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10-14Gy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菜用枸杞,照射后对其植物学性状及品质进行综合测定与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叶长、叶宽、株高、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氨基酸含量及含水量.实验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的照射后,各项指标均有变化.14 Gy照射剂量下的菜用枸杞的植物学性状与其他辐照剂量处理后的菜用柯杞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评价菜用枸杞营养品质得出:14 Gy辐射处理可显著提高幼苗期菜用枸杞的综合营养品质,而其它辐射剂量处理对菜用枸杞的营养品质影响不一,其中以10 Gy辐射处理的采用枸杞营养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矩法,提出描述生物性状间不同组合的非线性广义相关系数.定义了各性状的总相关信息量及其相关贡献率,利用该广义相关系数对春播菜用大豆生物性状团的相关性进行度量,可使不同性状组合之间的相关程度介于-1与1之间.  相似文献   

3.
日本人民有喝酒用大豆(Glycine max L.)作菜的习惯.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速冻大豆。近几年国内一些外贸公司正在积极向日本出口速冻大豆,但日本市场对速冻大豆的品质(蛋白质、脂肪含量,籽粒大小、色泽等)要求较高,因此,外贸公司往往首先从日本引进大豆品种。1990年我们受宁波开发区优质农产品外贸基地公司的委托,对日本大豆品种作了引种试验和品质分析,现将初步试验结果简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秦皇岛地区菜用甘薯最佳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配置方案,以台农71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氮肥施用量设5个水平(0,120,180,240,300 kg/hm2),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12.50万,16.67万,25.00万株/hm2),研究不同处理对菜用甘薯农艺性状、茎尖产量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显著影响菜用甘薯的品质和产量。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氮肥施用量增加一直增加,其最高值出现在最高氮肥用量处理,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出现在240 kg/hm2处理,其他指标最高值出现在18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值出现在240 kg/hm2处理。种植密度对菜用甘薯茎尖农艺性状、茎尖产量和品质均具有显著影响:茎尖粗和叶宽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产量、节间长、叶柄长和叶长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花青素的质量分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黄酮和总酚的质量分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茎尖产量、农艺性状与品质指标,秦皇岛地区菜用甘薯合理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种衣剂不同配方及配比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施用氮、磷、钾营养的基础上,设置4个处理,即cK:不拌种空白对照;处理1:富坤牌种衣剂;处理2:恩地牌;处理3:中多福牌。通过试验对大豆出苗率、抗病性、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产量性状、形态性状以及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用不同种衣剂做处理均可促进大豆植株生育,明显增加产量11.9%-13.0%;用不同种衣剂做处理可有效防治根腐病、孢囊线虫病的发生,防治效果72.4%-82.5%。综合防治效果以中多福牌最好,且可早熟2天左右。应用种衣剂可促进大豆生育,使大豆增产,地下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好,脂肪和蛋白质总合量增加,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挖掘作物重要性状遗传信息的主要手段。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发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的成本大幅降低,以连锁不平衡(LD)为遗传基础的GWAS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研究作物的农艺、品质和抗性等复杂性状。近年来GWAS技术已成功运用到对大豆重要性状的遗传解析上,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在简要介绍GWAS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其在大豆重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逆境抗性性状上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福州郊区菜用大豆害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福州市郊区菜用大豆田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鉴定 ,结果表明 :为害菜用大豆的害虫有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和双翅目等 3个纲、8个目、30个科、6 0种 ,其中大豆蚜 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筛豆龟蝽 Megacopta cribraria (Fabricius)、烟粉虱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豆荚螟 Etie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等为危害该地区菜用大豆最重要害虫 ,应作为害虫防治的主要目标 ;其次为斜纹夜蛾 Prodenialitura (Fabricius)、豆银纹夜蛾 Autographa nigrisigna Walker、点蜂缘蝽 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双线盗毒蛾 Porthesia scintillans(Walker)、豆卷叶螟 L 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等。.同时还研究了菜用大豆田主要害虫的种群消长动态  相似文献   

8.
以菜用大豆为实验材料,研究盐胁迫条件下外源喷施MT和Ca~(2+)对大豆幼苗生长、光合参数和膜质过氧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菜用大豆幼苗在盐胁迫下其生理生化反应受到抑制,单一施用外源Ca~(2+),MT,Ca~(2+)+MT,均对大豆幼苗的盐胁迫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单一喷施MT的大豆幼苗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组CK最相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对经过超高压处理的菜用大豆和番茄汁进行了微生物指标分析,并优化出最适宜它们保鲜贮藏的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0.
日本菜用蚕豆品种鉴定和评价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5个日本菜用蚕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菜用蚕豆品种在我省具有较大的适应性,66.7%的品种每666.67m2青荚产量达到650kg以上.日本菜用蚕豆青荚产量主要由单株结荚数、百荚重、百粒重和小叶面积4个因素决定,决定系数r=0.974 8,而单株分枝数和采青生育期对青荚产量的影响较小.具有特大粒性状的日本菜用蚕豆品种是改良本地品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1.
简介了大豆的历史、来源、作用及报道了河南延津县农科所培育的大豆新品种:延早药豆、延早黑豆、延黄78-24豆与正品中药黑豆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对比鉴别结果,说明该三种大豆新品种与中药黑豆主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及微量元素成分的含量相似,可同等入药用。这三种大豆新品种值得大力推广、开发利用。并附有显微特征图。  相似文献   

12.
对西昌地区菜用大豆开花结荚期间发生的主要真菌病害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大豆炭疽病、紫斑病、灰斑病、锈病和白粉病这5种病害发生较为普遍且严重,发病率均在30%以上.其中,尤以大豆炭疽病的平均发病率最高,达48.25%.  相似文献   

13.
正不同复杂性状间的耦合是分子设计育种的关键科学问题。作物的产量、品质等大都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由于受到一因多效和遗传连锁累赘的影响,使某些性状在不同材料和育种后代中协同变化,呈现耦合性相关。解析复杂性状间耦合的遗传调控网络,明确关键调控单元,对分子设计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大豆原产中国,是人类和动物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高效分子设计育种新体系的研究对于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的培  相似文献   

14.
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籼粳交稻米8个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杂种中,稻米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主要涉及到种子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其中,5个理化品质性状之间以直接效应相关为主,其次为母体效应相关;5个理化品质性状与3个外观品质性状之间只有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和母体显性相关;3个外观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主要归因于母体效应。尤其是母体加性效应。在所有的性状对中,仅胶稠度和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近年我国大豆生产状况及进口大豆增长速率提出我国面临的大豆供给问题,从大豆在国人营养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加工利用地位论证了保障供给的必要性,指出只有立足本国生产适当进口调济,才能真正保障供给。提出发展我国大豆生产的五方面措施,并就发展我国大豆遗传改良这个最重要的技术方面,提出了建立并完善我国大豆育种研究体系;围绕大豆遗传改良建设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氛围; 对高产材料与高产理想型的塑造、杂种种子生产与杂种优势利用、重要品质性状指标的突破等关键问题组织协同攻关,突破一点带动全面;发展我国大豆基因组学研究,促进大豆育种技术革新等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菜用粮”顾名思义,是指主要作菜用的粮食作物,包括鲜食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玉米笋)、豆类(菜豌豆、食荚豌豆、大豆、嫩胡豆)和薯类(马铃薯、甘薯)等粮食作物。利用“莱用粮”做菜,可以采用炒、蒸、炸、煮等烹饪方式,做出多种受人喜爱  相似文献   

17.
2009~ 2011年在黑河地区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对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三省8份骨干大豆品种进行综合农艺性状评价.通过对熟期、病虫害品质、产量比较.鉴定出适合黑河地区种植的品种4份,适合第四及四五过渡带的品种为东农49号、东农48号、登科1号、登科3号.这些品种的筛选为高纬寒地大豆科研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1].  相似文献   

18.
籼粳杂交稻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7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亲本、F1及F2代的籽粒群体,对8个主要品质性状和6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按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中,稻米理化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大都为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外观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则主要是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和母体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细胞质效应协方差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9.
用2个籼型裟光温敏核不育系和7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亲本、F1及F2代的籽粒群体,对8个主要品质性状和6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按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品质性状与农艺之间的遗传方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中,稻为理化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之间遗传协方差大都不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外观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则主要是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  相似文献   

20.
灰色关联分析在大豆育种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15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并对2004年黄淮海中片国家大豆品种区试结果进行了评判。结果表明,与大豆产量关联度大小的顺序是:荚粒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单株粒数>株高>有效分支>百粒重>生育期>单株荚数。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大豆品种优劣的排序与产量方差分析结果相关性极显著,可以用灰色关联分析和方差分析结合起来对品种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