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预变形对碳钢渗硼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钢(0. 20% C)渗硼后获得由 FeB层和 Fe2B层组成的硼化物层;高碳钢(1.0% C)渗硼后则获得几乎由单- Fe2B层组成的硼化物层.而中碳钢(0. 45% C)的硼化物层则由若干个 FeB层和Fe2B层组成的亚层所构成.预变形可使低、中碳钢的硼化物层减薄,尤其当预变形量较小(20%)或较大(60%)时;而对于高碳钢,预变形则使其增厚,特别在中等变形量(40%)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粉末法在880℃下保温2h和930℃下保温5h进行渗硼的工业纯铁.通过穆斯堡尔谱学方法、金相方法和XRD方法观察了渗硼表面层的显微组织特征,确定了渗硼表面层的相及其结构.渗硼表面层是由FeB和 Fe2B双相构成的,其中FeB相主要具有两种不同的晶位分布.在室温下,FeB相的穆斯堡尔谱是由两套铁磁性亚谱构成的,它们的内磁场大小分别为116kOe和 93kOe.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渗硼钢共晶化过程的相变机理及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共晶化首先在 rFe与Fe2B的界面上开始,然后液态共晶层向rFe及Feb两侧扩展,直至Fe2B相全部溶解为止. 理论分析进一步表明:共晶化过程是受硼在液相中的扩散所控制的.因此,共晶化的时间除和硼 化物层厚度有关外还取决于过热度的大小;而最终所得共晶层的厚度,则和原始硼化物层厚度成 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纯铁、碳钢及低合金钢的渗硼层与基休之间形成的过渡区的组织和性能。低、中碳钢渗硼层过渡区的晶粒异常粗大,而纯铁及高碳钢的渗硼层过渡区组织无异常粗大现象。中碳钢的过渡区在紧靠硼化物层的窄小区域内有富碳现象,但整个过渡区并不富碳。渗硼过渡区的异常粗大组织主要是由于过渡区中的硼与AlN作用后形成BN,使AlN的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作用减弱而造成的。高碳钢渗硼层前沿的羽毛状组织中包含有 Fes(C.B)及 FeB这两个相。  相似文献   

5.
用功率为2.5kW的CO2激光器对T12 钢表面进行激光硼合金化处理。通过 各种方法对合金化层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 明:激光硼合金工艺参数可以用P/dv综合表示;合金化层的深度及硬度随工艺参数 的改变而变化:合金化层是由Fe2B,Fe3(CB),FeB,α-Fe多相组成,工艺参数 不同,各相的存在方式、相对含量及组织细化程度不同,最高硬度可达 Hv1740。  相似文献   

6.
使用超音频加热电源进行感应加热渗硼,研究稀土在感应加热渗硼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功率P=3900 W,感应加热时间t=8 min,感应间隙a=19.5 mm时,渗硼层为共晶渗硼结构.硬度测试为软硬相配组织,渗层厚度423.4 μm;在硼稀土二元共渗试验中,发现添加氯化镧时,其渗硼层厚度增加10%以上,并且渗硼层的组织更密,硬度下降趋于缓慢  相似文献   

7.
在运用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系统研究硼酸盐晶体的硼氧基团结构及其在空间的排列与它们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关系的基础上,发现了LiB3O5(LBO),CsB3O5(CBO),KBe2BO3F2(KBBF),Sr2Be2B2O7(SBBO),Ba2Be2B2O7(TBO),BaAl2B2O7(BABO),K2Al2B2O7(KABO)等多种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能的非线性光学晶体。LBO和CBO晶  相似文献   

8.
70Mn15钢制无磁模具的渗硼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液体渗硼对70Mn15Cr2A13VWMo钢制成的无磁模具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其表面形成了Fe2B,硬度达HV1450,耐磨性提高5倍以上,磁导率为1.258μH/m,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了3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能量(〉15keV)、脉冲氮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Fe-N磁性薄膜。合成了含有α-Fe、α″-Fe16N2、γ'-Fe4N和ε-Fe2 ̄3N相的纳米多晶薄膜。Fe-N薄膜的磁性取决于膜层的相结构及微观形貌。纳米尺度的α″-Fe16N2和α-Fe相的混合物膜层的饱和磁性强度可达245emu/g。多元IBED Fe-Co-N合金薄膜与相同制备条件下合成的Fe-N薄膜相比,其相结构相似,但饱和  相似文献   

10.
当今磁性最强的磁铁现在世界上认为最强的磁铁则是“钕-铁-硼”(Nd-Fe-B,Nd2Fe14B)磁铁其产品名为“NEOMAX”在“钕-铁-硼”磁铁出现以前,作为超强力磁铁而引人注目的曾经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大力研究开发的“钐-钴”(Sin-Co)磁...  相似文献   

11.
PET纤维-甲胺系统的化学应力开裂被归结为一种高聚物断裂破坏现象.具有不同热处理和力学处理历史的PET纤维分别在松弛和伸长状态下与30%甲胺水溶液相作用,并以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果.一些试样的GPC曲线用于表征试样的分子量分布.作者从高聚物断裂的微观机理解释了所有实验结果并提出PET-甲胺系统化学应力开裂机理.认为决定材料应力裂缝几何的主要因素是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残余应力及其在材料内的分布和试剂对材料的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振动时效技术消除热风炉穹顶壳体焊缝焊接残余应力,选用了最大激振力为50KN的LCDVSR-07型振动消除应力系统,激振点选在壳体顶部人孔法兰上,取得了明显的应力消除效果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并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结构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分析,提出炼化力。热炉炉底处纵向角焊缝开裂的主要原因是该处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为了避免焊缝开裂,应修改加热炉的支承结构,使工作焊缝转化为不承受结构应力的联系焊缝。  相似文献   

14.
在一般应力状态的应力椭球面上.一点的矢径不能直接给出相应全应力作用面的方向,但是,通过调整坐标比例尺,将应力椭球面改制成应力球面,该球面上一点矢径指向就是相应全应力作用面的法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合应力圆和解析法求平面应力状态主应力方向的两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四种由主平面方位角公式直接确定主应力方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弹性力学方法,对于不同位置的刚架结点,建立了应力函数,精确求出了应力分布的理论公式,并进行了应力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压力容器在成形和焊接过程中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分析了残余应力引起容器疲劳破坏和应力腐蚀破坏的原因,提出了消除或减少压力容器残余应力的措施。图6,参4。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二向应力状态的另一种解法——矢量应力圆法。该方法是以力的平衡方程为基础求力,并画出单元体所受外力的矢量图,从该图上可量出所求斜截面上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求得。在某些情况下比用材料力学中的解析法或图解法更快些,且更易于想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应力张量定义,利用张量计算规则及有关规定,给出剪应力互等定理的证明。  相似文献   

20.
采用ABAQUS商业有限元软件对步进式加热炉内钢坯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建立了加热炉内钢坯加热的热力耦合模型,计算了不同热送条件下,中心与表面的应力应变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及加热温度的提高,应力由铸坯表面向铸坯中心逐步增大;随着热送温度的升高,最大应变量逐步减少,应力存在一个拐点,且逐步出现双应力峰值.分析得出,在现有加热制度下,适合的热送温度在60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