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性话语是人们表达言外之意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语用现象。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概述了隐喻的认知基础及分类,结合关联理论与隐喻认知对隐喻性话语进行分析,认为对隐喻性话语进行隐喻的思维认知以及在语用上进行关联与推理,可以有效地确定其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2.
李孟殊 《科技信息》2011,(29):I0185-I0185,I0071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这种关系也体现在语言上,比如中英文当中的动物隐喻。目前大量的研究动物隐喻论文大都局限于从文化的角度来进行阐释。本文通过对动物隐喻概念化进行研究,分析其具体的工作机制,并探究导致动物隐喻相似性和差异可能的原因。得出的结论:引起中英动物隐喻的异同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们共同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的观点来看,隐喻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一种影响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本认知模式。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情感是抽象的或难以表达的感觉,所以,为了生动形象地描述人类的抽象情感,人们经常把它们隐喻化。成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人类普遍的隐喻性思维不可避免反映在成语中。本文分析对比了英汉成语中"喜悦"这一基本情感的隐喻性表达,并分析了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詹妮特·温特森的小说《守望灯塔》是一部糅和了魔幻现实主义、抒情诗和寓言等多种风格的作品.小说的多重隐喻性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得以体现:小说内容的隐喻性;小说意象的隐喻性;小说语言的隐喻性;小说主题的隐喻性.  相似文献   

5.
隐喻的语义认知与语用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还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人的思维的隐喻性产生了语言中的隐喻 ,而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从语义与语用角度对隐喻进行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爱情诗歌的主要目的是抒情,表达爱情诉求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将中英古典爱情诗中的爱情诉求分为六大类进行平行比较,中英古典爱情诗中的爱情诉求呈现出不同的情趣和风格。英诗中的爱情诉求多热烈奔放,真挚昂扬,如江河奔流,具有阳刚之美;中诗中的爱情诉求多婉约含蓄,缠绵幽怨,如清泉静流,极具阴柔之美。赏读这两类不同类型的爱情诉求,读者不但可以获得不同的审美愉悦,而且对于中英两个民族情感世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的异同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创造谚语的目的在于用简单易解的映像传达深刻的道理,这就要求谚语必须升华为具有隐喻性特征的成型短句。谚语的喻义通常有赖于隐喻性思维的参与得以具象化;环境感知是谚语中隐喻生发机制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相当多的日语谚语隐喻是源自汉文化的间接受容过程,这种隐喻的趋同使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容易。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帮助人类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工具。在英、汉语言中,采用隐喻、特别是概念隐喻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异同是由人类相同的身体、相似的物质经验以及英、汉文化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隐喻是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唯一方法,而隐喻本身就是单向的概念域的映射过程;语法化是隐喻性的过程,隐喻是语法化过程的动因。因此,语法化过程是单向性的,这是由语法化过程的本质,即隐喻性所决定的,语法化单向性反映了人类的基本认知规律,反映了人类语言系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语言的研究已经认识到,语言有两种基本的先天本能:逻辑性和隐喻性。中国传统哲学一开始就表现出了轻逻辑、重隐喻的倾向,从儒家、道家到禅宗,中国传统哲学中语言隐喻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范围越来越大,以至于最后从语言内部的微隐喻走向了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宏隐喻。这种一贯的隐喻风格是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独特言观之谜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造成中国传统哲学轻视自然和科学,重视人伦政治这一特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而且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隐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映射,即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爱情,人类情感永恒的主题,其隐喻的表达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比比皆是。研究爱情隐喻在两个概念域(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问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爱情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喻体的选择和结构上也不尽相同。可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着手,探讨英汉隐喻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语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英、汉语隐喻的结构也存在差别。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此作对比分析,以加深对英、汉语隐喻的理解,促进隐喻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以汉语为母语的中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的几种负迁移现象,指出英汉间隐喻概念上的差异是导致这类负迁移的主要原因,进而证明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在英语学习中高级阶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话题,而诗歌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一主题。在中英爱情诗中,除了语言风格上的很多相同之处外,在表现手法上也有诸多相同点,如:借助比喻等修辞手法;借助动植物以及自然现象来抒发感情等等;但由于中西方的文化、民族个性差异等等使得中英诗歌在表述爱情时又有不尽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邹丽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1):110-112
众所周知,形合与意合、主观表达法与客观表达法均在英汉文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海恋》原文和译文之对比分析,试从语言本身与民族心理差异的角度论述这两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汉英语言中含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的动物名词、习语、短语的用法.特别详细的论述了两种语言中常见的以动物为喻体来说明人物的特征,从而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突出人物的特征,强调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  相似文献   

18.
英、汉情感隐喻认知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均有所体现,而情感这一抽象概念常常是用隐喻来表达。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表达情感的隐喻,这些情感隐喻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也存在着个性,共性是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而个性,而是源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变化,风俗习惯,文化差异等。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与《圣经》在东西方分别被誉为圣典和神典,但又都不约而同地有着民间世俗的内容,那就是《国风》与《雅歌》中的爱情诗。歌咏爱情,可以说是《国风》与《雅歌》共同关注的内容,其中都不乏对女子形象的描写,但两者在表现手法、对细节的描绘、用词修饰等方面具有不同之处,反映出中西方美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指导下,对汉语及英语中的人体词"头"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基于相同或是相似的生活经验,"头"在汉语、英语中有许多共同的语义范畴,但由于各自的历史、文化等诸多差异,人体隐喻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会出现不对应的情况。通过身体部位器官隐喻分析可以更加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内涵,据此进一步发掘语言、词汇与文化各个层面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