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N原子掺杂对富勒烯C20分子电子结构与传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了Au原子面为电极的富勒烯C20分子及C20分子内掺杂N原子后的分子的电子输运模型,使用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NEGF)对构建的分子器件进行了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计算.得出了电子结构和电子传输谱,分析了产生这个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原因.结果显示N原子的掺入有利于提高C20分子的电子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密度泛函与非平衡态格林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双铁酞菁(Fe_2Pc_2)与金纳米线电极构成分子器件的自旋输运性质.研究发现即使不存在磁性电极的情况下,Fe_2Pc_2分子器件也能表现出良好的自旋过滤效应和较大的磁阻.与传统的磁隧道结相比,仅通过改变位于酞菁分子中心的铁原子的磁矩方向即可实现对该分子结的自旋输运性质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在单壁碳纳米管从长度L=19. 74 nm被拉伸到L=22. 70 nm的情况下,利用基于非平衡Green函数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LOMO)、电子轨道分布、电子输运和电子传输峰值分布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单壁碳纳米管拉伸长度的增加,能隙变宽,在能量±4. 0 e V的范围,内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子输运概率与轴向形变密切相关,电子轨道分布明显改变,表明拉伸长度极大地影响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导致输运峰值数量下降。但随拉伸加大,一些峰值出现大于1的现象,表明单壁碳纳米管的轴向拉伸形变会降低其电子传输特性。  相似文献   

4.
设G=(V,E)是简单连通图,第二原子键连通指数是一种的新的原子键连通指数ABC2,即ABC2=ABC2(G)=∑uv∈E(G)(nu+nv-2/nunv)1/2,其中nu(nv)表示图中到边e=uv的顶点u(v)距离比到顶点v(u)距离小的顶点数.本文刻画了具有第一小、第二小与第一大、第二大第二原子键连通指数的树及具有最小第二原子键连通指数的单圈图.  相似文献   

5.
基于ATP水解过程以及典型分子马达结构,建立了相应的耦合双粒子运动模型. 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耦合可以增强定向流,还发现合适的开关最大周期能够促进输运效率.  相似文献   

6.
分子器件是指构建在单个分子或有限个分子上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器件,它是电子器件向小体积化发展的极限,而它也被证明将会是未来电子元器件的替代者.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与非平衡态格林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单卟啉铁分子与金纳米线电极构成的分子器件的自旋输运的性质.研究发现:该分子器件中存在自旋相干的量子现象;在非平衡态下,两种自旋态电流都随偏压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自旋过滤效应在偏压的调控实现正负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人们对石墨(0001)表面(亦称基面)靠范德瓦耳斯力吸附CO分子的表面结构很感兴趣.用低能电子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T<25K时,石墨基面CO分子亚单层吸附层形成鲱骨式的结构,呈(2[3~(1/2)]×[3~(1/2)])30°公度相.CO分子轴线则平行于石墨基面,两者之间的倾角不明显,估计至多不超过5°但从X射线衍射方法绘出石墨基面吸附CO分子单层是呈(2[3~(1/2)]×2[3~(1/2)]R30°的公度相结构.为了说明X射线的实验结果,必须假定CO分子轴线与石墨基面的倾角成26°±12°,或者假定CO分子的取向有序的线度应小于分子质心平移有序的线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流注放电仿真过程中粒子输运方程求解难的问题,应用格子Boltzmann方法设计更简单计算量更小的求解模型.文中给出了基于D1Q3格子模型的1.5维流注放电仿真模型,电子输运方程和正离子输运方程数值求解方法,并利用该模型对大气压下平板电极间N2气体两种流注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从而证明了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流注放电仿真进行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讨论了转动配分函数中的对称数和分子对称性的关系,运用群论和数学归纳法给出了计算非线型多原子分子对称数的一般方法,澄清了某些现行教学参考书中的错误表述,加强了物理化学教学上分子点群知识和统计热力学知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Suzuki and Munakata的新的效率定义,研究了两耦合布朗马达在非对称周期性闪烁棘轮和摇摆棘轮中的整流效率.这里,力是非对称的无偏外力,闪烁是元偏非对称的闪烁,模拟了复杂外界环境下分子马达的运动,根据结果可以看出传统效率定义中效率随流的线性变化关系在新效率定义下发生了变化,同时通过闪烁棘轮和摇摆棘轮单一分子马达与两耦合布朗马达的流和效率曲线,讨论了非对称参数对有结构分子马达定向输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瓜黑星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培养基比较了黄瓜黑星病菌、沈阳菌株(S-1)和兰州菌株(L-1)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及产孢数量。结果表明:它们在果实培养基上生长最快,S-1生长速度和产孢量比L-1快而多。并对该病在温室的流行情况作了观测。  相似文献   

12.
研究具有弥散的多相全可压缩流混溶驱动问题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标准有限元方法及其最优H1-模误差估计。为了提高标准有限元方法的逼近精度,提出了一类改进的有限元方法,在计算量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其解达到最优L2-模收敛性。  相似文献   

13.
将纳米分子器件的电极和分子本体作为一个系统,考虑到入射电子在原子电极和分子本体中的传导,在电极与分子之间界面上的透射的量子状态,在满足Fisher-Lee关系式的基础上,一个新型的Green’sFunction被设计出来。这一理论模型把三个区域上的不同量子状态完整地表达在一个方程式里,符合物理学基本原理,可以系统地用来研究纳米分子器件的量子传导特性。  相似文献   

14.
单分子层油酸包覆Fe3O4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共沉淀——溶液吸附法制备单分子层油酸包覆Fe3O4超微粒子的方法,并采用透射电镜比表面测定,差热和热重,X光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等对其颗粒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颗粒度和油酸吸附量的简易估算和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木聚糖酶产生菌固体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聚糖酶产生菌 (Aspergillusniger) 1 - 1 3菌株以白酒丢糟作为碳源进行固体发酵生产木聚糖酶 .采用单因素搜索对其最适产酶的氮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 :添加的最适氮源为硫酸铵 ,最适加入量为 1 6% (以白酒糟干质量计 ) ;最适产酶发酵条件 :温度为 30℃ ,初始含水量为 5 5 % ,接种量为 1mL菌悬液 (浓度为 7× 1 0 7个 /mL)接种到 1 0 g固体培养基中 .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 72h ,木聚糖酶活力可达最高为 370IU/ g酒糟粉  相似文献   

16.
以标题化合物为催化剂,在紫外灯辐射下,研究了模拟染料废水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的反应,详细讨论了催化剂投加量、亚甲基蓝溶液的初始浓度、酸度等对催化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L的亚甲基蓝溶液在紫外灯辐射下最佳的浓度为5 mg/L,催化剂用量为0.11g/L,溶液酸度为pH=1;在不改变溶液酸度的情况下,外加氧化剂H2O2能够显著加速亚甲基蓝的催化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微量热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及其在Co(Ⅲ)-SG配合物作用下的热谱曲线,计算了速率常数k,传代时间G、抑制、总产热量Q、单个细菌的产热量Qo和每分钟单个细菌的产热量Q0^-,建立了部分代谢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大肠杆菌在不同温度和Co(Ⅲ)-SG作用下的代谢抑制,发现可用t、t1、t2和Qo定量表征在不同温度下大肠杆菌的生长代谢和药物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Fe(2 - EHA)3/Al(i - Bu) 3/AIBN催化体系下异戊二烯的聚合行为,考察了催化剂组分配制方式和聚合条件对催化活性、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聚合异戊二烯具有高活性、聚合物分子量高和不含凝胶等特点.所得聚异戊二烯顺-1,4、3,4-、1,2-结构单元分别为46 ~...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用自制的固载杂多酸催化柠檬酸与正丁醇反应合成柠檬酸三丁酯。探讨了催化剂负载量、反应时间、酸醇比、催化剂的使用次数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酸醇摩尔比为1∶5,催化剂加入量为柠檬酸质量的3%,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117℃~123℃,其酯化率可达到94.7%,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热和后热处理的方法,在不锈钢片上制备了Co_3O_4纳米线阵列,并作为阳极应用到锂离子电池上。结构和形貌表征发现,Co_3O_4纳米线为多孔结构,由大小为20~40nm的Co_3O_4颗粒构成。电化学特性测试表明,Co_3O_4纳米线阵列电极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倍率特性,在890mA/g的电流密度下,可逆容量为1 300mAh/g,循环150次后,库伦效率保持在99%以上。分析指出,多孔纳米结构不但使活性物质Co_3O_4能够充分与电解液接触并反应,有效地适应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而且减小了锂离子和电子在其中的输运距离。同时,在集流体上直接生长活性物质,它们之间具有良好的电接触,有利于电子通过界面的快速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