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盐度对龙虾叶状幼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个梯度多个重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龙虾(Panulirus)叶状幼体要求的海水的适宜盐度为34‰~35‰。投入金藻(Dicrateriasp.)、扁藻(Platymonassp.)和光合细菌于水体中,养活作为龙虾叶状幼体饵料的丰年虫(Artemiasalina)幼体,可减少换水量,保持养殖水体的盐度稳定。34‰~35‰盐度的养殖水体能有效地抑制某些病原体的入侵。  相似文献   

2.
多个梯度多个重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龙虾(Panulirus)叶状幼体要求的海水的适宜盐度为34‰-35‰。投入金藻(Dicrateriasp.)扁藻(Platymonas sp.)和光合细菌于水体中,养活作为龙虾叶状幼体饵料的丰年虫(Artemia salina)幼体,可减少换水量,保持养殖水体的盐度稳定。34‰-35‰盐度的养殖水体能有效地抑制某些病原体的入侵。  相似文献   

3.
龙虾叶状幼体聚缩虫病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防治龙虾叶状幼体聚缩虫病采用多种药物、多种措施进行对比试验,表明投金藻、扁藻、光合细菌和丰年虫幼体,优化培育水体生态环境,改善叶状幼体营养,提高叶状幼体自洁力,加速叶状幼体发育变态,适当调高盐度以恶化聚缩虫诉生存环境,及时清除丰年虫卵壳等污物,能有效地防治龙虾叶状幼体聚缩虫病。  相似文献   

4.
用人工饲料:CAR、ARA、ARA、ARA2、DHA、CD和活饵;蓝藻粉(Spirulina)、中肋骨条藻(Skeletomemacostatum)、扁藻(Tetraselmischuii)和卤虫(Artemia)分别在取自实验室供水系统和自然海区的海水中喂养印度对虾(Penaeusiducus)幼体。结果表明,投喂鲜活铒的印度对虾幼体,在取自实室供水系统的海水中,平均成活率是55%,在取自自然海  相似文献   

5.
文蛤幼体的摄食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蛤幼体对几种单胞藻的摄食及饥饿实验,研究了几种单胞藻的饵料效果及适宜投饵密度,幼体营养贮存饱和点(PRS)和幼体发育变态不可恢复点(PNR).等边金藻和扁藻为文蛤幼体的适宜饵料,混合投喂效果更佳.饵料的适宜密度为:扁藻0.5~1万/mL,等鞭金藻2.5~5万/mL,混合投喂(金藻+扁藻)(1.25+0.5)万/mL.老化金藻藻液对幼体的生长发育有限制作用.文蛤幼体的PNR和PRS50各为5d左右  相似文献   

6.
对龙虾叶状幼体弧菌病采用多项措施,多种药物防治对比试验研究,总结出用沙-活性炭过滤海水,减少水体病原菌量,用漂白粉消毒水池和用具,杜绝污染源,用土毒素药浴亲虾,避免病原菌由卵带入,选用体格健壮的中年亲虾,保证孵化出的叶状幼体有旺盛的生命力,投放光合细菌、金藻、扁藻、丰年虫幼体、文蛤肉喂叶状幼体,改善叶状幼体营养,增强叶状幼体抗病力,利用光合细菌加速培育水体中有机物分解,净化水质,恶化病原菌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超声转化蓝藻的方法,并用此方法获得了重组质粒pPRS-1转化Chroococcus sp.的转化藻落。从这些转化藻落中检测到重组质pPRS-1。此结果证明重组质粒pPRS-1是一种E.coli和Chroococcus sp.之间均可转化的穿梭质粒。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超声转化蓝藻的方法,并用此方法获得了重组质粒pPRS-1转化Chroococcussp.的转化藻落。从这些转化藻落中检测到重组质pPRS-1.此结果证明重组质粒pPRS-1是一种E。coli和Chrooccussp.之间均可转化的穿梭质粒。  相似文献   

9.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培育水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龙虾叶状幼体培育的新路子,采用经沙-活性炭过滤海水与投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金藻(Dicrateria sp.),漂白粉和孔雀石绿消毒海水与投扁藻和金藻,对虾全封闭养殖池水和底泥等多种培育水质,分别于水缸和玻璃缸进行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叶状幼体培育对比试验.投喂卤虫(Artemia salina)和文蛤(Meretrix meretrix)卵巢.5 d投1次25×108 cfu/m光合细菌.用窗帘控制光照度为1 000 lx~1 500 lx.发现采用对虾养殖池水与加铺1 cm厚对虾池底泥的培育水中有种类繁多,生物量丰富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利用光合细菌和调节光照保持浮游植物处于正常生长相,使水中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叶状幼体处于生态平衡并相对稳定状态,取得较好的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PCR扩增,得到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uclearPolyhedrosisVirus,AcNPV)具早晚期启动子元件的p35基因启动子,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多克隆位点上游,使之与pSXIVVI+X3质粒中的人工合成后期启动子(PSyn)、多角体XIV启动子(PXIV)串联构成早期、晚期、极晚期能持续启动外源基因表达的转移载体质粒pSX35.将pSX35用于组建含HBsAg基因并形成多角体的重组TnNPV,HB-sAg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表达时间亦明显提前,从而实现了外源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全期、高效表达.mRNA引物延伸试验结果显示,Pp35在重组病毒中可产生2套转录本,分别于病毒感染的早期和晚期起始HBsAg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Artemia Sinica为山西运城盐湖特有种.我们于1991年5月在运城盐化局一工段涝取成虫,立即用4%的福尔马林溶液浸制.将成虫50条取其消化遭,挤出内容物,客于100毫升蒸馏水并搅匀,取其中的水溶液做成50目装片,全部在显微镜下镜检.镜检结果如下:1.50目装片中所包括的种类:原生动物3种,藻类4种和有机质碎屑.2.50目装片中有机质碎屑最多,其次为绿色杜氏藻和盐生杜氏藻.隐杆藻属和原生动物则较少.在实验室人工饲养以盐生杜氏藻作为饵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1999年5~8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试验场,用金藻、蛋黄、冰冻轮虫、酵母、虾片、日本产对虾配合饲料、卤虫无节幼体等饵料进行分组投喂培育长毛对虾幼体,结果表明:金藻、冰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各期幼体培育时的饵料,具有较好的饲效.  相似文献   

13.
嵊山列岛贻贝养殖种类生长发育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嵊山列岛贻贝养殖种类有紫贻贝、厚壳贻贝,对其的贝壳生长、体重增长、性腺发育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与紫贻贝相比,厚壳贻贝生长缓慢,体长4cm以前,很难区分雌雄,9cm以前大部分显示为雄性,少量雌性,长到10cm后雌性才明显显示;2.同样个体大小的贻贝,厚壳贻贝的体重要大于紫贻贝,前期紫贻贝壳长快,厚壳贻贝壳长慢,但相比之下,后者体重增加比前者快;3.厚壳贻贝不同年龄的长势对比表明,通常年龄越大,体积的生长递增率越小,如第2年体积递增率为91.48%,到第3年则下降到49.23%,体重的生长递增率也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如第2年体重递增率为44.83%,到第3年则下降到21.43%。最后还就该养殖渔区出现的“杂交贻贝”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两种贻贝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贻贝属的两种有经济价值的种类-紫贻贝和厚壳贻贝的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确定厚壳贻贝的蛋白质、粗脂肪含量高于紫贻台,必需氨基酸含量二者相差不十分明显,但厚壳贻贝的谷氨酸、甘氨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明显高于紫贻贝,所以厚壳贻贝的海鲜味较浓。  相似文献   

15.
蓝藻基因表达载体系统的构建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蓝藻是一类具植物型放氧光合作物特性的原核生物。多数蓝藻富含营养物质,无毒,是表达外源目的基因的独特受体系统。因此,构建适用于蓝藻表达外源目的基因的载体系统,并用于表达药物活性肽基因,已成为当前蓝藻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课题组10多年来率先在国内开展蓝藻基因工程研究,从蓝藻Plectonema botyanum中分离得到了约1.5kb的小质粒,以此为出发质粒,构建了蓝藻穿梭质粒pPRS-1和穿梭质粒表达载体pPKE2;同时根据DNA片段同源重组的性质,构建了蓝藻Calothrix sp.PCC7601、Synechococcus sp.PCC7942的基因整合平台系统。在国家863项目经费资助下,利用构建的蓝藻质粒载体和基因整合平台系统,把人源胸腺素基因转入蓝藻Calothrix sp.PCC7601和Synechoccus sp.PCC7942,并能高效表达,首次获得了可直接口服的含人源胸腺素的转基因蓝藻,这对研究和开发基因工程口服药物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3.2对长岭县封围禁牧后的盐碱地植被人工干预恢复的3 a试验结果和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地羊草、柽柳、白刺和引种的紫花苜蓿、枸杞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是盐碱地植被人工改良的首选品种.在人工封围禁牧、种草和栽植灌木等措施下,3 a中植被覆盖率由不到40%上升到80%,经济价值较高的羊草植被面积上升了21%.在人工干预盐碱地植被恢复进程时应本着循序渐进的方法,先种草、再种灌木、最后种乔木.  相似文献   

17.
滇东早寒武世磷块岩薄片中发现大量藻类化石。本文所讨论的磷质藻类化石主要有:球状藻类、丝状藻类、疑源类、叠层石类、核形石类和花纹石类(凝块石类)等27个属种(或型),它们构成各种颗粒磷块岩、叠层石磷块岩、藻丘磷块岩,是磷块岩富矿的主要组分,P_2O_5可达30—37%。这些多门类的藻类化石,为生物成磷作用和成矿环境提供了主要依据,也为震旦—寒武系界线划分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