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巩红冬 《甘肃科技》2007,23(7):217-218
对甘肃耧斗菜族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肃耧斗菜族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5属7种,分别占全国总属数和总种数的71.43%、41.18%。药用价值较高,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并对甘肃耧斗菜族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尖萼耧斗菜(Aquilegia oxysepala Trautv.et C.A.Mey.)及其变型黄花尖萼耧斗菜(A.oxysepala f.pallidiflora(Nakai)Kitag)进行了传粉生物学与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尖萼耧斗菜及其变型黄花尖萼耧斗菜的繁殖系统没有差异,但其传粉高峰期已经产生分化.其次,SSR数据显示这二者的遗传结构也产生了分化,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其种内的微分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长春花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水冷浸法、乙醇冷凝回流法提取长春花中的总生物碱,并通过沉淀反应、显色反应对提取出来的生物碱进行定性检测,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相对含量。结果显示酸水冷浸法与乙醇冷凝回流法都能提取长春花中生物总碱,乙醇冷凝回流法比酸水冷浸法提取长春花生物碱含量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酸水冷浸法、乙醇冷凝回流法提取长春花中的总生物碱,并通过沉淀反应、显色反应对提取出来的生物碱进行定性检测,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相对含量。结果显示酸水冷浸法与乙醇冷凝回流法都能提取长春花中生物总碱,乙醇冷凝回流法比酸水冷浸法提取长春花生物碱含量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生物碱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天然植物中的碱性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生物碱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碱的分类与鉴别方法及其应用与进展。  相似文献   

6.
云南萝芙木(Rauvolfia yunnanensis Tsiang)风干后用甲醇提取,利用硅胶柱层析、 Sephadex LH-20 凝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对其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从中得到5 个生物碱,包括4 个 单萜吲哚生物碱和1 个简单生物碱,经波谱分析和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将结构鉴定为 strictamine(1),10-hydroxystrictamine(2),nortertraphyllicine(3),raucaffrinoline(4)和venoterpine(5)。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正交法来确定黄柏总生物碱不同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黄柏为原料,分别以水、乙醇为提取剂,提取黄柏生物碱.采用单因素试验,按照所给定的条件和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不同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的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各因素对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得出的显著条件,以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L9(33)正交实验方法优选提取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以水为提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组合是100 ℃水浴下提取次数为4次,提取时间为2.5 h,料液比1:16.提取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是46.55 mg/g.乙醇为提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组合是70 ℃水浴下乙醇浓度为70 %,料液比1:12,提取时间为80 min,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是68.49 mg/g.结论 提取工艺设计合理,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操作简便,提取剂为乙醇比水的提取时间短,节省能源,总生物碱提取率高32.03%.  相似文献   

8.
生物碱作为一类结构类型多样的含氮类有机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生理药理活性,在新药研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天然植物是生物碱发现及筛选的重要源头,但其中生物碱含量低,提取分离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发现的一些新活性生物碱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它们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以期为新生物碱的进一步发掘提供参考借...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益母草中提取总生物碱,用雷氏盐剩余比色法测定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测得所提总生物碱盐中盐酸水苏碱的质量分数为53.2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7%,RSD为0.59%(n=5).  相似文献   

10.
蔡梅超 《科技信息》2012,(20):152-152
生物碱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碱性含氮化合物,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之一,其药用价值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的提取方法在生物碱提取分离中的应用和进展。随着人们对生物碱药用价值的认识提高,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将更加高效、迅速、完善。  相似文献   

11.
金不换中总生物碱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金不换甲醇提取、无水乙醇提取、氨性氯仿提取和酸性乙醇提取等提取方法的比较与筛选,确定溶剂用量、提取次数、pH值和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并以L9(34)正交设计表安排试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金不换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9倍量p=4.5 95%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时.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设计,以浸膏得率、总生物碱得率为指标,以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为实验因素,优化萝芙木中总生物碱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方案所得萝芙木总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为:85%酸性乙醇,提取时间15 min,料液比为1∶10,提取次数4次.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改进现有萝芙木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福建三尖杉中生物碱的高效液相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用半制备型、分析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福建三尖杉中的生物碱进行分离和检测,并用液质联用(LC-MS)、核磁共振(NMR)等对纯化样品进行结构分析.实验得到了4种含量较高的三尖杉生物碱,并检测到了其他微量生物碱4个.其中,碱(m/z)344和碱(m/z)330与具有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已知生物碱的^1H NMR数据差异较大.与传统方法相比,反相HPLC分离检测方法简单高效,且对环境友好,对寻找新的微量化合物、提高资源利用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山豆根为原料,利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山豆根总生物碱,通过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四个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山豆根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山豆根总生物碱提取含量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A)>料液比(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组合为:A2B2C3D2,即乙醇浓度为40%,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2h,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山豆根总生物碱的提取含量为16.8537 mg.g-1。  相似文献   

15.
对假酸浆籽中的生物碱进行了提取条件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假酸浆籽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80%的乙醇做提取剂,pH值为3,温度50℃,时间3 h.用薄层层析法进行了初步分离,选出了两组较适宜的展开剂,二氯甲烷-乙酸乙酯(30∶1);二氯甲烷-丙酮(55∶1),经观察可能存在五种生物碱.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浙贝母中生物碱提取条件,比较了影响生物碱提取率诸因素,并利用数理统计学中的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用浙贝母粉末重量30倍的55%乙醇(W/V)为提取溶剂,结合摇床振荡法,振荡速度为150r/min,提取24h,经氯仿萃取,生物碱的提取率最高.用D1300大孔树脂,95%乙醇溶液作为洗脱剂,上样pH为9.0,原液浓度为0.1 mol/L时为最佳纯化条件.本试验筛选提取方法可作为贝母中生物碱提取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乌头属植物中二萜生物碱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新二萜生物碱的来源、结构及其主要特点等方面,综述了1990—1995年乌头属植物中二萜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氧化铝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新疆苦豆子种子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新疆苦豆子种子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α-羟基苦参碱(Ⅰ)、苦参碱(Ⅱ)、槐定碱(Ⅲ)、氧化苦参碱(Ⅳ)。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阿朴菲生物碱在植物中的分布和结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朴菲生物碱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生物碱成分。目前已在20个科,128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类生物碱成分约400多个。本文对分离得到阿朴菲生物碱的植物作了总结,并介绍了利用红外、紫外、核磁共振、质谱、比旋度、化学反应进行该类生物碱结构测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云南宣威产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干燥全草用甲醇提取,利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2个生物碱和3个三萜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构为:lycodoline(1),acetyllycoposerramine M(2),lycoposerramine-M(3),6α-hydroxylycopodine(4),12-epilycodoline(5),12β-hydroxy-acetylfawcettiine(6),lucidioline(7),α-obscurine(8),des-N-methyl-α-obscurine(9),lycopoclavamine-A(10),fawcettimine(11),lycoflexine N-oxide(12),α-onocerin(13),26-nor-8-oxo-α-onocerin(14)和diepiserratenediol(15).化合物4、5、12和15为首次从石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