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勒克提出的“玩家困境”指出,我们倾向于对虚拟谋杀行为和虚拟恋童行为作不同的道德判断,但从理由上看,两者似乎都可以因为没有对人造成伤害而免于成为不道德的行为。为解决该问题,巴特尔和阿里分别从质疑理由和揭穿直觉的方式入手,尝试让我们的道德直觉和道德理由融贯。然而,这两种解决方案都存在适用范围问题。或许更好的解决方案是说明直觉差异源自以下两种心理偏误:(1)仅将虚拟恋童行为视作邪恶品格的显现;(2)仅将虚拟恋童行为视作变态行为。在消除这些心理偏误的情形下,我们对这两种虚拟行为的道德判断应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元伦理学界通常认为道德非认知主义有两大理论吸引力:一是能解释道德判断与动机为何有着紧密联系,二是保持本体论上简洁。论证表明这两条都不成立。情绪表达与动机之间没有概念必然性,虽然情绪主义可以主张情绪与动机在心理学上存在紧密性,规范-表达主义可以主张有条件的概念必然性,但都难以将道德判断从非道德判断中鉴别出来。比约翰松与麦克弗森试图给出一个自然化解释:类别直觉有助于促进社会协作。论证表明道德判断的个体化不依赖判断的社会功能,比约翰松与麦克弗森的方案不成立。  相似文献   

3.
西方道德心理学基于规范、习俗之别明确区分了道德领域和非道德领域,但不同文化背景下道德领域的内容和结构可能存在差异.近期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发现,与西方人的道德领域划分不同,中国人把"不文明"作为典型的不道德行为,并以"文明"程度作为判断一个人行为道德与否的重要标准.这种基于"文明"的道德判断提示我们,社会规范的界定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4.
对诺布效应进行理论解释一直是实验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传统的理论认为道德判断对意图判断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这种认识受到了越来越多实验证据的质疑和挑战,特别是在没有道德因素的情景中也发现了诺布效应的存在,这显然是不能用已有的理论来解释的。从前景理论的视角看,对行为结果的得失分析和损失厌恶对意图判断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理论解释不仅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相符合,而且为重新审视大众直觉的可靠性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验科学和伦理学的交叉互动日益增多,古典道德情感主义所重视的经验维度在当代也得到了继承和推进。其核心主张之一是情感对道德判断来说是必要的。关于心理变态的心理学研究由于揭示出情感缺陷和道德判断的缺陷之间的密切关联,因此受到当代情感主义哲学家的关注,并被援引为重要的支持性证据。但是,最近十年间,这些经验证据正在遭受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情感主义者可以在重新审视相关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一方面对相冲突的实验结果给出和情感主义相容的解释,另一方面揭示出实验研究的限度,以及情感在现实条件下的道德判断中,在感知处境、引导推理上发挥的必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反思平衡方法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目前在我国该方法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理论探讨不够,也少有人自觉应用。在生命伦理学的实践中人们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例如凭直觉否定一些规则、原则的适用性;更多的是,人们将已经制定的法规、规章视为完美无缺、不可修改的基石,将此作为前提通过演绎得出有关具体案例应该采取何种行动的结论,而不分析案例具体情况,从而往往使后果严重。反思平衡方法强调,既不能固守规定,也不能盲从直觉,主张不断调整道德判断和道德原则及其背景理论,使之融贯、和谐和相互支持。由于反思平衡方法既反对死守规则,又反对盲目相信直觉,因此它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减少上述两种失误,为分析伦理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解决伦理冲突提供启发与借鉴,使我们的决策和行动更加合理、更加合适。然而,我们也不应忽视反思平衡方法本身固有的一些缺点,这需要今后在理论和实践上加强研讨,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生物医学道德增强成为西方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生物医学道德增强是通过药物、基因选择等生物医学技术,增强或削弱人的情感使之具有更好的道德动机,从而提高人的道德行为。尽管科学家运用生物医学技术在调节道德情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道德情感难以量化、道德心理的复杂性、道德多元化以及道德增强本身带来的伦理问题都将给道德增强带来严峻的挑战。所以,在不太遥远的未来,生物医学道德增强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道德培养模式。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传统道德培养的优势,重视认知和理性在道德判断中的重要作用,而不是仅仅关注情感的表层调节。  相似文献   

8.
一种自然且符合直觉的观点认为,如果一个行动者对其行为负有道德责任,那么他在决定这个行动时可以有其他选择的可能性。这种观点被称为备选可能性原则(PAP)。法兰克福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备选可能性并不是道德责任的必要条件。这引发了PAP捍卫者的反击。在讨论了法兰克福反例是否成立,以及PAP的结构之后,道德责任的必要条件所应具备的要素和法兰克福反例的意蕴将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9.
神经伦理学自2002年诞生以来已得到了很大发展.它立足于神经生物学,对传统伦理学的人性、道德判断、自由意志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因其强烈的自然化倾向而对传统伦理学的学科基础、伦理规范及其来源、乃至对其它以伦理学为基础的学科都形成了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该赋予机器人道德地位吗?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机器伦理研究的问题。这里探讨了考虑赋予机器人道德地位的一种关系式方法。它关注道德关系和道德地位归属的可能性条件,并与基于属性基础上思考道德地位的标准方法处于临界的位置上。它不仅克服了标准的方法上的认识论问题,也可以解释我们面对机器如何思考、体验和行动,包括可以解释在理性和经验之间产生的分歧。这种超越笛卡尔的、关系式的道德解释学方法,它形成了一种思考道德地位和道德知识的不同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