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构投资者能否提高股票的定价效率一直是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应计异象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减少应计项目的错误定价程度。以中国A股市场2001~2010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我国证券市场上依然存在应计异象现象;通过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化和公司上年度应计项目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机构投资者确实会根据公司的应计项目水平做出投资决策上的调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论是高机构投资者持股组还是低机构投资者持股组,都存在显著的应计项目高估现象;但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越高,应计项目的高估程度也越小,表明机构投资者确实可以减少应计异象,提高市场对应计项目的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国内A股市场新股发行时投资者网上中签率和网下配售比率,探讨其信息含量及其对股票上市后市场表现的预测能力. 研究发现,投资者网上中签率和网下配售比率均与股票上市首日收益率、换手率和持有3个月收益显著负相关,但网下配售比率与股票上市首日、持有3个月收益的相关性更强,而投资者网上中签率与上市首日的换手率更紧密.相对于主板上市股票,投资者的网上中签率和网下配售比率对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股票上市首日收益和持有3个月收益有更好的解释能力. 研究结果对新股发行定价和投资者在二级市场的买卖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市场异象的研究正成为资产定价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已有关于市场异象的研究(比如规模异象、价值异象等)大都采用年度会计数据,从而使得一些在样本区间内的重要信息被忽视。本文首先通过Fama-MacBeth回归和截面分组的方法统一分析了九个主要的市场异象在我国A股市场的表现。在此基础上,针对异象指标更新频率低的局限性,同时为了利用调整期内更多的信息,本文基于移动平均(MA)方法度量我国股市的价格趋势,进而对各个初始异象进行调整。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价格趋势呈现短期化;基于MA策略动态调整后各市场异象组合平均收益和风险调整的收益均显著加强,尤其是对一些原本表现较弱的异象;投资者情绪越高以及信息不确定程度越大,调整后的异象表现越强。  相似文献   

4.
中国证券市场异象的持续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了理论界对于市场异象的研究结论,针对市场异象的争议,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的市场异象持续性检验模型,利用1993~2010年我国A股市场的收益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的价值溢价、规模溢价和动量溢价等市场异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A股市场的价值溢价与动量溢价在长期内存在持续性,规模溢价的持续性相对较弱,并且,生存偏差、收益平滑和统计区间对于市场异象的持续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百度新闻搜索引擎获取上市公司的网络新闻数据,利用中国A股市场2003年到2010年的股票收益数据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支持Fang等所发现的"媒体效应".为了揭示媒体关注度定价效应的内在机理,本文对媒体关注度进行分解,发现股票收益的"媒体效应"主要来自于媒体关注度的未预期部分,而未预期关注度的定价效应很大程度上可以由Miller的"基于卖空约束的异质信念"假说以及本文所提出的"投机性关注"假说所解释.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反转异象,构建了多期投资模型以刻画市场反转效应的生成过程――投资者对极端信息反应过度并低估市场噪音,导致股票市场出现反转效应.实证研究显示极端信息与未来股票横截面收益负相关,而低频交易组中的相关性显著降低,表明过度反应会因交易量下降而减弱.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状态下的投资者风险偏好,发现损失状态下过度反应的投资者为风险规避,非过度反应的投资者为风险追寻.而无论反应是否过度,投资者在盈利状态下均为风险中性.  相似文献   

7.
A股与B股市场价格发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同一个公司的股票,如果在不同的市场上交易,其价格发现效率可能存在差异.采用共同因子贡献法和信息份额方法对同时在我国A股和B股市场交易的股票的价格发现效率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之前,A股与B股市场存在严重的"市场分割"现象;在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后,这种"市场分割"程度有所减弱.在B股市场开放前,共同因子贡献法的结果认为上交所和深交所均为A股信息主导的,同时,信息份额法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在B股市场开放后,共同因子贡献法得到的结果为上交所的股票69.52%的信息是由A股市场揭示的,深交所则为70.29%;信息份额法得到的结论则分别为64.81%和62.47%.对于A股(B股)对价格发现的贡献的动态变化,两者的结论也一致:共同因子贡献法和信息份额法均认为:B股市场开放后,A股市场的共同因子权重和A股市场的信息份额均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有限注意力假说,用分析师共同覆盖构建公司相关性,检验了A股市场关联公司之间股票的动量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以共同覆盖分析师数量作为权重构建的关联公司股票加权平均收益率,能正向预测焦点公司未来1~12月的收益率,基于关联公司收益率构建的多空组合可获得10%~12%的年化超额收益;在截面回归中,关联公司动量溢出效应较同行业或同地区公司的动量溢出效应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拥有更多分析师共同覆盖、非明星或低学历分析师共同覆盖,以及焦点公司股票被更多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持有时,关联公司动量溢出效应更强,说明该效应的成因与分析师和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带来的行动迟缓和反应滞后相关.本文的工作对A股市场跨资产动量效应给出了全新证据,对市场监管与投资者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波动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向量GARCH模型检验了我国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波动的关系,并且将情绪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两类,分别探讨其对股票收益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前,股票收益与投资者情绪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其中,理性情绪与非理性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相反;改革后,情绪与组合收益间的波动关系明显减弱.投资者情绪变化与股票收益较强的相关性对于把握市场信息的传递过程以及预测未来股票收益波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选取从2005-2008年的A股交叉持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发现被持股公司(子公司)股票的历史收益与持股公司 (母公司)股票的当期收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通过构建按月调整的零投资组合, 发现该投资策略可以获得2.01% 的月超额收益率, 在控制了风险因子和公司特征之后依然是显著的. 进一步地, 用公司规模、历史收益、换手率、是否被同一只基金所持有等来衡量投资者的注意力, 发现交叉持股动量收益的显著性对注意力代理变量是比较敏感的, 这恰好与有限注意假说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基金管理费激励的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理费激励的有效性取决于基金资金流与基金业绩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多变量的回归模型,采用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季度数据对中国基金市场存在的"赎回异象"和流业绩关系的特征进行了实证.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发现中国基金市场由于业绩与基金流量之间存在较小的正的系数,以及统计显著性不高等,管理费激励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突出.而且在管理费激励制度下,中国基金市场中的流业绩关系没有显著的特征,表明投资者对基金业绩排名不敏感,说明中国基金投资者的理性程度还不够,正处于从非理性到理性的过渡阶段.最后,针对中国基金市场,提出了增强中国基金管理费激励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资产增长效应的存在对市场有效性理论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学者们尝试着从各个角度出发解释该异象,有关我国股票资产增长效应的研究视角仅限于投资及融资约束,得出的结论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基于此,选用1994~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法马-麦克白斯横截面回归的方法,试图从套利限制的角度来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资产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特质波动率计量的套利风险,买卖价差和价格冲击计量的交易成本,对资产增长效应都具有解释能力,而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对资产增长效应不具备解释能力,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与个人投资者相差无几,市场参与主体普遍成熟程度低是我国股票市场资产增长效应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特征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选取情绪变量,构造了情绪指数和反映股票收益对情绪变化敏感性的指标--情绪β.在此基础上, 分析和研究了情绪与股票特征之间的关系.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A股市场在一定时期内,规模较大、波动率较高、市净率较高的股票易受情绪的影响, 不同年龄的股票并未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改进并构建了月滚动已实现特质波动率作为度量特质波动率的标准,通过横截面回归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异象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基于HP滤波法将特质波动率分解为长期特质波动率和短期特质波动率两部分,分别研究二者与股票截面收益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股票市场确实存在特质波动率异象。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特质波动率与股票截面收益成正向关系,短期特质波动率与股票截面收益成反向关系。在长期特质波动率与短期特质波动率综合作用下,特质波动率与股票截面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取决于两者谁占主导地位,进而从指数构建与方法论的视角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之谜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权证是冗余证券吗?基于沪深交易所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从经验角度回答"沪深证券交易所中的权证是否为冗余证券"这一问题, 本文从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的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不可创设权证及标的股票交易数据中选取估计窗与股权分置改革事件不重叠的部分交易数据作为样本(剔除了样本中的(股本)权证稀释效应、 股权分置改革和权证创设对标的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对权证发行的数量效应和符号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运用基于wild bootstrap的事件分析方法(克服了样本容量过小的问题)分别对权证标的股票的非正常收益、 非正常累积收益和标准化的非正常累计收益是否为零进行了检验. 本文没有发现"权证发行后标的股票的非正常收益率或非正常累积收益或标准化的非正常累积收益显著不等于零" 的数量效应证据, 发现了"权证发行后具有负的平均非正常累积收益的权证标的股票比例大于具有正的平均非正常累积收益的权证标的股票比例" 的显著符号效应证据. 本文认为, 是更加偏好风险的激进投资者从标的股票市场转移到权证市场导致了这种现象. 经验证据表明: 沪深交易所中的权证不是冗余证券.  相似文献   

16.
将系统性跳跃和异质跳跃视为尾部事件,从极值理论的视角探讨股票收益率分布的尾部特征.利用time of day(TOD)方法消除高频数据的日内效应,运用指数-个股法~1分解系统性跳跃和异质跳跃,并采用peak over threshold(POT)方法分别估计它们的左尾和右尾参数.实证研究表明,A股市场日内效应具有明显的"L"型特征,每支股票的系统性跳跃与异质跳跃都是显著存在的,且两类跳跃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厚尾特征,所有股票的右尾跳跃次数和贡献都大于左尾,这表明,频繁出现的资产价格跳跃及其尾部特征是导致股票收益率非正态分布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上证股市收益的长期记忆:基于V/S 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V/S分析考察我国股市收益的长期记忆效应,分别诊断上证A、B股市日收益总体样本的长期记忆效应,在运用ICSS方法探测方差漂移突变划分股票市场阶段性的基础上诊断股市收益不同阶段的长期记忆效应,并考察随机抽取的部分个股.研究表明:上证A、B股市收益总体样本都不存在显著的长期记忆,B股市场的长期记忆效应相对更显著;A、B股市场收益分别发生了两次和四次显著的方差漂移突变;A股收益在每一阶段都不存在显著的长期记忆,B股收益在某些阶段却存在显著的长期记忆.对随机抽取的10只个股的考察,发现只有1只股票的收益序列存在显著的长期记忆,B股收益的长期记忆效应相对比A股显著.  相似文献   

18.
Miller认为开放卖空交易将引入异质信念,悲观投资者的预期通过卖空交易释放到市场中,从而缓解股票定价过高的现象.本文利用我国股票市场5次主要融资融券名单调整的数据对这一假说进行检验,发现市场中异质信念在卖空交易开放后显著增强,异质信念的引入对股票定价过高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此外,由于我国同时引入了融资交易和卖空交易两种机制,本文对两种交易机制进行检验,排除融资交易的影响,最终确认卖空才是引入异质信念和缓解股票定价过高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卖空交易对提高中国股票市场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相应的实证检验方法,并针对乘积法计算累积收益率提出了简化算法.采用沪市2002-07~2005-09的月收益数据,着重对上证180指数股票进行了赢者输者效应检验,从而排除规模因素的影响,得出与沪市A股市场基本一致的结论上证180指数股票普遍反应不足,仍有升值潜力.对投资者而言,采用相应的惯性投资策略,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微信作为社交媒体代表,应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2012年–2018年民间财经公众号发布的股票推荐文章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1)股票在文章发布当天的异常收益显著为正,随即迅速跌落至负值,相应的累计异常收益反转表现支持了价格压力假说.2)股票被不同文章重复报道次数越多,异常收益越高. 3)股票的报道内容字数越少,异常收益越高.另外,公众号对股票的报道次数和报道内容字数越多,表明媒体对该股票的关注越高,然而本文在观察两种分组下的市场表现差异中发现报道次数增多会增强投资者关注,而报道内容字数减少才会增强投资者关注,一定程度上说明投资者关注而非媒体关注才是引发市场异常收益的直接原因,为投资者有限注意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