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在招工登记表上注明“工伤概不负责”的情况,对于这种约定在法律上来讲属于无效约定。在1988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雇工合同应当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对劳动者实行劳动保护,在我国宪法中已有明文规定,这是劳动者所享有的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任意侵犯。在招工登记表中注明“工伤概不负责”这是违反宪法和有关劳动保护法规的,也严重违反了社会主义公德,对这种行为应认定无效。所以读者朋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这种约定应当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予…  相似文献   

2.
杭嘉甬地区劳动者休息权受侵害的情形屡禁不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劳动者休息权作为一项宪法与部门劳动法双重保障的法定权利,其在立法、执法、事后救济等法律保障环节中的不健全,则是该权利在现实中缺位的症结所在,所以完善和变革现行的劳动者休息权法律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劳动就业权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一项重要权利。我国现行劳动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虽然略显单薄,具体法律条文也过于原则性、提纲性,但蕴涵其中的基本法理精神还是清晰的,丰富的。充分认识和正确理解劳动就业权,对劳动者正确行使劳动就业权利,切实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凯 《当代地方科技》2007,(12):77-77,79
就业中的年龄虽然不属于被我国劳动法明文禁止的歧视范围,但是劳动法赋予了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就业中社会现实状况与劳动法规定的平等就业存在较大的差距,用人单位在就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立法的缺位,缺少监督,导致了用人单位实际对劳动者实行了不合理的年龄差别以及教育文化条件区别对待,应聘者的法律意识、权利保护意识的缺失,都严重限制、剥夺并影响了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监察制度的缺陷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监察的本质就是国家运用行政权力对违反劳动基准法等强制性劳动法律的用人单位进行惩处的活动。完善的劳动监察制度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劳动监察制度存在的问题,必须积极应对,探求妥善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既是资本与劳动力的联姻结合机制,也是劳动权的实现机制。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在目前劳资双方利益推移的现实中,更能促使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劳务派遣的增设从实际上解决派遣工的劳动平等问题。劳动规章制度性质争议。经济补偿金制度充分体现劳动法追求劳动关系公平的立法理念和倾斜保护劳动者的立法技术。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这一名词并没有像《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对"消费者"的概念精确定位那样进行阐述。本文试图从劳动者构成、劳动者概念定义入手,说明劳动者概念法律化的必要性。这对于我国劳动法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执行,劳动争议发生数量大量增长。利用198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立法价值取向与劳动争议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劳动者合法利益的立法价值取向与劳动争议数量显著正相关;加大对劳动者合法利益保护的力度有利于减少劳动争议数量。因此,我国应该坚持加强对劳动者合法利益保护的立法价值取向,继续完善调整劳动争议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并提高实际工资占实际GDP的比重,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选功 《洛阳师专学报》1998,17(1):43-46,54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共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马克思指出的劳动力商品的两个必备条件,依然存在。只有承认劳动力是商品,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生产的一项产品的价值,都内含有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当然具有商品性质。从我国的劳动分配原则来看,货币工资制度的按劳付酬,指的也是劳动力的价值,主要在劳动之前确定。有人认为劳动力商品的理论,会动摇工人主人翁的政治地位,这是没有分清我国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整体公有,而不是主人翁个人的实际拥有。劳动者只有以劳动力商品的形式与企业发生联系,才体现出主人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充分认识劳动力商品的意义,能够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无论从理论或实践来看,劳动力商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一个科学的命题,客观的事实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保障劳动者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权益是劳权保障的首要内容,是职业安全卫生法律的重要使命。我国现行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侧重“经济性”考量,偏向以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保障劳权应从安全生产回归职业安全本位,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设计应从保障劳动者职业安全卫生权利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1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新《劳动法》)正式实施生效。在新劳动法的框架之下,工会的权利和作用被明确和突出了出来,工会在发挥自己的职能的时候有了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据。笔者将在下文中详细分析劳动合同法中工会的权利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满园  张继 《科技信息》2010,(26):96-96,98
目前法律对劳动关系调整仍然存在很大缺陷,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经常受到损害,所以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劳动关系法律规制,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3.
劳动法的道德观,主要涉及劳动法所蕴含的道德理念、道德在劳动法中的正确定位以及法律与道德正态关系的构建等一系列问题。劳动法应当以"劳动尊严"、"劳资共赢"理念作为其追求的最高伦理目标。为了合理把握劳动法的道德定位,劳动法的道德取向应以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人权(劳动权)为伦理基础,劳动法的道德规范应以劳动者为基本主体和主要视角,劳动法的道德标准应以略高于最低限度道德要求的标准作为其确立尺度。为了建立起劳动法与道德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正态关系,当前应当着重把握和处理好法律与道德之间互相区隔、转化和融合等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法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劳动法》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此问题有相关的司法解释,但其存在立法语义不清、适用不公平、导致法制不统一等缺陷,本文在此基础上借鉴民法中过错责任的原则提出分清责任、明辨是非,合理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利益的修改意见,以期事实劳动关系纠纷能得到法律公平正义地解决。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最基础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而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是要组织中形成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这个工作环境包括三个要素,即劳动者个人收入得到保障、劳动者个人权利得到尊重、劳动者个人价值得到认可。文章从劳动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以期对政府及相关组织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以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的劳动法律制度是这个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影响着这个国家大多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的许多方面,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本文结合笔者曾经在埃塞俄比亚的工作经历,通过分析埃塞俄比亚劳动法中的雇佣、劳动保护标准、权利救济等制度,以及和中国劳动劳动法的异同,以期给在该国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的企业和个人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劳动合同服务期条款的含义以及法律特征(一)服务期条款的概念”劳动关系中的服务期,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的,劳动者因享受用人单位给予的特殊待遇而应当为用人单位工作的期限”。这些特殊待遇主要包括:出资招用、出资培训和其他特殊待遇。  相似文献   

18.
罗财喜 《科技信息》2010,(33):414-414
劳动法律与伦理道德具有一致性,都属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共同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伦理道德是劳动法律实现的内在伦理基础,是劳动法的公正属性得以维护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劳动价值论自洛克论证以来,有两个基本规定:(1)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2)人对自己劳动的产品有不可辩驳的所有权。劳动产权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凭借其劳动获取在企业利润中的分配权等一组权利。劳动参与利润分配是劳动产权讨论的焦点。在劳动价值论的视野下,劳动者的劳动是剩余分配权唯一的应得根据,劳动量是剩余分配量的唯一尺度。但是,资本获得剩余分配权实际上凭借的是不变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稀缺性,有其历史合理性。因此,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并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共占有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后,劳动力与不变资本对生产方式的稀缺性才能根本逆转,劳动者的劳动产权才能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20.
国家对试用期的期限、适用范围及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应享有权利都有具体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试用期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侵权行为,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劳动监管力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