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50年代,以微电子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浪潮铺天而来,席卷全球,至今仍方兴未艾。但白玉有微瑕,不少让人迷惑、使人遗憾、令人为之痛心的问题也紧跟其后:迷恋网吧耽误了一些学生的学业;“电脑算命”更是征服了部分人的心。电脑,一个现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它的诞生也预示着新一代文明的到来,虽然它的用途很广,但是,不管怎么说,它与算命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呢?就目前的中国来看,商品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竞争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而习惯于安分守己的一部分中国人,便有了一种危机感与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2.
包兆会 《世界博览》2013,(22):68-69
据说,法国人不愿意与中国人做生意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人太勤劳了,当法国人早上在床上睡觉还做美梦的时候,中国人早已打开店门迎接顾客;当午日法国人到附近酒吧喝咖啡的时候,中国人让斗志高昂在店里忙碌。  相似文献   

3.
钱正英 《科技潮》2006,(8):23-23
钱正英院士最近做了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科技工作者的新理念”的报告。在报告中,她提出了“人与洪水必须和谐相处”、“人与沙漠必须和谐共存”、“人与河流必须和谐发展”的“三和谐理论”,建议逐步将‘生态环境建设’的提法,改为‘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修复与完善’,因为,生态环境不是‘建设’出来的,而是培育、滋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物”在里尔克和海德格尔的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物”是人的存在之所,是人的生命家园,人和“物”之间有一种原始的本原关系。但随着对象性思维的发展,人与“物”的天然关系被破坏了人和“物”无家可归,因此,他们提出要看护“物”,维护“物”的圆满自足,让“物”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但在世俗的功利活动中,“物”的物性消失不见了,只有艺术作品中,“物”才能得到看护,才能成为“纯粹之物”,秉有它的全部光辉与尊严,拥有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艺术美在世界艺术美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西方人看不懂中国画就如中国人听不懂交响乐。那么,中国艺术美的妙处何在?本文论述了这个问题,即中国艺术美的根基在中国哲学,其妙处就在“气”与“有无相生”。  相似文献   

6.
在精神和信仰空白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以文学的方式努力为人类寻找着“构筑灵魂的场所”,寻找着存在的本质意义。大江健三郎在创作中融人了萨特、斯宾诺沙与托马斯等人的理念,这使得《空翻》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萨特存在主义,从而形成了大江文学那带有鲜明东方色彩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树立的理想的人格典型。孔子对“君子”这个概念的含义做了重大的修正。他认为,君子是求“道”,学以致其道的人。由于仁道很难直接把握,但礼乐、忠恕之道与仁道有极大的关联,因此,君子是通过克己复礼,掌握礼乐和忠恕之道来达到“道”的人。最后,求道有得——“德”——就成为了真正的君子,所以君子最主要就是指有德之人。这样的得道君子是符合道、与道为一、以身体道的人。在孔子看来,这才是获得了人之为人之本质的真正的人,真正的存在。所以,“君子”在孔子这里已经被赋予了存在论、本体论的意义。孔子的“君子”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8.
在电影《伤城》中,徐静蕾回忆起与梁朝伟的相遇:“我们聊天的时候,发现彼此曾在同一家餐厅吃过饭,看过同一场电影……”忽略刻意而为的跟踪行为,这似乎映射着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而进入现实生活,蓬勃发展的LBS位置服务让切客们“晒晒行踪、定位找人、就近交友”的梦想照进了现实。继博客、威客、拍客、闪客之后,互联网“切客”开始风靡全球。在产业界,人人都在觊觎LBS所面临的商业前景,但究竟如何从“切客”们身上赚到钱,目前似乎并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9.
孔子与耶稣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仁”与耶稣的“爱”作为东西方伦理的核心观念和根本原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特殊曲文化精神与文化性格。二者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有一定的共通性,但在神与人的层面上,又有着极大的差异性。比较孔子的“仁”与耶稣的“爱”,诠释其内在的价值,辨析其德性的差异,挖掘其合理的因素,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重新构建现代人际关系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沈健 《世界知识》2022,(6):74-75
<正>马耳他素有“地中海心脏”之称,北边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隔90公里,南边距非洲大陆280公里,往东是希腊和土耳其。马耳他集欧亚非多元文化景致于一身,兼具南欧的灵魂,北非的风情和中东的气质。千年来,腓尼基人、罗马人、拜占庭人、诺曼人、西班牙人、圣约翰骑士团、法国人和英国人在马耳他建造起各具风格的神庙、教堂、城堡和宫殿,保存完好,使马耳他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历史和文化遗产”最密集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华东科技》2004,(1):134-134
人的一生注定会有太多的偶然,人们往往把这种无法测知的机缘巧因归于神秘的力量因此去顶礼膜拜。而侯关荣在经历了太多的偶然与必然后,猛然意识到掌握了这些偶然与必然的规律,也就掌握了人生与财富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审美与功能美首先表现在功能审美与人的精神占有的契合。室内设计所具有的功能美把科学技术、社会前进的目的性直观的以视觉感知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因而对功能美的观照就成为人们对先进技术、社会进步的一种感性和精神的占有。室内设计的功能美是通过人与物的关系体验使人感受空间环境的场所精神和氛围的。不同的地域文化、社会习俗,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价值观念等反映在室内设计中;  相似文献   

13.
张计划 《科技智囊》2011,(1):I0034-I0039
在分工体系无孔不入的现代社会,所有人群之间形成了高度的依赖关系,一个人除非逃离现实、与世隔绝,否则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相互协作。所以得到他人的承认、理解乃至欣赏,  相似文献   

14.
侯秋月 《科技咨询导报》2009,(26):176-176,17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核心“以人为本”不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更不会演变成个人本位主义或人本主义,它是强调要把“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最终目的、原动力和根本标志,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协调发展,其目的就是要不断促进社会成员成为自由的人、自主的人、自觉的人,以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群体与群体之问的竞争,竞争,推动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学习需要竞争、工作需要竞争,竞争是新时代的产物,学生的未来必然涉足竞争的社会,因而打下竞争基础——从小培养良好的竞争心理,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现在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事事由父母包办,自立能力、竞争意识极差。  相似文献   

16.
周末陪妻子去医院检查,一“撮”人将专家门诊挂号处围堵得水泄不通。我用撮来形容,除了所来目的相同外,主要是指人群的形状拥挤、无序,充分体现出中国人在“挤”上的特长。用资源匮乏来解释排队的必要性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在计划经济下的商品紧缺时代,很多人有过排队的经历,应该说那时候的排队是出于生计、迫于无奈。比如我国上世纪80年代前,高档消费品不说,包括肉、布、米等一切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也都要凭票供应、排队购买。你不去排队,那些东西不会给你送家来,能够排上号买回来就算幸运了。  相似文献   

17.
李海涛 《世界博览》2009,(24):16-17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海洋安全问题成了国人与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的海洋权益问题有历史的遗憾、大国的博弈等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许多朋友慷慨激昂,认为政府在处理海洋权益问题方面“太软弱”,不够硬朗,让民众很不痛快,因而主张放手一搏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我也认为政府在这方面有点“软”,让人感觉我国在海洋权益方面吃了亏时,  相似文献   

18.
希腊人跟波斯打过仗,罗马人在安息人和埃及人那里吃过苦头,十字军东征时跟西亚人大打过一场,土耳其人又把东罗马帝国给灭了,占住东地中海,逼着欧洲人往西渡太平洋,之后俄罗斯人也让欧洲人不舒服……因此,欧洲人总觉得,东方就是庞大的、专制的、恐怖的,但又豪奢的、荒淫的、华贵的。再加点儿神秘,就有了。  相似文献   

19.
评孔孟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是教育家们常论常新的课题。我国对人与教育的第一次论争是战国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从理论的高度对人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全面阐述。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理论,而孟子则提出了“性善论”与“充善端”的理论。虽然他们的出发点微有歧异,但最终都认为教育在改变人性、促进人的发展方面起决定作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谷雨 《青年科学》2014,(1):27-27
对于一些古埃及人来说,肉类是他们的最爱。例如,在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48个装有牛肉和家禽肉的木箱。但是与水果、谷物这样放置在干燥坟墓中且脱水后可以保持相当长时间的贡品不同,肉类贡品需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最终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