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高阳 《世界知识》2013,(24):11-11
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法国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导人,2012年法国总统大选“国民阵线”候选人,法国“国民阵线”前主席让·马利·勒庞之女,有“法国最危险女人”之称。她干1968年生于法兰西塞纳省塞纳河畔讷伊,就读巴黎第二大学法律专业。  相似文献   

2.
江潇 《科学世界》2004,(4):71-75
2004年3月8日,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正式宣布了“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2004年度获奖名单,共有5位女性获得这一奖项。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主任弗朗索瓦丝·里维埃所说:“这个奖项证明了女性对科学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我相信让公众熟悉这些成功的、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女性.会极大地激励女性从事新的职业。”  相似文献   

3.
《世界知识》2008,(11):70-70
为帮助国外游客更多了解巴黎,法国外长库什内的助手皮埃尔一路易·科林撰写出版了《巴黎美女指南》一书。这本书主要描写巴黎不同地区美女的特点。并提供一些观察美女的小建议。如观察不同类型美女,最合适的地点是选择酒吧、超市、公园、博物馆等;要想看到被称作“自文学产生以来所有幻想之母”的悠闲小资们,  相似文献   

4.
即使到了现在,在德国有些地方,如果女性带孩子时在外面有兼职,就会被人批评“是野蛮母亲,一个放弃和虐待孩子的怪物。”新年伊始,德国女性迎来了一个好消息。根据德国联邦议会通过的“男女平等法”,从2016年起,德国各大公司里监事会的女性比例必须达到30%。这部法律在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争议后终于获得通过,对许多事业上十分能干的德国女性来说,这无疑是个利好的消息,德国也因此成为继挪威、意大利和荷兰之后,又一个通过类似法律的欧洲国家。据悉,将有大约100家德国大公司受此  相似文献   

5.
巴黎印象     
在巴黎的时候,我不止一次被法国朋友问到这样的问题:“你对巴黎的印象怎样?”我每次总是有礼貌地回答说:“巴黎是个美丽的城市。”我这样回答非不完全是应酬话。巴黎的确是很美的。雄壮而匀称的凱旋门,庄严而巍峨的巴黎圣母院,宏伟而富丽的卢夫宫,协和广场上如花的喷泉,蒙马特区里幽雅的街道,塞纳河畔妩媚的景色……还有那数不清的园林、广场、雕象和建筑物……这一切吸引着多少的游客并博得了他们多少的赞叹!谁能说巴黎不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呢? 但是,这并不是我对巴黎的全部印象。在巴黎的二十多天,我看到了比令一个普通游客感到满足的  相似文献   

6.
梁雅玲 《科技资讯》2009,(21):222-222
本文试以新历史主义的两个概念:“颠覆”(subyersion)与“抑制”(Containment),分析了詹姆斯·乔伊斯笔下的女性人物伊芙琳对“男权社会”所定义的传统意识形态的抗争与“颠覆”,以及始终没能脱离“男权社会”的束缚,最终被淹没被“抑制”其中。  相似文献   

7.
以往,日本女性偏爱裙装,即使在万里雪飘的冬日,在街上照样是“裙子的海洋”。不少企业和政府部门甚至规定:女性雇员须穿裙装(即不准穿裤装)上班,就像要求男性雇员必须穿西装戴领带一样。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日本妇女中,穿裙装的比例之高更令人吃惊:约是欧美同龄妇女的3倍或中国同龄妇女的5倍。然而近些年来有种种迹象显示,日本女性的“裙装热”已开始降温,相反裤装倒日益受到日本妇女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龙隐 《世界博览》2015,(5):84-85
侠盗亚森·罗平肯定是最了解巴黎的文学人物,因为他攀房顶,钻地洞,穿街巷,总能逃脱追缉,自然他也最知道巴黎的餐馆和美食了。和美国人一样,法国人读到的第一部侦探小说是爱伦·坡以巴黎为背景的《莫格街凶杀案》。1846年,这篇故事被匿名作者改写后刊登在了法国报纸上。是谁在一间反锁的屋子罩杀害了莱斯帕奈太太和她的女儿?这是摆在侦探杜宾面前的待解之谜。这篇小说中提到巴黎美食了吗?只提到了苹果,既然杜宾先生可以从卖苹果的推断到搭档的头脑里闪现出的一  相似文献   

9.
《人·鬼·情》被学者誉为唯一一部中国“女性电影”,它通过描绘男权社会中“女演男”的女艺术家的生活经历与心理历程,淋漓尽致地显示了现代女性面临的困境与所作的抗争。女主角寻求男性解救的过程,正是在与生命中重要的男性角色的关系中展开的。面对现实,她努力反抗,但最终不得不妥协,放弃现实中的寻求而将希望寄托于舞台上的钟馗。分析“女演男”这种“花木兰式境遇”可以透视女性在性别身份错位后的所得所失。  相似文献   

10.
青年时读过巴黎公社的历史,到了晚年,我终于有机会在巴黎高地拉雪兹公墓墙下,瞻仰了巴黎公社最后一批战士壮烈牺牲的地方。后人为纪念巴黎公社先驱者,称这座墙为“巴黎公社墙”,或称“巴黎公社社员墙”。这正是一九七八年巴黎初冬的一天大清早,天气阴沉,略带寒意。法国朋友先在公社墙的入门处等候着,我们一起谈到当时法  相似文献   

11.
12月19日星期四巴黎在巴黎呆的这一个星期可真够受。巴黎会议虽然只开了四天,我却好像过了一个世纪似的。艾克的威望并没有产生我们在华盛顿所预计的良好影响。欧洲的伙伴们没有被说服,倒惹得法国人在巴黎街头示威和抗议,差一点没打破美国大使馆的玻璃。这四天真有点像做梦。巴黎会议一开始,就来了个布尔加宁的建议。“未见其人,但闻其声”,弄得我们这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自1949年成立以来破天荒第一次的最高级会议不得不草草收场。会上会下,到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前的3月18日清晨,巴黎居民被“公社万岁!”的口号声惊醒了。这是一埸历史上从所未有的社会革命。直到那时为止,社会斗争的结果都不过是一个剥削阶级替换另一个剥削阶极,登上统治的舞台,但是巴黎公社的诞生,却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占全人口绝大多数的被压迫、被剥削的无产阶级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侯巳经开始了。正如列宁所说:“公社教导欧洲无产阶级具体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蒙古-卫拉特法典》是古代蒙古族三大法律文献之一,被俄国著名东方学家雅金夫·比丘林称为“十七世纪蒙古社会的一面镜子”。该法典最具代表性立法伦理思想包括:“天人和谐”的生态伦理思想,“尚善行善”的黄教伦理思想,尊重妇女的社会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苏联学者普·米·凯尔任策夫在《巴黎公社史》的第十章《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和公社》这一节中,讨论了中央委员会和巴黎公社两者的关系,并作出结论说:“最初,在公社选举以后,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凯著《巴黎公社史》第385页。以下引用本书时只记页数)他的论据是两个组织之间有磨擦,存在着对抗的情况。特别是在中央委员会致公社的一个决议书中曾指出:“公社在巴黎是政治和民政的权力机关。它体现了人民的权力。直接以国民自卫军联合原则为基础的中央委员会则是军事权力机关。”(375页)并说后者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我们认为上述情况与文件只能说明在3月28日以后,巴黎的军事领导机关是多头的,职  相似文献   

15.
爱丽舍宫     
巴黎的爱丽舍宫是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府的所在地。它坐落在有名的“凯旋门”前的宽敞的爱丽舍田园大街上,位于这条大街的圆形交叉路口的东北方向,与“大宫”(巴黎的主要文化中心之一)和“小宫”(巴黎的艺术品展览馆)隔街相望。爱丽舍宫始建于十八世纪初,一七一八年落成,是法国一  相似文献   

16.
欧洲现在不可能绕开民族特性,然而欧洲国家已经被“经济”这张大网牵在一起……从巴黎的拉丁区来到日内瓦的莱蒙湖畔,似乎到了另一块田地  相似文献   

17.
7月的华盛顿骄阳似火,可是白宫上下却为选择一名最高法官忙碌奔波。原来,美国最高法院9名法官之一的波特·斯图尔特因健康欠佳辞职,由谁来填补这一“神圣公允”的空缺呢?各方都提出了自己的人选,最后汇集到里根总统办公桌前,已是一长串名单了。里根为兑现竞选时关于让更多妇女担任政府要职的诺言,最后选中了亚利桑那州的女法学家桑德拉·奥康纳(Sandra O'Connor)。因为被提名的是个女性,她的法律知识如何?处理问题的能力怎样?许多疑问顿时萦绕在一些显要们的脑际。为了了  相似文献   

18.
“他”与“她”都是第三人的人称代词。“他”指男性,“她”指女性。复数情况下,“他们”指两个以上的男性,“她们”指两个以上的女性。在第三人称既可指男性又可指女性的单数情形下和男性与女性混合一起的复数情形下,现定的用法都是用“他”或者“他们”。但这在有关法律条文中进行使用是不准确和不合时宜的。而法律人和出版人中则有人创造出并使用了“他/她”和“他/她们”的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似乎还可以创造出一个既包括男性又包括女性的新的ta字来,以替代“他/她”和“他/她们”难以用口头语言进行正确表达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巴黎圣母院     
巴黎并不以教堂出名,可是它却有不少出名的教堂,其中最重要的要数“圣母院”(Notre-Dame)了。这不仅是因为雨果写过一本著名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而主要由于它是巴黎最古、最大、建筑也最出色的教堂,又是巴黎的主教教堂。十二、三世纪时,法国出现了一股兴建教堂的热潮。这是因为当  相似文献   

20.
自从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提出了“法律信仰”的观点,这一命题就被广为推崇。但是本文认为法律是不能被信仰的,无论是形而下的实体法还是形而上的抽象法、客观法,即法律信仰是一个不能成立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