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徐州市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奖惩等方面进行比较,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对江苏省徐州市农村地区6所小学2307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总焦虑倾向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获得的奖励偏少,受到的处罚偏多;留守儿童以留守儿童为玩伴的居多;留守儿童长大后的工作是打工赚钱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行为问题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社会支持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量表法,对荆门地区5所农村小学共计240名留守儿童和244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评测。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交流、恐怖倾向、冲动倾向项目得分中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留守儿童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与社会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留守儿童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躯体症状与社会客观支持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焦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南省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在焦作地区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共调查了1246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其中留守儿童610人,对照组636人。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调查量表,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非常显著地好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教养方式不当、抚养人的文化素质低、社会缺乏监管机制等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就业,农村也随之出现了一批特殊庞大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该群体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我国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和现状、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以期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干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多因父母外出打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心和教育,导致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研究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为基础,通过体育锻炼干预对小学五、六年级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体育干预实验,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16周的体育锻炼干预后,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对人、孤独、自责、过敏、冲动、身体和恐怖八个内容因子上都有明显改变.结果显示:本次实验中的体育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调查还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家庭教育问题严峻;学校体育课管理松懈,教师缺乏责任意识;农村教师教学理念落后,青年教师流动性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2亿,使得6 000多万留守在农村地区的儿童失去父母的监管,留守儿童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迅速,因缺乏父母在生殖健康方面的教育,常常陷入束手无策或尴尬的困境。为了掌握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状况,分析导致生殖健康教育缺失的原因和提出应对策略,对池州市523名10~18岁农村留守在校儿童进行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和分析。调查显示该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不高,平均得分低于及格水平。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缺失,必须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提高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生殖健康教育水平,必须提高留守儿童的监护质量,加强家庭对留守儿童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努力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生殖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社会系统在留守儿童生殖健康教育中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近10年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采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SPSS20.0软件对从中国知网上所搜集的2005-2017年的854篇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文献进行了关键词共词分析,绘制了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表现及综述4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中,通过体育锻炼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干预.结果显示,有氧运动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显著的积极推动作用.实验后,留守儿童在社交焦虑、孤独感、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等方面都有积极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由此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逐渐引起社会和学者的重视。文章提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并详细论述了三个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调查研究,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人身安全难以保障,情感冷漠,心理不健康,品行不端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助,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以安徽省3个县的乡村小学的547名四至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做调查研究,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为:(1)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留守儿童的社会焦虑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3)留守儿童的抑郁程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迫切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贵州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分析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道德、安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留守儿童生存状况问题,探讨有利于黔东南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抚养人的育儿方式及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要抚养人态度调查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049名初中生(30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父亲外出组在心理健康多项因子上得分高于其他组;初三年级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虎、适应不良因子上的得分比非留守儿童高;留守女生抑郁因子得分高于男生。留守儿童临时抚养人在严厉、干涉程度上均低于父亲或母亲。结论:与母亲一起留守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初三“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留守女生比男生更加抑郁,这些与抚养人的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品行、学习、心理和生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论述以甘肃静宁县3所学校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600个样本(留守儿童300人,非留守儿童300人)的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态度、上课迟到与逃课、学习成绩和个人理想规划等方面均低于非留守儿童。受父母的影响,留守儿童对学习无积极主动性,打工欲望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且对自己未来的缺乏一定的规划。  相似文献   

15.
刘纪刚 《甘肃科技》2022,(11):76-79+137
受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影响,留守儿童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保障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加强对留守儿童阅读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针对辽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从阅读环境、阅读资源、阅读指导、阅读氛围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地留守儿童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善留守儿童阅读现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儿童心理理论训练对智力正常的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6名孤独症儿童为实验组,接受前测、训练和后测;另外5名年龄、智力水平匹配的孤独症儿童为控制组,接受前测和后测,不接受训练。结果:(1)通过干预,实验组在心理理论水平上有显著提高,而控制组无显著改变;但两组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均无显著改变。(2)心理理论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心理理论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之间的直接关系较少,也可能是由于2个月的训练不足以提高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凤台县大兴集乡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状况调查,了解皖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现状,尽自己可能去呼吁社会和当地政府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教育、心理、品行、安全等方面状况令人担忧。目前,国内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正在逐步展开,但对于浙江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研较少。文章对此进行更深入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做出科学决策和纳入实施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大量父母进城务工,留下孩子在农村交付于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管教,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此产生。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学者和社会工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但多数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而学龄前留守儿童这一年纪更小,更需要父母照顾和关怀的群体却鲜有关注。本文将目光投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并对相关解决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迫于生计涌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未成年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情感关怀,留守儿童的问题特别是他们的心理问题日益显现。本文拟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管理的疏忽和社会支持的欠缺等方面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视角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