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通过试验考察了污泥回流与粉末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对浊度、DOC和UV254的强化去除效能。并对比考察该工艺与常规混凝沉淀、单独污泥回流工艺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混合污泥回流与粉末活性炭吸附联用可以将浊度、D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提高至89.2%、52.7%和60.1%,比常规混凝沉淀分别高12.4%、33.3%和24.7%,对DOC和UV254的去除率比污泥回流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分别高9.5%和5.9%.组合工艺对浊度和有机物去除效能的提高可能是由于污泥中氢氧化物沉淀的卷扫和吸附以及粉末活性炭吸附协同作用的结果.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余铝质量浓度比原水略有升高,但比常规混凝沉淀后余铝质量浓度低,原水浊度对组合工艺去除浊度和有机物效果有较大影响,该工艺的适用范围为原水浊度不超过100ntu.  相似文献   

2.
沉淀池污泥回流工艺强化低浊水处理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态试验考察了高锰酸钾、PAM、回流污泥组合应用强化低浊水处理的效能,并探讨了组合工艺对水中污染物的的去除机制.与投加三氯化铁相比,单纯将沉淀污泥回流不能有效改善低浊水处理效果;将回流污泥和PAM同时投加可以改善处理效果;在投加回流污泥和PAM时,投加KMnO4可进一步改善混凝效果,KMnO4最佳投加量为0.4 mg/L.电镜扫描结果显示单纯三氯化铁絮凝所形成的絮体粒径小且结合松散,而PAM、KMnO4、回流污泥组合应用可以使许多细小颗粒彼此聚合,絮体粒径增大并且结合致密.从理论上论证了回流污泥、PAM、KMnO4组合应用主要是通过絮凝核心、聚合体架桥、颗粒碰撞等的协同作用来改善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强化混凝技术,研究了水力条件、混凝剂投加量和pH值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混凝技术能有效地去除NOM,而且控制残余铝量不超标。TOC随Al2(SO4)3投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投加量大于0.2 mmol/L后,去除率基本保持稳定。在pH值为8.0时残余铝含量最低。调节pH在8.0,投加量为0.3 mmol/L,可控制水中有机物的TOC在1.4 mg/L左右,残余铝量在0.0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4.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去除低浊水源水中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无机铝盐絮凝剂在处理低温低浊水时残余铝过高的问题,采用中试装置,应用复合型生物絮凝荆(CBF)处理北方地区冬季低温低浊水源水,考察了在不同混凝条件下处理后水中残余铝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对水中残余铝有很好的效果,在与聚合氯化铝铁复配进行强化混凝的试验当中,混凝效果提高36.1%,总投药量降低了15%,并且消除了聚合氯化铝铁(PAFC)导致的残余铝升高的现象,出水残余铝浓度仅为0.016 mg/L.综合考虑处理效果与投药量,建议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铁的最佳复配比为2 mg/L:15 mg/L.  相似文献   

5.
铝离子对低温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的强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条件下Al 3+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的强化作用.在Al 3+质量浓度为30.0mg.L-1条件下,经强化颗粒化作用的好氧颗粒污泥仅需40d即可以培养成熟,其表面光滑,结构紧密,具有较好的沉淀性能和较高的生物量.培养成熟的低温好氧颗粒污泥对污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能,COD,NH4+-N和PO34--P去除率分别达到85.6%,88.8%和91.9%,较好地实现了碳氮磷的低温高效同步去除.低温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类的质量分数明显升高,达到9.25mg.g-1,蛋白质类与多糖类的质量比(PN/PS)为1.10,说明较高含量的蛋白质类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加入30mg.L-1 Al 3+后,污泥zeta电位从-18.40mV逐渐升高到-6.51mV,表明污泥之间静电斥力减小有利于污泥聚集,形成颗粒.  相似文献   

6.
以磨盘山水库低温低浊水为研究对象,利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测定聚合氯化铝(PAC)中Al的不同水解聚合形态,确定Al形态分布情况;通过烧杯实验和中试试验,考察铝的不同水解聚合形态对低温低浊水混凝效果的影响.烧杯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AC盐基度的增加Ala浓度不断减少,Alc浓度不断增加;Ala浓度高时混凝形成的絮体不易沉降,会增加原水浊度,降低pH值,可以有效去除水中大部分大分子有机物;Alb和Alc浓度高时水处理效果均较好,对pH的影响较小,相同投药量下Alb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Alc,但Alb更容易使生成的絮体复稳.中试实验结果与烧杯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7.
投加粉末活性炭强化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发生颗粒污泥解体现象,系统内水力选择压与基质选择压之间的平衡失调,是导致颗粒污泥解体、系统失调的内在诱因.采用了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强化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调控措施.结果发现,PAC的投加对污泥物理性状及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方面影响明显:投加PAC可以强化系统内水力选择压,提高污泥的湿密度和强度,降低污泥生长速率和产率,调节污泥浓度和粒径大小,降低粒径分布分散化的趋势,避免因传质阻力引起的颗粒内部分裂,保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持久维持稳定.PAC的投加对污泥化学性状影响甚微:不管投加PAC污泥与否,在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均伴随着胞外蛋白浓度的增加及污泥表面相对疏水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南方某水厂常规工艺对微污染原水的净化效率,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分别采用预氧化(KMnO4、H2O2和O3)、粉末活性炭、助凝剂(PAM)和回流污泥等技术强化微污染原水的混凝过程.结果表明:预氧化强化混凝把原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为分子量较小、疏亲水性较高的有机物,进而提高有机物混凝去除效果,KMnO4、H2O2和O3的适合投加量分别为1.5~2、4~6和4~6 mg/L;粉末活性炭强化混凝是利用粉末活性炭吸附分子量在0.6~3 kD的有机物,从而提高CODMn和色度去除率,粉末活性炭的适合投加量为20~30 mg/L;助凝剂强化混凝是助凝剂PAM能有效提高絮体颗粒尺寸,使得颗粒沉降速度加快,并使CODMn去除率得到提高,PAM投加量为0.2 mg/L;污泥强化混凝沉淀是以回流污泥提供凝聚核心,充分发挥其吸附、卷扫的作用,提高CODMn去除率,污泥适当投加量为15 mg/L.  相似文献   

9.
在SBR反应器中,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采用模拟豆浆废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投加活性炭粉末的粒径大小及曝气量、沉降时间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最佳培养条件为上升速度1.4cm/s、沉降时间2min、活性炭粉末粒径140目,14d污泥颗粒化.培养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与内部可见活性炭;颗粒污泥表面由较多交织缠绕的丝状菌和大量的菌体而组成,内部呈孔隙、层状结构,发现有兼性厌氧球菌;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沉降速度为普通活性污泥的5倍以上.污泥全部颗粒化后,COD负荷达2.6~3.2g/L·d,COD去除率达到70%~94%.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束等离子的焊接方法进行6010铝合金/钢预置CrMnFeNiZr高熵合金粉末对接熔钎焊工艺试验,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可获得成形较好的熔钎焊接头,对所得接头进行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焊接过程中CrMnFeNiZr高熵合金粉末发生熔化,和液态铝一同形成焊缝;接头界面区生成较平整的FeAl_3金属间化合物层,经显微硬度测试,该区域硬度最大,平均硬度为526.1 HV;经拉伸测试,试样断裂于铝合金/钢界面处,接头抗拉强度为104 MPa,和未预置高熵合金粉末的接头抗拉强度73.7 MPa相比,预置CrMnFeNiZr高熵合金粉末所得接头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石油渣油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以亚甲基蓝吸附值为评价活性炭吸附能力指标.首先选择了具有好的活化性能的磷酸为活化剂,进行了最佳制备工艺研究,结果为活化温度550℃、质量比1∶1、活化时间1.5h,最后利用正交实验分析了各因素显著性水平,即活化温度最强、质量比其次、活化时间最弱.  相似文献   

12.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污染物去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低溶解氧微膨胀状态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采用SBR反应器,平均DO质量浓度为047 mg/L,通过好氧/缺氧(A/O)的运行方式,对污染物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状态下,出水SS含量很低,COD去除率在80 %以上,氨氮去除率90 %以上,除磷效率在90%之上,出水水质良好,同时可以节约曝气量约467 %.低溶解氧微膨胀状态下,可保证出水处理效果,同时可以节约动力费用.  相似文献   

13.
对低温条件下SBR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进水中的SS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有改善作用,而腐化的污水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有不利的影响;当SBR系统在中有机负荷(Ns=0.18 kgCOD/(kgMLSS.d)情况下运行时,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低DO质量浓度(DO≤1.0mg/L)会导致SBR系统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14.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研究了氢氧化钾活化-微波加热制备污泥活性炭的工艺条件,考查了固液比、活化剂浓度、浸渍时间和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碘吸附值和产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得到试验室条件下微波法制备污泥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固液比1g:1.5mL,氢氧化钾浓度0.40mol.L-1,浸渍时间24h,活化时间420s。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污泥活性炭碘吸附值为537.63 mg.g-1,产率为74.09%。  相似文献   

15.
以受污染湖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试和生产试验,考察了预氯化/粉末活性炭(Cl2/PAC)与高锰酸盐复合剂(PPC)预氧化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藻类以及由其引起的臭、味的去除效能.通过色质联机分析,探讨了2种工艺的除污染特性.结果表明,由于PPC兼具氧化,吸附和架桥作用,PPC预氧化能够显著的提高对有机物,藻类及臭味的去除效率,处理效果明显优于Cl2/PAC工艺.  相似文献   

16.
低温短时热水解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70~120℃,20min热水解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有机物溶出、重金属释放及厌氧消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DNA及氨氮(NH4—N)等指标的溶出在110℃以下都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且在90~100℃之间有显著跳跃性增长,在120℃反而有所下降.污泥中微生物细胞在100℃时破裂.通过研究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和沼气产率来表征低温热水解对厌氧消化的影响,这2项指标均在110℃取得最大值.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有机物溶出指标及厌氧消化性能均与预处理温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单位降解VS产气与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溶出率呈很好的多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低温低浊地表水采用常规工艺难以净化处理 ,往往受到污染而使原水的色度、耗氧量提高 ,进一步增加了水质净化的难度 .另外 ,地表水体水质在一年中变化很大 ,采用固定的常规净化工艺很难适应 .对水处理工艺混凝、分离和过滤等环节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采用浮沉池工艺可以经济合理地处理低温低浊地表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HNO3、NaOH氧化和负载食品级单宁酸等改性技术制备改性PAC,考察改性PAC对低温(2℃)水中低质量浓度Cr(VI)及Cr(Ⅲ)离子(0.500 mg/L)的去除性能,选择制备高效吸附低质量浓度Cr( VI)的PAC表面改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表面负载食品级单宁酸改性( TA-OC)为最佳改性方法,其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表面极性大小最佳,正交试验确定的TA-OC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单宁酸质量浓度为15 mg/L,pH值为4,温度为40℃,时间为9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