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炉管内壁氧化膜的形成机理,阐述了炉管受热面氧化膜测量的原理及测量过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采用超声波检测炉管内壁氧化膜厚度的方法进行了介绍.结果表明,炉管氧化皮厚度超声检测对锅炉管道的维护与检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不同服役时间(原始态、1.5a和6a)Cr35Ni45乙烯裂解炉管内壁的氧化与渗碳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长时服役后炉管内壁出现了氧化层、碳化物贫化区和碳化物富集区三个区域,其氧化行为包括Cr2O3外氧化和SiO2内氧化,且服役过程中外氧化膜发生反复破坏和重建;炉管服役过程的渗碳行为主要由内表面结焦引起,外氧化膜的反复破坏可以加重渗碳,但外氧化膜在破坏后能自动修复,所以服役态两个炉管的渗碳程度较轻;外氧化膜的反复破坏和重建使亚表层贫铬,导致形成碳化物的临界碳浓度增加,在内壁亚表层形成贫碳化物区,多余的碳原子在其内侧析出,形成碳化物富集区.  相似文献   

3.
夏浩 《科技资讯》2014,(6):65-66
文章简介了直接式加热炉对流室炉管的腐蚀状况,概述了对流室炉管的腐蚀过程和机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几种提高对流室炉管耐蚀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HP乙烯裂解炉管弯头破裂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近代金相技术研究了HP乙烯裂解炉管弯头破裂的原因。结果表明,炉管弯头的破裂是管壁减薄引起的,并且高温氧化、渗碳、温差应力及热疲劳等对弯头减薄破坏也起着很大的加速作用。对引起弯头破坏的减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已服役近10万小时的烷基苯加热炉炉管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炉管腐蚀产物进行电子探针分析,探讨了加热炉炉管的腐蚀机理.采用FTA技术,对加热炉炉管进行故障树分析,找出影响炉管失效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加热炉炉管的失效模式,提出了失效模式相关的寿命预测数学模型,并对加热炉炉管进行了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6.
从腐蚀理论和影响因素来解释了“蒸汽发生器炉管失效分析”一文中所揭示的现象,蒸汽发生器炉管减薄主要源于内表面腐蚀,炉管径向截面出现裂纹和次生裂纹,腐蚀表面有冲蚀和气蚀痕迹。介绍了蒸汽发生器炉管壁减薄机理,炉管壁在高温高压的工况下,金属与水汽接触产生汽水腐蚀,形成以氧化铁为主的腐蚀产物。炉管内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地被加热,产生大量的蒸汽泡,蒸汽泡溃灭过程中造成氧化膜甚至母体金属破坏。与此同时,应力和活性阴离子对氧化膜的破坏造成孔蚀;氧的存在加剧了腐蚀作用。气蚀作用能使脱落的固体颗粒在水汽中形成固液汽三相流冲蚀作用,使材料被除去,母体金属与介质直接接触,周而复始的连续作用使管壁减薄。通过论述,以期对炉管减薄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对蒸汽发生器的使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模拟“阶冷”和等温脆化等试验方法,对9Cr-1Mo钢炉管焊接接头粗晶区的回火脆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SR自理时,9Cr-1Mo钢炉管焊接接头粗晶区对回火脆敏感,其敏感温度范围为450-550℃,但当炉管在高温下长期工作时对回火脆性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万朝晖  陈俊 《科技资讯》2013,(17):114-114
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中,炉管氧化皮脱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因氧化皮脱落堵塞而造成的锅炉爆管事故是火电厂锅炉运行发生概率最高的事故类型,为了控制此类事故发生,减少火电厂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机组运行中引发炉管氧化皮脱落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预见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总结多年转化炉管研究工作及运行的基础上,采用Turbo Prolog 2.0语言编制完成了“转化炉管结构完整性分析的专家系统”,针对RTIES的核心--炉管剩余寿命综合预测系统。介绍了其基本组成,重点是剩余寿命综合预测的推理思路,对预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的考虑,第使用情况表明综合预测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次亚磷酸根在Pt电极上的电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H2PO2^-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并讨论了电氧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在0.5mol/LH2SO4介质中,H2PO^-2抑制氢和氧在Pt电极上的吸附,并通过两种径在0.4-1.2V的电位范围发生氧化:H2PO^-2直接氧化形成H2PO3^-3和H2PO^2通过前置化学步骤形成吸附中间物H3PO3然后进一步电氧化形成H3PO4。所述机理可以较好地解释电位扫描速度、介质温度及次亚磷酸根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在余热回收装置中,低温烟气腐蚀金属壁面的原因,讨论了普通省煤器及热管式省煤器的腐蚀特性,论述了相变热水器抗低温烟气腐蚀的机理,指出相变热水器在低温烟气余热回收中具有相当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已有资料,对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技术分析,并对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的总体使用性能进行了较实际的计算比较.  相似文献   

13.
导出了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非稳态效率方程,讨论了真空集热管的物性参数,热水器的结构,反射板对非稳定效率方程的影响,给出了有效透过吸收积计算表达式,根据所讨论的结果模拟了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散热系数随工质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的变化,最终模拟限一种虹吸式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非稳态效率方程,与实验得出的非稳态效率议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焦化炉是延迟焦化装置的核心单元设备 ,也是整个装置提高处理量的制约因素。对 5座焦化炉进行了现场标定和管内外过程模拟 ,在控制炉管结焦速率的情况下 ,对单面辐射焦化炉的处理量上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以现场操作工况下平均热强度和 1984年设计规范中冷油流速上限为基准时 ,4座单面辐射焦化炉的单炉处理量可分别提高到 6 0 0~ 6 5 0kt/a和 70 0~ 85 0kt/a,而炉出口热转化率仍低于炉管内重油的最大可裂化度。如将炉出口热转化率限制在 2 0 %,分别以操作工况下炉管平均热强度和 1984年设计规范中平均热强度上限为限制条件时 ,4座单面辐射焦化炉的单炉处理量可分别提高到 6 80 .8~ 796 .8kt/a和 76 4~ 110 0kt/a。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3种管子与4种管子(N=1,2,3,4)及10种管排间距的平直翅片管换热器试件在燃气水加热器中的换热特性。在该类型换热器常用的雷诺数(Re=180-400)范围内,考虑了包括翅片间距,翅片高度,管排横纵向间距等因素对于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的影响。给出了平直翅片管换热器在该类水加热器中应用的可靠率在95%以上的换热关联式。得出Re,翅片间距,管排数对换热的影响规律。在Re=180-400,Nu与Re基本呈线性关系;在N>3后,管束的换热性能差异较小,为这种换热器的设计,选型及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打压测试、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暖风热交换器用铝合金复合材料折叠管内腐蚀试验的失效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暖风芯体折叠管的折弯处发生了多个位置的腐蚀泄漏,并非由材料内部含有异物或异常元素引起;开裂、起皱等表面质量缺陷是引起暖风热交换器腐蚀泄漏的直接原因,其腐蚀机制为缝隙腐蚀和电偶腐蚀的综合作用。改善成形管材的表面质量,可有效防止暖风热交换器腐蚀泄漏发生,提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斯特林机加热器加热管管外出现“热点”现象,提出斯特林机的多孔介质型加热器,以提高加热管外传热平均温度。通过改进纽曼与包克附壁射流模型,提出斯特林机加热器多孔介质模型。通过本多孔介质模型下流动传热特性与Fu x.方程下的对流换热特性对比、同时分析不同流速与孔径下的加热管换热系数,验证出:在附壁效应下,多孔介质模型对碳化硅等大孔径、内部结构均匀且形状变化平滑的泡沫型多孔介质有较好的拟合特性。  相似文献   

18.
油田水套炉是油气生产、输送中的主要耗能设备,国内水套炉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分析了油田水套炉传热的薄弱环节及其强化措施,在应用三维内肋管强化换热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裙式火筒烟管结构,并对水套炉的结构形式进行了整体优化。设计开发的油田水套炉实现了高效化和小型化,水套炉热效率超过90%,而金属耗量降低到5.17 t/MW。  相似文献   

19.
研究全玻璃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装置内部的流动性能,分别针对有无反光板和具有不同长径比、倾斜角度以及集热管插管深的直流全玻璃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仿真模拟,以不同进口温度、质量流量以及输入热流模拟热水器的各种试验工况。采用正交试验效应计算方法,定量分析对集热管内循环流速、停滞区比值、漩涡数等流场指标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因素。结果表明:对集热管内循环流速影响最大的是集热管下表面热流(约占绝对效应总和的26%)以及水箱入口温度(24%)。对集热管内停滞区比值影响最大的是集热管下表面热流,占25%,其次为集热管偏离垂直方向的角度,占15%。水箱入口初温和集热管长径比是对集热管内漩涡数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分别占绝对总效应的36%和29%。因此等权重衡量各因素对集热器3个流场指标的影响差异,未来热水器结构改进的方向渐次为:增加反光板,减小长径比,降低入口温度,增加入口质量流速,增大倾斜角度,增加选择性吸收涂层吸收比,进而增加上表面热流,最后减小集热管插入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