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番茄酱加工业中产生的副产品一番茄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从番茄皮中提取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浸提剂,在50℃下液料比12:1,浸提1h,浸提两次的条件下,番茄红素的提取率达97.33%,该方法简便、快捷、处理量大,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夏枯草中黄酮的总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溶液浸提夏枯草叶中黄酮化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得萃取物。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对其进行络合显色,在最大吸收峰510 nm处测定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夏枯草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以芦丁计算为2.7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6%,相对标准偏差为1.62。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测夏枯草中黄酮含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测定复方中药制荆总黄酮、多糖含量的方法,采用试管法对黄酮进行定性鉴定,紫外分光先度法测定总黄酮、多糖含量.结果显示试管法检测黄酮粗提取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或其苷类,400~800nm波长扫描测得最大吸收峰在510 nm,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测得芦丁对照品在4~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 1...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一种快速有效的乙酸乙酯(EA)含量测定方法,以确定和优化乙酸乙酯的制备工艺,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法快速测定乙酸乙酯含量的方法,并通过丁酮和过氧化氢反应液验证该方法的精确度和准确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在与盐酸羟胺乙醇及FeCl_3进行显色反应后,生成的洋红色络合物在530nm处具有最大吸收峰,通过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建立该洋红色物质在530nm及800nm处的吸光值差值与乙酸乙酯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可定量测出乙酸乙酯的含量;此方法简单、快速,且在FeCl_3/EA摩尔比不小于1.1、沸水浴温度为100℃、沸水浴时间为40s、显色后物质在60s内完成测定时效果较好,在丁酮和过氧化氢反应液中其测定相对偏差为1.79%,回收率为95.5%~105.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差值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酚的有效方法。方法基于在λ=280nm波长处,苯酚的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的差值吸光度与苯酚的浓度呈线性的关系,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废水中的苯酚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分光光度法对废水中的苯酚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3.6×10-3g/L,回收率为98.6%~103.3%,检出限为0.9μg/L,5次重复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不足1.5%。结论分光光度法用于废水中微量苯酚的测定不仅具有快速、灵敏,实验结果稳定、可靠之特点,而且有效地消除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有机杂质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番茄红素片中番茄红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番茄红素片中番茄红素的含量。用苏丹Ⅰ代替番茄红素做标准品制备标准曲线,在波长485nm处测定番茄红素含量,回收率99.09%±2.0%。此方法简便快捷、稳定准确,适合于番茄红素片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用吸收光谱法研究鲍壳表层绿色物质水解液的性质,并用活性炭、高岭土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的方法对鲍壳表层绿色物质进行了分离的尝试,实验结果显示:该水解液可见光吸收光谱吸收峰位于610nm波长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出在204nm和209nm两处有吸收峰,与藻蓝蛋白的光谱图较为相似,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将该绿色物质成功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水体中毒死蜱两种不同的萃取和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初期筛选;乙酸乙酯萃取、HPLC(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在精确度上高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且能同时检测毒死蜱及其代谢产物TCP(3,5,6-三氯-2-吡啶醇)的含量,但其方法耗时、费力,适用于少量样品的精确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1 mg.L-1和0.02 mg.L-1。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分析苦荞中多菌灵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苦荞粉粹后,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净化、浓缩、用乙腈定容.采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HPLC测定,以乙腈-水(体积比为65:3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2 nm.浓度在0.025~5.000 μg·mL范围内多菌灵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 9; 平均回收率为83.60;~91.59;,RSD为2.11;~6.56;,方法的最低检出限(3S/N)为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受体植物,对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不同部位水浸提液的化感潜势进行了生物检测;在此基础上,采用水、乙醇、丙酮、甲醇和乙酸乙酯等5种溶剂分别浸提益母草茎叶,比较分析了不同浸提物化感作用的强度.结果表明:益母草根和茎叶的水浸提液都具有化感作用,在低浓度时表现出促进作用,其中根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在高浓度时则表现出抑制效应,其中茎叶浸提液在浓度为100mg/mL时抑制作用最大(p<0.01);益母草茎叶不同溶剂浸提液都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特征,但效果存在差异,水和乙酸乙酯浸提组分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显示益母草可能同时含有亲水和亲脂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11.
苏丹Ⅰ替代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标准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类胡萝卜素,由于含有数目众多的双键,极易发生氧化和顺反异构化,而在HPLC检测中需要使用番茄红素标准品以确定保留时间和计算样品中番茄红素的含量,但番茄红素标准品价格昂贵,且本身稳定性差,不宜长期保存。文中根据苏丹Ⅰ在450nm处和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具有相同的吸收特性,研究用苏丹Ⅰ替代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标准品,检测误差不超过2%;说明苏丹Ⅰ可用作标品进行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检测。得到了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剂解吸提取预处理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铝土矿浮选产品中微量脂肪酸捕收剂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比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正己烷5种溶剂的解吸提取性能,提出在液固比为2.5ml/g的条件下,以三氯甲烷解吸提取、富集样品中的捕收剂,以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铝土矿浮选产品中微量捕收剂的定量分析,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解吸溶剂中,三氯甲烷的解吸提取性能最佳,能在液固比为0.5~5.0mI/g的范围内解吸并富集铝土矿浮选产品表面的捕收剂.用该方法分析捕收剂含量为100~1000g/t的铝土矿浮选产品,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和回收率分别为1.4%~1.6%和97%~103%,具有重现性好、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灯盏细辛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快速分离纯化灯盏细辛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 水(4:6:3.5:6.5,V/V)为溶剂系统,转速850 r/min,流速2.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从500 mg粗提物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 (87 mg)、木犀草素 (35 mg)、槲皮素 (46 mg)和芹菜素 (92 mg),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纯度分别为94.6%、92.5%、98.2%、97.5%。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灯盏细辛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快速、高效且纯度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传统中药的河蚬具有退热、治疗肝病和解酒等功效.以新鲜河蚬 (Corbicula fluminea)肉为原料,经甲醇抽提,乙酸乙酯萃取等方法得到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运用DPPH法检测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通过MTT法和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QBC939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在较低的浓度下有较高的清除效果,IC50值为0.6 mg/mL,且随其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对QBC939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处理48 h,IC50值为250 μg/mL,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处理后的QBC939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研究表明: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不但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对体外培养的QBC939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能够改变QBC939细胞周期分布,并诱导QBC939细胞发生凋亡.说明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能具有天然药物开发的潜力,同时也为胆管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白花菜子四种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福林-酚试剂法测定白花菜子提取物中总多酚的含量;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花菜子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氢氧基清除率和还原能力来评价白花菜子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在四种白花菜子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乙酸乙酯提取物(CAEE)甲醇提取物(CME)石油醚提取物(CPEE)二氯甲烷提取物(CCE);总多酚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MECAEECPEECCE。白花菜子提取物各种方法抗氧化活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MECAEECPEECCE,与总多酚含量顺序一致。结果表明白花菜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白花菜子甲醇提取物总多酚含量最高,且甲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用作抗氧化药物或食品添加剂,因此有必要对白花菜子的化学成分、体内抗氧化活性和机理进行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斜菱方钙钛矿结构的BiFeO3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测试手段表征了粉体的物相、形貌及其特征吸收光谱,同时考察了升温速率和煅烧温度对BiFeO3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500℃,升温速率为10~15℃/min时可形成粒径为30~90nm的球形BiFeO3纳米粉体;该粉体的吸收截止波长为600nm,对应的禁带宽度为2.05eV,具有较宽的光波长响应范围。光催化实验表明在紫外光照射下,加入0.3g的BiFeO3纳米粉体后,只需3h即可使100mL质量浓度为4.8mg/L的罗丹明溶液的脱色率达到95%,证实其对紫外光具有良好的响应,可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金属离子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总酚质量分数等比较赤楠叶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赤楠叶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的EC50为0.63、0.10 mg/m L;还原力的EC50分别为0.87、0.09 mg/m L。除Al~(3+)、Fe~(3+)外,K~+、Na~+、Mn~(2+)、Mg~(2+)、Cu~(2+)、Zn~(2+)、Ca~(2+)等金属离子对赤楠叶乙酸乙酯部位的DPPH清除作用为抑制作用;除Cu~(2+)、Ca~(2+)外,K~+、Na~+、Mn~(2+)、Mg~(2+)、Al~(3+)、Zn~(2+)、Fe~(3+)等金属离子对赤楠叶二氯甲烷部位的DPPH清除能力有促进作用。赤楠叶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的总酚质量分数分别为9.23%与59.17%。可见,赤楠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但其抗氧化活性较易受金属离子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取干燥深绿短肠蕨Allantodia viridissima根状茎粉末适量,乙醇回流浸提法得本实验所用样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深绿短肠蕨中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分别对样品的乙醇提取部分(AVH),石油醚萃取物(AVP),乙酸乙酯萃取物(AVE)和正丁醇萃取物(AVB)进行DHHP法和ABTS~+法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模型对其进行降糖活性研究;并采用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法研究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深绿短肠蕨乙醇提取物中多酚类物质含量为(172.8±0.7)mg没食子酸/g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部分为AVE,EC_(50)分别为16.2μg/mL和22.3μg/mL;AVH有较好的降糖和抗炎活性.本研究为深绿短肠蕨的深度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