代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必然结果。考察中西方近代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我们可以知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开放的思想观念,民族进步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在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这种思考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和西方的思想中深刻地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内涵,但发展到近代历史,两者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中国出现了专制落后的封建残余并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西方却发展成了人道主义,而且成为大多数人们坚持的信念.这其中,信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祥林嫂,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受压迫,被残害劳动妇女的集中代表,鲁迅先生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典型悲剧人物。她一生命运不公,尽管人很勤劳、安分、善良,但她生活的社会、环境却容不下她,周围的人们也很冷淡她。她试图与命运抗争,却一次次失败了,终于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穷愁潦倒,惊恐不安,悲凉地死去。  相似文献   

20.
(一)秋瑾是我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革命家和女诗人。她生活的年代,正值满清封建专判统治即将崩溃,中国已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时代,康梁“戊戍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了。当时的爱国知青都迅速地投身到革命中来。秋瑾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秋瑾性情豪爽,从小喜爱使剑、骑马,气质不同于一般的“名门闺秀”;又娴于辞令,好吟诗作词。她素有报国为民的思想,常以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秦良玉自况。十八岁后,她随夫从湖南迁居北京,一九○四年春夏之交,在新思想,新文化和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她以惊世骇俗的叛逆精神,挣脱封建家庭的金枷玉锁,与“玩偶家庭”决绝,毅然只身渡海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