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公路两侧两栖动物的损失数量及损失原因做了系统调查.结果发现:公路对两栖类种群损伤很大,其中以中国林蛙致死数量最多,占总数的78.29%.引起两栖类种群数量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道路致死、生境破碎和改变、人为干扰、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道路致死和人为干扰是主要原因.分析了长白山区公路、人类活动、环境因子对两栖类种群的影响,提出了加强两栖类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两栖动物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两栖类动物性别决定的因素有环境因子、性别决定基因、性染色体和性激素等.本文系 统地回顾了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因素在两栖类动物性别决定中的关系,为两栖类动 物性别决定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有关无尾两栖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如Benirschke et al,(1973),Bogart(1968),Schmid(1978a,1978b),吴政安,李树森,陈文元等。有些学者亦开始对某些无尾两栖类染色体进行带型研究。但这些两栖类动物多属于蛙科、蛙属和蟾蜍科、蟾蜍属。本文首次对产于安徽皖南山区山溪附近的蛙科湍蛙属武夷湍蛙(Staurois wuyiensis Liu et Hu)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并尝试进行G—带研究。  相似文献   

4.
曲阜地区的无尾两栖类未见前人有正式报道[1]—[5],笔者自1979年以来注意收集当地两栖类动物标本,1983年5—6月份与张林义、刘兴坦一起又进行了调查。获标本130余号。现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线、样方法于2016和2017年的5~8月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两栖类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茂兰自然保护区有两栖动物31种,隶属2目7科17属,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29;实验区中板寨两栖动物的种类最多,有23种,其次核心区中的白鹇山和实验区的甲乙区,分别有18种和16种,物种最少的是核心区的干排和缓冲区的肯地,均只有8种两栖类动物;不同样区内物种多样性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与生境、海拔高度及人为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6.
两栖类动物皮肤长期裸露,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为抵御有害环境因子的侵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保护机制。而皮肤抗菌肽属自然免疫的一部分,是生物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阻止微生物入侵。本文主要从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的结构、作用机制、活性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系统认识和了解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并为其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药用两栖类、爬行类动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药用两栖类、爬行类动物资源2纲3目4科7种,其中,药用两栖类动物1目1科2种;药用爬行类动物2目3科5种,均被列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动物。此次调查进一步明确了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类、爬行类动物资源的种类、生态特点和药用价值,并提出了今后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生物学教学中,一谈到两栖类。人们会不约而同想到两栖动物——青蛙,其实在植物中也有水、陆两栖的种类,这里就介绍一下两栖植物——两栖蓼。两栖蓼(Polygonum amphibium)属于蓼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因生长环境不同,植株分水生型和陆生型两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两栖动物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从区系成分、垂直分布、区系从属关系,省内地理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湖北两栖类的区系特点。湖北两栖类动物计2目10科17属47种,其中38种为东洋种,占82.6%,东洋种中52.6%为华中区种,2种为古北界种;6种广布种;与四川等10省区的聚类分析表明:湖北两栖类与四川、贵州相似,可划为一个类群。  相似文献   

10.
鱼类是典型的水栖脊椎动物,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而两栖类是承前启后、水陆两栖的中间过渡类群.在受精方式上和繁殖行为中,两栖类的"过渡"特征和"桥梁"烙印,都充分表现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们在鱼类的繁殖基础上,历尽沧桑,艰难跋涉,对受精方式和繁殖行为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对策"、"尝试"和"探索",从而对爬行类开创陆地繁殖,建立了卓著的一功.青蛙、蟾蜍,是世人皆知的无尾两栖类.它们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两栖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现存两栖类动物共有19种,隶属于2目7科9属。其中属于东洋界的有12种,占江苏两栖类总数的63.2%,是组成江苏两栖类的主体,但亦具有南北过渡地带的特点。江苏两栖动物的地理区划可分为淮北平原省、淮南平原省、长江下游平原丘陵省和宜溧低山丘陵省等4个动物地理省。种数和东洋界成分由北向南逐步增多,而古北界成分却逐步减少。过去文献中报道过的沼蛙、中国林蛙和大鲵,现在江苏已无分布。  相似文献   

12.
道路建设对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具有广泛的影响,路域生态学为科学阐明人、车、道路及其相连的生态环境系统相互作用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不同区域道路建设的生态环境特点,优化调控路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路域生态产品、构建路域生态工程技术体系,是推动道路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根据我国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发展要求,在对路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研究进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路域生态工程技术的内涵、产业发展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两栖动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河南省两栖动物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无全面系统的报导。付桐生(1963)在《河南两栖类志》一文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7种;周家兴,单元勋(1961)在《河南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目录》中综合报导了河南两栖动物14种(和亚种);四川生物研究所(1977)在《中国两栖动物系统检索》一书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13种(和亚种)。1979~1981作者等人对  相似文献   

14.
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生境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扎龙湿地1996、2004年丹顶鹤巢址数据、同期Landsat TM遥感图像及DMSP/OLS夜间灯光亮度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最大熵法(Maxent)生态位模型,建立丹顶鹤繁殖生境预测模型,采用情景分析、空间热点探测,研究丹顶鹤繁殖生境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与1996年相比,2004年质量好、质量中等的丹顶鹤繁殖生境面积比例分别下降了2.87%、5.59%,高质量丹顶鹤繁殖生境(适宜性概率>0.90)空间聚集性减弱,破碎化趋势增强;人类干扰对丹顶鹤繁殖生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囚笼效应,而气候变化则驱使丹顶鹤繁殖生境分布中心向生态环境改善的方向偏移;丹顶鹤繁殖生境适宜性概率显著提高的热点,水文状况、沼泽植物的生长状况在改善,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强度在降低,而生境适宜性概率显著降低的冷点,各项环境因子趋向恶化。  相似文献   

15.
《小学科技》2009,(8):30-31
两栖类动物既能在水中栖息,也可登陆活动。全球现在两栖类动物约有3000多种,绝大部分体形较小。大鲵在两栖类动物中犹如鹤立鸡群,小的体长在60~70厘米之间,最大者体长可达1.8~2.0米,重达20--25千克。前些年在湖南桑植还曾捕到一条3米多长,73.5千克重的巨形大鲵。  相似文献   

16.
公路生态景观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已成为全球景观中一种重要的景观类型,其里程和密度在逐年增加.公路建设项目,尤其是公路网络的形成不仅减少了自然生境的数量,而且严重降低了自然生境的质量.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生境损失、生态干扰、公路致死、阻碍作用、廊道效应以及公路网络造成的严重生境破碎化.缓解公路生态影响的措施有避免、消减和补偿3种.公路是交通的脉络,而公路绿化是在交通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交通绿地的景观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搞好公路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做到布局合理,使公路绿化完美地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能否在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道德水准等的基础上,创造出安全舒适、风景优美的行车环境,已成为公路建设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陈昌  胡文凯 《科技资讯》2010,(28):134-134
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着重强调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发挥运输功能的同时,对沿线环境造成的负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1997年4-7月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公园五种两栖类的生境和食性特点.结果表明:五种两栖类生境及食物多样性指数不同,生境及食物相似性指数亦有较大差异.食物多样性和相似性差异与栖息生境有关.研究结果为公园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和日本爬行两栖类学会共同主持召开、我校承办会议筹备工作的中日两栖爬行动物学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8月25日至31在我校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列席代表共90人,其中中方代表53人,列席代表和特邀代表8人;日方代表15人;美国代表6人;瑞士代表2人.我校校长、动物学家潘炯华教授被推选为会议主席团主席,日本代表团团长Goris博士为主席团副主席.王屏山副省长、省科协主席蒲蛰龙教授以及来宾代表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我校潘炯华教授在会上报告了“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的进展”和“广东大陆两栖类区系”二篇论文,苏炳之副教授报告了论文“31种两栖类的食性”,张剑英副教授报告了论文“两栖类的寄生吸虫”,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高速公路建设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是区域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铜黄高速公路(铜陵——黄山)途经的皖南地区,其植被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通过实地勘测,具体分析了公路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区高速公路整体线路选择合理,人工辅助措施(如动物通道)有效,高速公路建设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显,但加强道路两侧的植被绿化和自然生境的恢复,将更有利于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