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合作创新的权力结构对知识创造及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考虑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的知识共享、创造及利益分配过程,界定权力均衡(LS)、上游企业领导(UL)、下游企业领导(DL)等领导权博弈模型并进行创新效率分析.研究发现:权力结构影响合作创新效率,LS模式下企业的知识产出与供应链利润优于UL、DL模式;企业的知识溢出既可提高合作伙伴的知识产出与创新利润,也存在知识外溢损失风险,UL、DL模式下领导者(跟随者)知识溢出与其创新利润正(负)相关,LS模式下企业的知识溢出与其创新利润呈"倒U型"关系;创新贡献率是引起合作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使用Nash协商模型检验了通过协商机制解决利益协调问题的有效性,比较发现LS模式的利益协调效果优于UL、DL模式.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种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政府补贴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利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首次系统研究研发补贴集中度、高管技术背景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补贴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但研发补贴集中度会抑制企业创新,企业获得的研发补贴集中度越高,越不利于企业研发创新;高管技术背景会调节研发补贴集中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负向关系,说明技术高管有助于企业研发补贴的合理配置.本研究拓展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以及高管职业背景影响的相关文献,为研究我国政府补贴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影响提供新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突破性创新将大量借鉴新兴技术,最初可能定位于主流或是新兴市场,而破坏性创新最初定位于新兴市场,也许不包含最新技术。假设主流客户定位和破坏性创新负相关,和突破性创新正相关,而新兴客户定位和破坏性创新正相关。为验证这些假设,将分析来自30家企业的108个战略业务单元的数据,同时将技术扫描和项目投资拆分意愿将作为关键控制变量。结论支持了这项假设,提供了主流与新兴客户定位对突破性和破坏性创新影响的对比证据。  相似文献   

4.
"区块链+"商业模式赋能企业实践意义重大,但缺乏系统定量的综述指导.文章以国内外文献数据为来源,结合描述统计、合作分析、共现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路径,探索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挖掘未来研究走向和演化趋势.研究发现:1)国内外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态势喜人,国内研究独著现象明显,国外研究合作脉络深远;2)强调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有效赋能商业模式创新研究;3)国内外研究差异显著,国内聚焦金融领域研究,国外探索多行业商业模式创新和颠覆研究.最后构建了"区块链+"商业模式研究框架.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结论对"区块链+"商业模式的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均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5.
在规模经济和网络外部性效应作用下,互联网市场日趋走向"赢者通吃"的垄断型市场结构.然而,云服务的出现降低了竞争门槛并改变了企业成本结构,使在位企业垄断地位受到巨大冲击.本文通过分析"自建服务"和"云服务"两种服务模式特点,建立了在位垄断企业和潜在竞争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模型,并提出三个重要命题,研究发现:云服务成本结构、转换成本和市场规模等变量共同影响在位企业和竞争企业的微观市场行为,并最终决定宏观市场结构.本文为理解新兴技术条件下的互联网市场运行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虽然公共产品技术创新与围绕私人产品进行的企业技术创新有本质上的差别,但是,政府部门完全可以利用企业已有的技术或技术研发能力开展公共产品技术创新,提升创新效率和效益.在对现实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创新竞赛和逆向拍卖理论,提出了企业运用已有的技术或技术研发能力参与公共产品技术创新的 3种典型模式,构建了各种模式的数学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参与模式下,政府部门所能获得的福利剩余,为政府部门根据所需技术特点运用合适的模式让企业参与公共产品技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能否筛选出优质企业进行投资并促进被投企业的业绩改善,是判断新兴市场国家风险投资行业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这一问题,针对国内市场的研究匮乏.本文以中国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VC能否筛选出优质企业以及能否为被投企业带来业绩改善,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基于逻辑回归,VC未必能筛选出优质的企业,表现为企业业绩变量回归系数不显著;2)基于模糊断点回归进行内生性调整后,VC能够促进被投企业的发展,对被投企业的业绩改善有正向作用;3)从经营效益和创新角度研究VC影响企业业绩的潜在机制发现:一方面,VC降低了被投企业的销售成本率,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另一方面,VC的进入为被投企业带来行业经验和资源等,促进被投企业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而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国内VC具有"增值"作用,能够创造经济价值,但不具有"筛选"作用,揭示了VC对被投企业业绩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为VC能促进被投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证参考.研究结果对于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对环境创新产品的偏好是企业环境创新的重要动力,而消费者偏好受群体内其他成员偏好影响和外界刺激发生"渐变"和"突变".基于计算实验方法构建模型,模拟不同偏好突变情境下消费者偏好演化过程和企业环境创新过程,揭示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微观动因,并分析不同情境下环境创新策略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实验结果显示,个体环境偏好突变在不同群体环境偏好演化中扮演"桥梁"角色,并对推动社会整体环境偏好改变发挥重要作用;而当社会整体环境偏好水平较低时,为保护企业环境创新积极性,政府应通过激励或补贴等手段降低企业环境创新风险.并与环保组织、媒体等共同努力,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推动消费者环境偏好的"突变".  相似文献   

9.
激活员工创造力、凝聚新的发展动力是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基于系统而权变的视角,以"语义感知-心理计量-行为强化"为理论主线,针对60个团队274名员工样本,运用跨层次分析考察了不同成就动机氛围下奖励(水平和结构)对创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熟氛围、扁平型奖励结构正向影响突破式创造力;表现氛围、陡峭型奖励结构正向影响渐进式创造力:三项交互检验显示,在高精熟氛围及扁平型结构下,提高奖励水平能够更好地激活突破式创造力;而在高表现氛围和陡峭性结构下,提高奖励水平能够更好地激活渐进式创造力.研究揭示,成就动机氛围、奖励结构与创造力类型之间存在一种相对最优的匹配关系.蕴含的实践价值在于,企业应从执行角度在项目团队营造表现动机氛围并辅以竞争性激励结构,以提升渐进式创造力,快速获取局部竞争优势;但鉴于"渐进式创新有余,突破式创新不足"的企业创新格局,我们更应从战略视角在技术核心部门营造精熟氛围并辅以高位均衡的激励模式,以催生突破式创造力,赢得持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以在终端产品市场具有竞争关系的一体化企业和专业化企业构成的产业结构为背景,研究发现:与专业化企业不同,一体化企业是否参与终端产品市场竞争并不完全是由自己的RD能力决定的,而是还要取决于其与竞争者RD能力之间的相对关系;当知识溢出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一体化企业将退出终端产品市场,从而导致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无论是在终端产品市场亏损时,或是在新的产业结构中,原来的一体化企业仍会继续进行降低终端产品生产成本的创新,从而出现了生产边界与创新边界"分而不离"的现象,这些都有助于解释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的形成机制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基础,基于社会资本互惠互换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地方政治关联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资在二者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而低成本战略作为调节变量弱化了研发投资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一方面,对地方政府而言,不要仅仅关注GDP增长而给企业施加太大的压力,而应该给企业提供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平台.另一方面,企业在与政府建立关联之后,应利用好从政府手中获取的稀缺资源和便利条件,投入到创新项目之中,为企业带来新的转变,这才是资源的良好利用.低成本战略是不利于产出创新成果的,企业不要一味地追求低成本高利润的经营模式,在长期计划部署上做出更多关于创新产品的规划.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区域异质性,首次运用共同前沿考察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并定量测算创新的技术差距。研究发现,中国工业企业总体创新效率偏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参考不同的技术集合,三大区域工业企业在群组前沿和共同前沿下呈现一致的发展格局,但是东部工业企业和中西部工业企业在两种前沿下创新效率变化有显著的区别;东部工业企业与当前全国最优创新水平非常接近,而中部和西部工业企业创新共同技术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水平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三大区域工业企业创新共同技术率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后进区域工业企业正在发挥"技术后发优势",出现了对先进区域工业企业"追赶"的现象,但是收敛的速度仍然比较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发展,个体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给传统的社会网络分析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MapReduce框架的产生解决了这种问题,它提供了简单的编程接口,隐藏了底层的细节,将程序员从传统的并行编程模式中解放出来.同时它的简单性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内在的表达能力较弱,对于一些复杂的算法必须由程序员对其进行分解,分解为可以在MapReduce框架内独立运行的单元.本研究着重分析了使用MapReduce编程框架对社会网络分析中的最大团问题的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模式--工作流模式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企业建模、工作流概念的出现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Petri网因其既有严格的形式定义,又有直观的图形表示,既有丰富的系统描述手段和系统行为分析技术,又为计算机科学提供坚实的概念基础等诸多优点也被应用于这一新兴领域,对工作流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本文将利用Petri网来描述和分析工作流的各种模式,比较模式之间的异同,并对模式进行合并和重划分.  相似文献   

15.
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出台对闭环供应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考虑政府奖励机制,构建了公平中性的分散决策、零售商公平关切的分散决策及集中决策3种决策模式。给出3种模式的最优决策,并分析新动能创新投入成本、公平关切系数对闭环供应链定价、新动能创新投入、回收率及各方利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收益共享联合固定费用-成本共担"契约实现分散决策的协调。研究显示:随着创新成本的增加,新旧动能转化效率降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谈判空间变小,同时批发价和销售价格降低,这与传统"投入越高售价越高"的观点不同;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不仅损害了主导企业制造商的利润,也损害了己方利润,同时降低了新动能创新投入水平、回收率和消费者效用,但增加了己方系统利润的占比;集中决策下新动能创新投入、回收率和各方利润最高,零售价格反而最低,可以通过"收益共享联合固定费用-成本共担"协调机制达到这种效果。并且,在该机制下,在回收活动中受益越多的企业,承担的回收成本越多。  相似文献   

16.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逐渐成为企业普遍面临的两难选择,也是现阶段学术界关注度较高的研究问题之一.现有研究回答了哪些因素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却很难回答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以及整个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过程.本研究以信息的"需求一供给"为基础,以"收益一成本"为约束,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概念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天津塘沽大爆炸"和"长江客轮翻沉"事件为例,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信息披露的"收益一成本"的预期,信息披露策略,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管理建议,以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7.
开放经济不仅为我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也为我国工业企业应对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从绿色创新的技术推动力、市场拉动力和环境管制推动力三个方面,构建了开放经济下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动力传导机制,从而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动力的影响;然后运用中国2005~2015年工业企业的数据检验了模型适用性,采用Vensim PLE预测了系统中关键要素2016~2025年的变化趋势,并对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三个政策变量进行调控,揭示了开放经济下我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动力传导机制的动态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开放经济下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动力传导机制存在复杂动态变化特性,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的技术推动力、市场拉动力和环境管制推动力都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最后,根据仿真模拟结果,提出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格局是当前我国政府应坚持的发展政策,也是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创新"路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竞争力逐渐成为企业在动态变化环境中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量级和位置,是现阶段学术界关注度较高的研究问题之一.现有研究回答了哪些因素影响企业可持续竞争力,却很难回答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及企业创新资源分配的作用过程.本研究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以"投入-转化-产出"为约束,基于可持续竞争力矩阵,构建结合价值流和知识流的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究创新战略和资源分配决策对企业可持续竞争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面创新是优于单一创新的战略决策,且内部创新投资与外部创新投资存在最优回报阈值;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需要协同发展才能对企业绩效起到持续地正反馈作用.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优化创新战略和决策,须从上述方面着手管理并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以产品为核心,聚焦于产品的质量改善,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质量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企业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的持续改善,从而增加客户的粘性,由此对质量管理的诉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也给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线,详细阐述了该体系的底层技术构架和管理协同构架,并从理论方法、商业实践、当前挑战、研究展望等角度就推动开展基于物联网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活动进行了讨论.希望本文的研究不但可以推动质量管理的理论创新,也能为基于物联网的质量管理产业实践和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兴技术如何有效突破应用"孤岛",实现商业化,从知识研究的角度,分析新兴技术及其商业化要求,引入商业化机会作为筛选机制,构建新兴技术应用"孤岛"突破模型。采用仿真方法,模拟新兴技术应用"孤岛"的突破过程,对比研究了WS网络和BA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化效率。研究发现,新兴技术突破应用"孤岛"的过程分三阶段:沉寂期、快速商业化期、饱和期。沉寂期商业化效率较高的是具有无标度特性的BA网络;快速商业化期商业化效率较高的是具有集聚性的WS网络;饱和期两种网络的商业化效率无明显差异,鲁棒性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