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是有目的的存在物,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人是什么样的同人的活动及其目的相一致。人有三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活动形式,体现出人的不同活动目的和存在状态。自在的本能活动是人的自然合目的性活动,它表现为人的自然生存状态;自为的生产劳动是人的功利性目的活动,它表现为人的社会存在状态;自由的审美游戏是人的超功利性目的活动,它表现为人的文化精神存在状态。审美状态是人活动的终极目的,文化精神存在是人的自我生成和实现状态。  相似文献   

2.
The mixture method of clustering applied to three-way data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Clustering or classifying individuals into groups such that there is relative homogeneity within the groups and heterogeneity between the groups is a problem which has been considered for many years. Most available clustering techniques are applicable only to a two-way data set, where one of the modes is to be partitioned into groups on the basis of the other mode. Suppose, however, that the data set is three-way. Then what is needed is a multivariate technique which will cluster one of the modes on the basis of both of the other modes simultaneously. It is shown that by appropriate specification of the underlying model, the mixture maximum likelihood approach to clustering can be applied in the context of a three-way table. It is illustrated using a soybean data set which consists of multiattribute measurements on a number of genotypes each grown in several environments. Although the problem is set in the framework of clustering genotypes, the technique is applicable to other types of three-way data sets.  相似文献   

3.
在存在论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谓之”是解释或理解,“道”是或主要是理念形态的规律。“器”是物或主要是“人工之物”,“形而上”是非对象化,“形而下”是对象化,“形”是“道”“器”的中介。由“道”至“器”转化的“形而下”的对象化和由“器”至“道”转化的“形而上”的非对象化,规定于技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道”“器”相互作用与“形而上一形而下”转化的中介的“形”的理解归结向技术,“形而中者谓之技”。在“形而中者谓之技”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命题张力域,“道”“器”获得着存在论意义。“形而中”之“技”统摄“道”“器”,“技”变“道”“器”变,“技”不变“道”“器”不变,“技”高于“道”“器”。  相似文献   

4.
客观性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从客观性的概念分析来看,客观性是对事物对象本质的普遍性把握。以往把科学仅仅理解为工具性技术,这是时科学技术本质的遮蔽。科技价值的客观本质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展示,是人的科学。科学技术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种,不是惟一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世界"问题是哲学追问的核心问题,因为人类的一切思想活动和实践活动都立足于其在世界中的存在.康德改变了提问方式,追问世界是如何对我们显现的,追问对于我们而言"世界是如何可能的".康德认为感性世界的可能性在于先天纯直观形式与物自体刺激相结合,知性世界的可能性在于范畴对于感性知识的加工.前者是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合法性所在,而后者是自然科学作为科学的合法性所在.  相似文献   

6.
技术是人的技术,人是技术的主体,人性是技术的内在根据,技术是人性的外在展现.技术是人的器官的外在延伸,是一种强化了的满足需要的工具,是人类实现解放与自由的手段;技术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的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展现;技术也是一种异化,技术的异化是人性异化的一种反映,因而完善人性是克服技术异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法天贵真:庄子技术观的生命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哲学具有强烈的生命取向,是关于生命的哲学。其生命哲学以"道"论为中心,以自然生命为本位,以实现自由为最高追求。在生命的观照下,形成了庄子独特的技术观,它以体悟生命为核心理念,以自然与自由的统一为技术追求的最高目标,以"以天合天"为技术活动的基本原则。因此,这种独特的技术观可谓是生命技术观。庄子的此种生命技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值得现代人借鉴。  相似文献   

8.
安斯康姆指出,在意向性行为中行为者不用观察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是一种区别于思辨性知识的实践知识,是行动的原因.其中有两个未明确的问题;一是行为者如何无需观察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二是实践知识的"知道"和思辨性知识的"知道"有何实质区别.学者对意向所知的证据进行了分析,但这些分析显示出,难以在意向所知是行动的原因和意向所...  相似文献   

9.
罗素的本体论思想与他的名称和摹状词理论具有密切联系。简单事实是关于世界的基本事实,其基本成分是殊相和共相,殊相是本体;原子命题描述简单事实,其主词是名称,名称是对殊相的命名,而只有亲知的殊相才能够被命名;形式上占据主词地位的并非就是名称,因为它并非必然是亲知的,因而日常被认为是名称的符号通常是缩略的摹状词。摹状词理论体现了罗素本体论上的思维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10.
梅勒的时间观是基于两种分类方式而产生的:A时代和B时代,前者是相对的、以现在为参照,后者是绝对的、不以任何事物为参照。A时代、B时代对于时间的不同版本就是对于事件的不同看待。事件是时间中的实体,与事物相比具有时间性,与事实相比更具客观性。通过对梅勒时间观点的研究,可以发现时间和事件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是单纯的变化关系,而是一种以因果联系为主的属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