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安忆强调写作不是流水浮云 ,需要对生活的思考和沉淀 ,她以一部部作品实践着自己对文学的认识 ,而在这些作品中潜藏的重要线索则是其对女性命运本体的追问式的探索与思考 ,这种追问贯穿了王安忆写作的始终 ,《我爱比尔》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王安忆通过这篇小说告诉世人 ,政治或经济的解放与平等并没有使女性走出社会边缘角色 ,她们仍然依附着男性 ,仍然在心理和精神上附属于男性。王安忆在《我爱比尔》中充分展示了其前期对人生、对女性命运思索的伸发以及追问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后殖民理论对当代南非著名作家库切在1999年发表的并同时获得布克奖的小说《耻》和2005年才出版的并在当年就获得布克奖提名的小说《慢人》进行研究,指出在《耻》中体现了作者对于在后殖民国家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初步理想,而在《慢人》中则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在后殖民国家中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理想的最终实现。因而从《耻》到《慢人》的创作过程实际上体现了作者在自我心灵上的一次和谐之旅。  相似文献   

3.
《黑暗的心》和《奥斯卡和露辛达》分别是英国著名作家康拉德和澳洲杰出作家彼得.凯里的代表作。本文在后殖民主义的视角下,探究了两位作家对揭露殖民历史中的创伤所作的贡献;也指出并分析了由于写作时代的不同所展现出的不同的文本:《黑暗的心》不可避免的带有东方主义色彩,而《奥斯卡和露辛达》却能在颠覆历史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反观殖民历史。  相似文献   

4.
丁纯 《世界博览》2008,(10):6-6
1970年,王安忆下放到我的老家蚌埠农村捅队,那年她16岁。三年后,我才出生。王安忆插队的村子就是小说《小鲍庄》的原型。后来我读了王安忆的《隐居的时代》、《漂泊的语言》、《姊妹们》等作品,发现文章中的人和事,仿佛就是我们村里的真人真事。  相似文献   

5.
美国动画片在纯真和美好的外衣下,通过对再现对象的改写和戏拟等,隐秘地输出美国文化价值观和西方意识形态。文章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分析《花木兰》系列中木须和《功夫熊猫》系列中师父两个经典配角,揭示影片如何通过角色设置、身份改写等对中国文化进行整合和文化边缘化以达到文化殖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译者的主体性问题是后殖民翻译理论所要探讨的主要话题。尤其是在当下,经济全球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化已是时代的主要特征,并将不断得到发展,不同主体之间的文化交往也将不断得到加强,因此关注在后殖民语境下译者的主体性,即通过思考在后殖民语境下作为传统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译者的主体性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将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找到一条解决在后殖民语境下译者主体性之困境的新的有效途径,即译者的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从而最终能够通过翻译,更加合理地处理不同主体之间的交往问题。  相似文献   

7.
运用弗莱的“向后站”理论审视剖析王安忆的《长恨歌》,指出《长恨歌》世俗素材都是对于宗教精神的暗示。这一暗示揭示儒学的现世快乐追求、基督教的灵魂拯救、佛教的人生超脱都无法让人类安身立命,从而引发对宗教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的疑问。  相似文献   

8.
《摇篮曲》是印第安著名作家西尔科的重要作品。文章借助于后殖民视角分析了白人殖民者带给主人公阿亚一家人土地沦丧,生活窘困,语言驯服等一系列民族创伤。在其夫弥留之际,阿亚重温民族记忆,回归民族自然传统,重获生活自信,走上民族觉醒之路。因此在后殖民语境下,印第安本民族唯有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才能实现印第安民族意识的苏醒。  相似文献   

9.
在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耻》中,作者通过对众多人物形象遭遇及其行为的描写,揭示了在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人们的思考和行动仍然受着传统帝国主义殖民逻辑的影响和支配,不管是白人和黑人,都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这段殖民历史的共同受害者;在这里作者的目的是要唤起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和批判意识,并为化解这段历史恩怨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0.
透过后殖民理论的视域来研究流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极具挑战性的新课题。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亦亟待加强。基于此,剖析了说唱在后殖民图景下的流变过程,一方面从审美的角度来诠释说唱的发展样态;另一方面从文化混杂、生产机制和主导意识形态等方面审视说唱从本土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以美国白人歌手艾米纳姆和中国歌手葡桃为个案进一步阐述说唱由全球再向本土(中国)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由此引发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中国瓷都景德镇研究专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方李莉研究员、博士在出版了《传统与变迁———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之后 ,最近又由群言出版社推出了图文并茂的《飘逝的古镇 :瓷都旧事》。该书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沿河置窑、沿窑成市、官窑与民窑、窑户、坯户、红店、辅助业、血缘、地缘和业缘、古风民情与行业神崇拜等节 ,用图片加文字 ,向读者勾画了瓷都在手工业时代陶瓷艺人生存劳动的图景、生活的图景、行业风俗的图景、宗教崇拜的图景。方李莉著《飘逝的古镇:瓷都旧事》出版@山兰…  相似文献   

12.
布莱恩.弗里埃尔的代表作《翻译》被誉为爱尔兰戏剧史上的分水岭。在爱尔兰被视为一个后殖民语境的前提下,从3个方面解读该剧中的爱尔兰文化身份之重构过程:语言和文化身份塑造,(后)殖民语境中的翻译与文化身份建构,以及重写历史与文化身份之重构。同时,指出弗里埃尔并非仅仅停留在后现代的虚无主义之上,而是通过否定和颠覆"既定"的现状积极地为爱尔兰文化身份之重构创造新的表达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顾益萍 《科技信息》2011,(24):391-391
《继承的遗失》从根本上说是一部关于人物之间关系的小说。本文通过对这部小说的中心人物Jemubhai和周边人物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分析,试图回答在后殖民时期和全球化浪潮中,人们遗失的究竟为何物。基于人物以及人物关系的分析,本文归纳出死亡和疏离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4.
独特的“浮世绘”——浅析师陀小说的文本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师陀的小说集《果园城》来分析小说的文本世界,认为小说作者通过对人物生存图景的叙写,表达对现实的忧虑与思考,因对现实的失望而寄情于优美的自然风景,突显人物生存的艰难,借此表达对美好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刘红英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44-1446,1489
上海精神是王安忆小说的主题之一,她在不同的时代寓之以不同的形式。《长恨歌》与《天香》以不同的审美方式回溯了上海文化的精神气象,显示了王安忆创作的纵向承续与转型变异。《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是上海城市精神中优雅精致文化的象征,《天香》则描摹了几代天香园人对刺绣的精湛追求,成就了艺魂诗心的高贵品质。不论是王琦瑶个体式的娇艳姿态,还是天香园人集体式的群芳潜质,都凝结了王安忆对新旧上海文化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6.
《海上花列传》出版一百多年来 ,未在一般读者中风行 ,但在一些特殊读者中颇有影响 ,如鲁迅、胡适、刘半农 ,尤其张爱玲等。而到了当代 ,王安忆的创作又与《海上花》有很多相似之处 ,如选材、立意、结构、语言风格等。至少可以说王安忆在新的时代回应了《海上花》。  相似文献   

17.
《金翼》是一部以小说体形式写成的关于中国家族制度研究的社会人类学著作,该书的末尾对乡村家族的人际关系进行了物理学图景式的描绘。通过对其描绘的物理学图景进一步展开探讨,并以人际关系和命运为重点揭示社会体系生存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论《海上花列传》的影响及其在当代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花列传》出版一百多年来,未在一般读者中风行,但在一些特殊读者中颇有影响,如鲁迅、胡适、刘半农,尤其张爱玲等.而到了当代,王安忆的创作又与《海上花》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选材、立意、结构、语言风格等.至少可以说王安忆在新的时代回应了《海上花》.  相似文献   

19.
初访新德里     
在印度这个古老的国度里曾孕育过无数美丽的神话,这说明印度人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在当今世界流行的许多寓言、童话和故事中,甚至在《伊索寓言》以及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里都可以看到印度文化的影响。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天竺语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文艺,往往蒙其影响。”当我还未到印度时她的文化早已在我脑海里编织出一幅幅奇异的图景。我置身于新德里的图景中了。现实的图景远比我想象的图景要生动、复杂。是的,正如有些朋友所说,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对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念。她认为,无论何时,城市的生态并不是由政治来维系的, 而是由城市人积累起来的生活方式来支撑。因而,在作品中,她总是有意回避大的政治背景,而选择描 写在大的政治背景下生活着的芸芸众生,体现了强烈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文革轶事》中壬安忆 描绘了一群生活在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与"外头的风云变幻"保持着一定距离的男男女女和她们的爱 情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