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情况的基础上,对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了探讨,得出我国实际外汇储备规模经历了偏小——合理——偏大的过程的结论,最后针对外汇储备规模偏大的现状.给出了如何加强其管理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猛扩大,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不可否认的积极的正面作用,但外汇储备的过度增长也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不防的消极的负面影响,目前,主张外汇储备相对高一点的观点和相对低一点的观点同时并存,本课题组吸收双方正确意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认为应维持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在我国人民币汇率升值和进口上升的新条件下,外汇储备适度下降是正常的,即使降到目前水平一半的水平也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对外经济交往的发展,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出现了快速的增长。截至到2009年9月,外汇储备规模累计22725.95亿美元,外汇储备虽然在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过量的外汇储备也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造成资源浪费。本文运用相关因素分析法,对1999—2008年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测算,指出我国目前外汇储备明显超过适度规模。为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适度的状态,并且保证储备资产在满足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其收益性。  相似文献   

4.
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进行研究.运用相关因素比率法,对1997-2006年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测算,并从国际收支角度对我国外汇储备来源和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指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超额增长主要是由资本流入引致的债务性储备增长,FDI和投机资本的过度流入使外汇储备具有被动性、不稳定的特点,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外汇储备作为我们国家的资产同其他经济变量一样,存在一个适度规模的问题。外汇储备的持有量应该满足我国对外汇储备规模的需求,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众多因素交错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相应地也带来了一些成本过高、加大宏观调整难度等负面的影响,所以必须对超额的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定量分析,本文将通过对三种外汇储备量计算方法的分析,得出计算外汇储备量适度规模模型并借此分析我国在04-06年应有的储备量,与实际数字相比并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至2006年3月底,外汇储备额已达8750.70亿美元,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但是,一国的外汇储备量并非越多越好。随着国际往来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对国际储备的需求不断增长,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已成为我国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传统的外汇储备规模理论主要有3个的缺陷:一是对外汇储备功能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上;二是静止地看待国际储备的规模问题;三是忽略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国情。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难以根据某种模式给出一个精确的定量结论,这不仅是因为我国有特殊的国情,更在于未来的5-10年内我国的经济发展发展充满着变数。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我国外汇储备中自有储备的比重、进口刚性、面临入世环境等方面,论证了根据具体国情我国应继续坚持扩大外汇储备政策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阿格沃尔模型的外汇储备规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我国对外汇储备需求因素的角度,对用来衡量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阿格沃尔模型进行了改进,并运用改进后的阿格沃尔模型测算了我国近十年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如此多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各种因素,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我国外汇储备模型,并且运用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拟合检验,其效果十分显著,这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能够充分体现我国外汇储备的数量关系,最后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提出了规模管理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胡芳 《科技资讯》2011,(35):233-233
2006年10月中国以8600亿美元超过日本,并坐稳世界第一官方储备大国的位置。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高额外汇储备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清偿能力,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币信誉,降低改革的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但是,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也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当前控制外汇储备的规模,加强对外汇储备规模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并提出外汇储备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适度的外汇储备水平有利于一国经济平稳地发展,但适度的标准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依据罗伯特·特里芬的“3个月进口额说”来确定。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概念也在不断演进、因此衡量我国外汇储备是否适度.要有改革和发展的眼光。事实上,我国持有10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没有导致猛烈的通货膨胀,没有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剧烈地冲击.相反为我国政府进一步巩固发展宏现调控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基本情况,进而对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以外汇储备的需求为理论依据,以直接影响因素为核心,加上一些可以量化的间接因素,构建了一个新的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界定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1994~1999年我国外汇储备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整体上偏大.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对外汇储备需求因素的角度.对用来衡量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阿格沃尔模型进行了改进。并运用改进后的阿格沃尔模型测算了我国近十年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如此多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项建斌 《科技资讯》2007,(15):214-215
本文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和时变参数卡尔曼滤波估计,并将得出的两个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在自动控制领域中重要的工具卡尔曼滤波方法对外汇储备规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处理和分析,利用matlab编程得出了有意义的结果。在建立状态和测量方程时发现该模型是一个时变参数模型,须用时变系统卡尔曼滤波进行实时估计。经过计算机运算,发现卡尔曼滤波方法的残差平方和是回归方法的残差平方和的0.0585倍。这表明,时变参数卡尔曼滤波估计在该问题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冬佳 《科技资讯》2007,(25):199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高额外汇储备在给我国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为了控制外汇储备的进一步激增,稳定汇率,政府应考虑转变外汇储备的管理方式,利用外汇储备收益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最终将国家财富还富于民.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外汇储备的最优化管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81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否过量,是近来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控制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防范减少外汇储备风险就成为必然。一国外汇储备要维持在适度规模上,但这个“适度规模”如何确定却是各国都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探讨了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最优化问题。一国所持有的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它必须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否则,过多的外汇储备也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外汇储备概述”、“外汇储备的最优化管理”、“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以及“针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政策建议”等五个方面对上述观点加以阐述。最后得出结论:通过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趋势来看,维持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水平,对于保持汇率的稳定、经济建设健康持续的发展、充分发挥外汇储备的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丽芳 《科技信息》2010,(17):394-395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工作的当务之急并非盲目的减少外汇储备,不应刻意要求将外汇储备规模达到某个数值,而应驱除外汇储备中不稳定因素,提高外汇储备的质量,提升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能力。要将外汇储备及其规模变动纳入货币政策的范畴,并且以此为线索,逐步推进本外币政策的协调,进一步完善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与宏观金融的调控。在此基础之上得到启示,加以借鉴探讨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基本情况,进而对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以外汇储备的需求为理论依据,以直接影响因素为核心,加上一些可以量化的间接因素,构建了一个新的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界定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1994-1999年我国外汇储备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整体上偏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债的适度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1991-2001年间的数据对我国国债规模的适度性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就构建我国国债的适度规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