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M_(2.5)浓度对能见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晨波 《科技信息》2013,(15):439-440
利用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多参数站对PM2.5浓度、能见度和散射系数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空气中的PM2.5浓度越高,散射系数越大,从而导致能见度越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NCEP/NCAR和FNL再分析资料,并结合长三角城市群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探讨了2014年1月18—25日长三角城市群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成因以及污染物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污染期间随着相对湿度和PM2.5浓度的升高,大气能见度明显降低。2014年1月影响我国的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导致重污染期间冷空气活动偏弱;此外,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限制垂直运动的发生、发展。上述因素有利于长三角地区污染物在近地面层堆积,导致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发展。污染物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扩散。低空气温低时,不易形成对流,促使污染物在长三角地区堆积。HYSPILT模式模拟显示污染物主要来自山西、河北一带,以平流和弱辐散的方式向长三角地区输送。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可较好地模拟出PM2.5浓度的变化过程,可用作长三角城市群重污染天气预报的业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4—2015年沈阳市大气细粒子质量浓度数据和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得到PM_(2.5)和相对湿度分别与能见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对湿度(RH)和PM2.5浓度都对能见度呈显著负相关,相比于PM_(2.5)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相对湿度和大气能见度的相关性较高,虽然PM_(10)对大气能见度也为负相关,但其影响极弱(R=-0.06);当RH≥80%的区间内,大气水平能见度随着相对湿度的逐渐上升而迅速降低,表明在此RH区间内,RH是影响大气能见度的主要因素;在RH80%的区间内,细粒子的质量浓度与大气能见度之间的相关性高于RH80%区间内的相关性,而且二者呈高度的幂指数对应关系。尤其是在相对湿度在70%~80%的区段内,二者的相关性明显比其他相对湿度区段强;最后当细粒子的质量浓度在小于60μg·m~(-3)的区间内,大气水平能见度随着细粒子质量浓度的降低而迅速增加,但当ρ(PM_(2.5))大于60μg·m~(-3)的区间内,细粒子的质量浓度对大气能见度改变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2015年1月14~28日南京发生了入冬以来最为严重的持续性霾污染事件。利用地面气象资料、后向轨迹分析和污染物浓度数据,结合加强观测实验所获得的3 h高频次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数据,分析了此次霾过程的成因和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高压系统和静稳的均压场是观测期间霾过程形成的天气背景。后向轨迹和气态前体物的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次霾过程的形成受到山西河北境内高污染气团区域传输的影响。第二次霾过程是一次短时局地污染事件,主要是由于低风速和极低的边界层高度等不利的扩散条件导致污染物在近地层的堆积。OC/EC计算结果(7.66)结合卫星火点资料和轨迹分析进一步说明第三次霾过程受到南方生物质燃烧的影响。高相对湿度有利于二次污染物的生成,因而加剧了第四次霾过程的污染程度。CO、SO_2、NO_2与颗粒物浓度显著相关,OC/EC比值范围2.54~11.61,表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以及汽车尾气排放是此次观测期间霾形成的主要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大气环流背景及气象条件对山东中西部PM2.5污染的影响,利用气象及PM2.5浓度资料,选取济南市作为典型代表城市,诊断分析了大气环流背景及气象演变过程对2014年1月济南市PM2.5浓度的影响,建立济南静稳指数公式。结果表明:2014年1月华东北部至华北南部地面至对流层中层风速均为负距平,水平方向污染扩散能力差,偏南风异常加强了南方水汽的输送,有利于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转化,推高了PM2.5浓度;对流层低层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逆温增多,垂直方向污染扩散能力差;500 hPa异常高压,抑制了东亚大槽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污染物在底层的累积。天气演变过程分析表明:地面水平方向及高空垂直方向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均有影响,地面风速偏弱(偏强),高(低)湿度,风场辐合(辐散)时,PM2.5污染偏高(偏低);边界层高度降低(升高),垂直方向气流下沉(上升),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增强(减弱)时,PM2.5污染升高(降低)。静稳指数对于空气质量及重污染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重庆主城区沙坪坝气象站1980-2012年观测资料,对主城区霾天气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霾日数1980-1991年总体呈上升趋势,1992-1999年波动较大,2000-2006年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2012年总体呈下降趋势;霾日数冬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月平均值呈"V"型分布,12月最多,1月次之,7月最少;霾天气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小的风速(风速≤2.0m/s)、较高的相对湿度有利于霾天气的出现.对近年来霾天气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特殊的地形和气象条件、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机动车尾气污染是重庆主城区近年来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石家庄市大气能见度逐年下降,影响其下降因素的报道罕见.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从影响能见度下降的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两方面分析其变化特征,并基于首次利用数码图像技术对石家庄市大气透明度观测的结果,划分能见度等级.在能见度最好的春季和较差的夏季,于不同能见度等级下采集PM10样品,运用元素分析仪测定总碳组分.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气能见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好,夏冬季最差.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有较好的负相关,与PM10质量浓度秋冬季相关性较大,春夏季相关性最小.总碳质量浓度水平中等偏高,且春季小于夏季,春季在去除采暖期影响后,总碳质量浓度值更低.总体上,能见度差时,总碳质量浓度偏大;能见度好时,总碳质量浓度偏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南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0年11月5日至12(污染个案期)在南宁市区振宁花园、市监测点、区农职院、大自然花园4个有代表性的国控环境空气监测点观测到的空气质量数据,分析颗粒污染物PM10和PM2.5的浓度变化及PM2.5的主要化学组分浓度,再利用广西气象服务中心观测的天气数据分析污染个案期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此次长时间空气污染重,南宁市大气中的颗粒物出现显著升高,颗粒物为此次诱发长时间空气污染物的首要污染因子,颗粒物中的组分以有机质OM和硫酸盐为主;观测时段内气象因素对空气污染存在重要影响,来自湖南方向的污染气团对南宁市的长时间轻微污染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面健身计划”的逐步实施,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毋庸置疑.然而,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对参加锻炼居民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气象环境条件对体育锻炼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综合考虑气象条件的各方面因素,分析人们在体育锻炼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如依据晨练指数、大气污染指数等进行锻炼,根据时间、季节变化选择锻炼方式等相应建议,以指导居民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总悬浮颗粒物(TSP)是对环境与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主要物质。因此,本文对石家庄市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时空分布和组成进行分析,探究了导致石家庄市产生雾霾的物质及其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PM_(10)和PM_(2.5)平均浓度差异性较小,且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所规定的年平均二级浓度限值;(2)西南高教的PM_(10)浓度相对较小;(3)石家庄市冬季TSP、PM_(10)和降尘的浓度均高于夏季;(4)TSP和PM_(10)二者所含重金属种类和含量高低顺序基本一致,由高到低依次为Ca、Al、Fe、Zn、Pb、Cu、Ni、Cr、Cd;(5)冬季(雾霾期)与夏季(非雾霾期)污染物主要化学组分基本一致,但冬季各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呼和浩特大气污染防治效果,选取呼和浩特市2017—2022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气象要素数据,对污染物浓度的年、月变化、浓度比值、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对2020年3月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2017—2022年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呈上升趋势。各污染物浓度年变化特征明显,各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趋势除O3均呈“U”形分布。PM2.5、PM10污染是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主要研究对象,PM2.5/PM10的值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5月份为全年最低值。PM2.5和PM10高度相关性,而NO2和SO2与PM2.5、PM10均呈现正相关性。受气象要素影响,PM2.5和PM10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为夏低冬高,7、8月降雨量大,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降水可带走、稀释更多的污染物。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得4条气团...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空气污染主要与污染源的排放、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三方面因素有关。对南宁市空气质量指数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究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PM2.5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促进空气污染发生的气象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对空气污染物PM2.5的浓度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拟合度R2值最大达到了0.747,说明了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并能够适用于南宁市空气污染物PM2.5的监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统计了合肥、安庆和黄山等地从1971年到1985年气象能见度资料,分析了上述地区气象能见度变化的特点,指出合肥地区气象能见度年平均值从1971年的18公里下降到1985年的10公里。初步分析了合肥地区燃煤量,大气中SO_2和颗粒物浓度以及大气相对湿度增加对能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7年—2018年安顺城区4个空气质量监测点逐小时监测数据、安顺国家基本气象站地面逐小时观测数据、NECP1*1逐6小时再分析数据等分析了2017年—2018年安顺城区8次连续2天PM2.5空气污染期间PM2.5浓度与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大气层结条件等的关系及造成空气污染的气象成因,结果表明:(1)安顺城区连续2天的PM2.5空气污染大都出现在秋冬季,且出现空气污染期间无降水或降水很弱;(2)逆温层强度越强,厚度越厚,就越有利于PM2.5浓度的增加,如果逆温持续时间长,PM2.5维持高浓度的时间也会增长,从而导致空气污染;(3)相对湿度、温度露点差、0~3 km垂直风切变、0~6 km垂直风切变与PM2.5浓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且PM2.5的浓度和垂直风切变呈正相关;(4)整层大气温度上升时有利于PM2.5的扩散,700 hPa以下风速小于4 m/s时有利于PM2.5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大气中PM_(10)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污染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影响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因素,包括来源、源强、气象条件等,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主要通过对不同天内太阳辐射量和PM2.5的数值关系的定性分析来研究雾霾天气对太阳辐射量的影响.就上海市松江地区而言,我们对日照计测得的太阳辐射量以及上海松江气象局采集到的PM2.5数据进行分析,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选取相同温度和天气条件下的两天的数据对比,最后得出结论:雾霾天气对太阳能辐射量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秋季大气颗粒物散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污染条件下西安市秋季大气颗粒物的散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于2012 年11 月监测大气颗粒物散射系数并采集PM2.5样品。探讨了大气颗粒物的散射日变化特征, 通过实验分析PM2.5中水溶性离子(Na+、NH4+、K+、Mg2+、Ca2+、F-、Cl-、NO3-和SO42-)和含碳物质(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水平, 并讨论它们的来源及对散射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颗粒物的散射系数均值为(579±387)Mm-1, 夜间高日间低。PM2.5质量浓度与散射系数呈现出较强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85), 通过回归方程得到PM2.5散射效率为3.09 m2·g-1。在PM2.5化学组分中, 有机物对消光系数的贡献最大, 占52.3%;其次是NH4NO3和(NH4)2SO4, 贡献率分别为16.2%和13.7%。  相似文献   

18.
城市大气污染在本地排放源稳定的前提下,不仅和局地气象要素相关,还与污染物输送有密切联系。利用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ECMWF资料以及2015年1月逐日探空观测和地面资料,通过分析天气形势及大气边界层要素在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同时利用区域风场相关与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模拟分析南京地区的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中高层形势平稳、地面弱高压场或均压场控制下,相对湿度高以及逆温层是污染物积累的重要条件。南京市污染物的主要源地为长三角地区的局地污染、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西-安徽的远距离输送。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济南市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特征,以2020年12月8日—13日发生的一次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为例,从污染过程、气象条件、细颗粒物化学组分等角度综合分析此次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期间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其平均质量浓度为137 μg/m3,11日21时达到此次污染峰值,PM2.5质量浓度高达为235 μg/m3。重污染期间高空环流较为平直;低层850 hPa受西南气流影响,有利于逆温层结的形成;地面均压场控制,平流雾、辐射雾交替产生。静稳气象条件使得PM2.5质量浓度累积及高湿状态下颗粒物二次转化增强。观测期间,二次离子(SNA= $SO^{2-}_{4}$ + $NO^{-}_{3}$ + $NH^{+}_{4}$) 质量浓度为85.4 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52.0%。硫转化率(RS)和氮氧化率(RN)均值分别为0.44和0.33,大气中SO2和NO2的二次氧化程度较高;RS高于RN,表明污染期间二次$SO^{2-}_{4}$的二次转化效率高于 $NO^{-}_{3}$$\rho_{NO^{-}_{3}}$ / $\rho_{SO^{2-}_{4}}$平均值为2.1,表明移动源对PM2.5污染的贡献占主导地位。有机碳和元素碳浓度的平均比值为6.5,可见本次重污染期间济南市大气中存在二次有机碳(SOC)污染。采用有机碳和元素碳比值(ρ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得到重污染期间一次有机碳浓度和二次有机碳浓度分别为11.9 μg/m3、4.3 μg/m3,表明一次燃烧源对污染过程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序  赵蒙恩  谭力  黄宇丰 《科技资讯》2013,(31):212-212
本文以成都双流机场为例,针对了双流机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着重分析了签派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低能见度条件下的签派放行,对影响双流机场的不利气象条件重点的低能见度条件下的放行进行了充分的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