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新型香豆素水合肼希夫碱荧光探针,结构经。HNMR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该探针分子对铜离子的识别作用.实验表明,该探针对铜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加入铜离子后,该探针的荧光发射强度显著减弱,并且荧光发射强度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通过荧光离子滴定实验对其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加入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如Al^3+、Ca^2+、Co^2+、Cr^3+、Fe^3+、K^+、Mg^2+、Na^+、Ni^2+、Zn^2+等),荧光强度没有发生变化,并且上述各种离子分别与铜离子共存时,对其没有干扰.结果表明,香豆素水合肼希夫碱荧光探针对铜离子具有较高选择性识别.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铜离子荧光探针CPQ。探针由香豆素和8-氨基喹啉通过哌嗪桥连而成。Cu抖能够使探针CPQ的荧光发生淬灭。室温下在甲醇和水混合溶液中的紫外和荧光性质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金属离子,探针CPQ对Cu2+。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并且探针与Cu2+作用的化学计量比为1:1,并且提出了探针分子CPQ和Cu2+相作用的可能模型。  相似文献   

3.
4.
铜是生命必需微量元素,是许多金属酶发挥催化作用的辅因子,同时,过量摄入铜能引起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方便、快速地检测铜离子非常有价值。通过缩合2,4-二甲氧基苯甲醛与2-肼基苯并噻唑合成了一个可以高选择性识别铜离子的荧光探针,反应简单,产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乙腈/HEPES缓冲溶液中(pH=7.0),探针没有荧光,加入铜离子能引起发射强度显著增加,发出明亮的蓝色荧光,其它常见金属离子不能引起探针的发射光谱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对铜离子的检测没有影响。Job曲线研究表明二者形成了1:1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5.
6.
综述了用于检测铜离子的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胺/酰胺、杯芳烃和纳米微粒合成的铜离子荧光传感器的结构和设计原理,概述了这些铜离子荧光传感器在检测过程中的优点及其实际应用价值,并展望了这些铜离子荧光传感器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荧光光谱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H值、加热、无机离子对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的PVP特征酸度时,PVP水溶液荧光强度较小,加入酸或碱以后,荧光强度增强.无论酸性还是碱性PVP溶液,加热都能增强PVP的荧光强度,这是因为PVP水溶液在加热时,部分吡咯烷酮环会开环破坏PVP的分子结构.无机阴离子Cl-、SO2-4、PO3-4使PVP的荧光增强.而Fe3 等过渡金属离子则使PVP的荧光强度减弱,这归究于过渡金属离子和PVP的分子碰撞淬灭过程以及过渡金属离子上的成单电子的顺磁性,加速PVP的体系间窜越.  相似文献   

8.
锌离子对谷胱甘肽荧光增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锌、铅、铜等16种微量元素对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邻苯二甲醛(o-phthaldialdehyde,OPA)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Zn^2 与GSH的摩尔比率为2时,对该荧光体系有最大增强作用;而其他微量元素对该荧光体系有不同程度的淬灭作用。借助Zn^2 对GSH的荧光增强作用,将可建立高灵敏度的GSH的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二氰基异佛尔酮为母体,经Knoevenagel缩合、Duff反应、再与水杨醛腙发生席夫碱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近红外发射的荧光探针W1,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表征确定了结构。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该探针拥有大的Stokes位移(252 nm)和近红外荧光发射(668 nm),检测限低至2.9×10-8 mol/L,且对铜离子选择性高、响应时间快(120 s),在铜离子浓度0~6×10-6 mol/L内表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4.91x+367.49,R2=0.992 1),能够在DMF溶液中对Cu2+进行可视化检测,并将其成功制备成滤纸条用于Cu2+的快速可视化检测。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对铜离子有很强选择性的罗丹明类荧光探针。在乙腈/水(体积比1∶1)溶液中,当加入Cu2+后,探针显桃红色,随Cu2+浓度增大,荧光强度增强,发射荧光波长红移。并在2.8×10-7~2.8×10-5mol/L范围内,Cu2+离子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它常见离子引起很小的荧光光谱变化,合成的试剂可用于高选择性的检测铜。  相似文献   

11.
当pH=5.2时茜素红与过量的Al3+反应生成发射橙黄色荧光的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69 nm和585 nm,Cu2+能够使茜素红-铝体系荧光猝灭,且荧光猝灭程度与Cu2+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灵敏的“开关式”测定Cu2+的方法.探究了茜素红-铝-铜体系的最佳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缓冲溶液等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Cu2+的工作曲线为 ΔF=19.7c+101.2,R2=0.999 5,线性为0.2~30 μmol/L,检出限0.022 μmol/L.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水中微量铜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用金属离子选择性中性载体(ETH1062)研制新型铜离子选择性中性载体液膜光极.光极的检测范围为10-5~10-10mol/L(pH=5.7).采用不同ETH1062含量测得铜离子与ETH1062的络合比为1∶2.铜离子与氢离子的离子交换常数Kexch为0.0744.Cd2+,Zn2+,Fe2+,Pb2+等离子对测定没有干扰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一种基于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荧光传感器用于检测金属铜离子和氟离子。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此传感器检测离子的能力。研究表明,在所测试的阴离子中,只有氟离子可以引起此荧光探针的吸收峰蓝移(从390 nm到383 nm),并伴随着一定强度的减弱。同样氟离子可以引起此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降低并且蓝移(从496 nm到488 nm)。在所测试的阳离子中,铜离子可引起荧光探针的吸收峰红移,荧光强度淬灭90%。此外,当加入铜离子和氟离子的先后顺序不同时,引起的荧光光谱变化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以香豆素衍生物为基本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TK.通过研究荧光分子探针TK在中性缓冲溶液中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显示,TK可以选择性荧光猝灭识别Cu2+、Fe3+.TK与Fe3+络合后,TK在351nm处的荧光峰强度发生猝灭,猝灭幅度为31%;与Cu2络合后,TK在474nm的荧光峰强度几乎完全猝灭,猝灭幅度达97%.经定量分析显示,TK与Cu2+形成了1∶1型络合物.通过金属离子竞争实验表明,常见的金属离子均不干扰TK对Cu2+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罗丹明B的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RF。研究发现在V乙腈∶V水=1∶1介质中,化合物RF最大发射波长为566 nm,Cu2+可使探针RF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大,同时溶液颜色从无色变为桃红色。该荧光探针对Cu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RF的选择性荧光增强是由于其对Cu2+的识别开环引起的。该探针对Cu2+的识别是不可逆的,而且pH对探针RF在中性水溶液中检测Cu2+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铜离子选择性电极作指示电极,用Trien作滴定剂,就电位滴定法对人发和尿中铜(Ⅱ)的测定条件、发样处理以及干扰实验进行了探讨.本法简便快速,结果与原子吸收法基本一致,其相对偏差小于5%,人发中铜的测定回收率在96.2-106.8%之间.  相似文献   

17.
基于硫醇对α,β-不饱和双键的亲核加成,设计合成了一种香豆素-3-氧代-2,3-二氢苯并[b]噻吩加合物的比色硫醇探针.硫醇与探针发生迈克尔加成,打断了分子内的共轭体系,阻止了香豆素向缺电子的3-氧代-2,3-二氢苯并[b]噻吩基团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引起了吸收光谱上的蓝移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铜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一步合成了CdTe量子点.以该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Cu2+离子进行了定量检测.考察了缓冲体系、缓冲液浓度、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量子点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0.033mol/L、pH值为5.91的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当量子点浓度为3.8×10-4mol/L、反应时间为30min时,该方法的线性区间为2~200μg/L,检测下限为0.29μg/L.具体解释了量子点荧光猝灭,是由于价带电子激发到导带以后被表面结合的Cu2+离子捕获而产生的结果,并利用光解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机理.  相似文献   

19.
Cu2+对折线型水溶性荧光共轭聚合物m-PPEASO3Na具有荧光淬灭效应.研究表明,该淬灭机制属于高效的动态淬灭.基于此荧光淬灭效应,建立了一种高灵敏的近红外荧光检测铜离子的方法.该方法用于合成样品和实际样品铜的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八羧基酞菁铝的分子光谱性质,利用八羧基酞菁铝的荧光光谱(最大激发波长620nm,最大发射波长698nm)近红外特性,建立了一种荧光猝灭法检测Cu2+的新方法。考察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优化条件下,(pH 4.5、八羧基酞菁铝浓度5.0×10^-6mol.L^-1、反应时间5min、反应温度为室温)该方法的线性范围2.5×10^-6mol.L^-1~3.0×10^-5mol.L^-1(R=0.9974),检出限8.3×10^-7mol.L^-1.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实际水样中Cu^2+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