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博览》2012,(12):64-65
正经过若干年的飞速发展,现在,中国有超过5亿的网民。即全球每5个网民中就有一个以上是中国人。译者注:"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最近发布的2012年互联网趋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接近23亿,同比增长8%。中国互联网用户位居全球第一,为5.13亿,即每4个互联网用户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全球权力转移和其他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为信息传播领域带来新动力,而互联网则成为全球竞争的新场域。20世纪70-90年代的“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运动有得有失,如今仍有其积极意义,启示了在互联网平台上类似运动开展的可能性。当前由美国主导的互联网信息秩序仍然是不平等和不均衡的,一种新秩序亟待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从之前运动中获得启迪,而新的形势和条件要求重寻理念、重塑主体、重建制度,在多元化格局中寻找秩序建立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1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又一次向产业界渲染了"云"的魔力:"云"会真正改写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腾飞将更多基于云的计算和应用。终端、应用、平台、技术以及网络速度的整体提升将催生更多具有魔力的应用和内容,IT产业格局将彻底发生改变,全球将迎来移动云计算的新盛宴。试想:如果互联网的未来是移动互联网,计算机的未来是公共云计算,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两者的"合二为一"会缔造一个怎样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4.
刘兴亮 《科技智囊》2010,(1):I0013-I0015
腾讯市值超300亿,成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事件:9月初,腾讯市值超过300亿美元,这个数据超过ebay、雅虎等互联网公司,成为市值全球第三大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市值大约为350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上海信息化》2012,(11):89
全球性社交营销代理机构We Are Social近日发布报告称,目前亚洲互联网用户数量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45%。从数据中看出,亚洲拥有互联网发展的巨大市场潜力。报告称,目前亚洲互联网用户数量为10.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7%,用户数量较2011年底增加1.21亿。在亚洲,韩国互联网普及率最高,为83%。同时,韩国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有基于IPv4技术的互联网地址只剩下不足8亿个可供分配,相关国际组织预计到2010年,全球IPv4地址将完全耗尽。向基于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过渡,成为得到普遍认可的解决IPv4地址耗尽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以字节跳动、米哈游等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把握机遇,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变革、国内政策支持和自身技术优势在全球市场上攻城略地,掀起“出海”浪潮。然而,与此同时,平台企业在海外发展中也面临着法律法规限制、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内容创新不足等现实挑战,需要平台企业在海外运营中坚守文化“包容性”、坚持产品“世界性”、坚定内容“民族性”,努力在国际化征途中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8.
郎平 《世界知识》2016,(5):62-63
正近一段时间,互联网又成为一个热门关键词,成就了多个"首次"。2015年10月末,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将在十三五时期,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将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G20)第十次领导人峰会发表的公报中,"互联网"首次出现在领导人公报中,着重强调了互联网经济对全球增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成功颠覆手机、电视、可穿戴设备后,互联网技术正加速渗透传统汽车行业。与传统"车联网"、"汽车电子"概念不同,汽车行业的"互联网化"是一个包含电商与维护、车联网硬件改造与增值服务等复杂多元商业模式的新兴行业。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市场,绝非互联网企业单打独斗所能颠覆的,而与汽车厂商携手推进,或将催生更好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建设》2014,(12):8-9
6.3亿网民、12亿手机用户、5亿微博微信用户、信息发送量超过200亿条每天,全球十强互联网公司占4家。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2014年11月19日—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桐乡乌镇西栅景区召开。这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也是世界互联网领域一次盛况空前的高峰会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高职教学模式的转变,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为试点,在云教学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不同来源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发掘学生优势,提出诊改与展望,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发展这几年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经常有新的事物、新的应用通过网络产生。而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在使用互联网的同时,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将互联网的优势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如何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辅助计算机教学。  相似文献   

13.
利用OECD-TiVA数据库实证检验了64个国家2000—2018年度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改善要素配置结构提升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会因为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差异而不同,对OECD国家和低互联网发展水平国家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动态、可伸缩、且被虚拟化,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这种新型的计算机资源组织、分配和使用方式,有利于合理配置计算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计算.作为电信运营商,感兴趣的一是"基于互联网",因为运营商恰恰是主要的公众商业互联网运营者;二是"面向公众",因为运营商的服务对象是"公众",并且有"按量计费"的传统;三是"服务",运营商向用户提供的产品就是服务,别名就是"服务提供商";四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载或超卖"正是运营商的规模盈利之道;五是"绿色",在当前席卷全球的"绿色"浪潮下,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及IT(信息技术)系统节能减排已经纳入运营商议事日程.从以上电信运营商本身角色定位、业务特性、经营理念中,不难看出云计算是符合电信运营商发展策略的创新业务模式,而运营商也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质的云服务提供商.  相似文献   

15.
李健  李励 《今日科技》1998,(11):28-28
Internet——国际互联网以其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灵活多样的入网方式、丰富的信息服务功能和成熟的技术,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据1997年12月统计,Internet已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网的计算机主机达1200多台,用户达7000万.有人估计,到2000年Internet用户将发展到2亿.Internet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融为一体,体现了当代多种信息技术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Internet的出现,宣告人类信息时代的真正到来.  相似文献   

16.
当互联网时代网络设备市场的"龙头老大"--思科正在接受全球传媒和资本市场的广泛赞誉和顶礼膜拜之时,它却不得不为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而暗自焦虑、头疼不已.这家企业就是深圳的华为,它的带头人原来是解放军的一名团级干部--带有军人作风的任正非.  相似文献   

17.
数据     
《信息化建设》2007,(11):62-62
中国软件信息业出口5年增长7.4倍;未来5年中国互联网市场将增加到925亿美元;全球十大信息科技城首尔居首北京第九。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一种形态,"互联网+教育"是指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是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解决教育问题.互联网与大学课堂的融合,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互联网+教育"形态,本文阐述"教"与"学"新观念,研究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结合高等教育规律的智慧教学环境,并以《大学计算机》课程为例,探讨基于该环境的模块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互联网+"在全球方兴未艾。而在拥有13亿消费者、近7亿网民的中国,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互联网+"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也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热潮之下,冷静思考"互联网+"的本质,重新定义"互联网+"的概念,既必要且重要。当前,正值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爬坡越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相似文献   

20.
张岭松 《科技信息》2010,(33):I0103-I0103,I0095
0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传输的途径越来越依靠计算机网络,也就是互联网。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互联网紧密相连,例如工作学习资料的交流、购物、娱乐等等,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面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威胁。互联网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开放系统,在互联网的各个结点上有恶意企图的用户随时会发起对互联网的攻击,以达到窃取其他用户信息的目的,因此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变的越来越重要.而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