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社会资本与家族企业关系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社会资本之于企业治理的影响及家庭企业的关系治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社会资本是影响交易治理的重要因素 ,对中国文化和转型期社会资本的分析表明 ,企业家族化治理是一种适应性的制度安排 ,关系治理成为家族企业的普遍选择。借鉴契约的分析维度 ,本文发展了一个基于社会资本的中国家族企业关系治理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政民关系源远流长。在农业社会阶段,二者呈对峙和紧张关系,在工业社会阶段,二者关系呈缓和与化解态势,而当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治理理念及操作技术的转变使政民关系的信任、互动、和谐走向现实成为可能。信息化时代政府与公民关系的重塑,成为政府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存在着认同与调适、互动与和谐、博弈与冲突的关系。探索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得到的启示有五:一是国家制度建设是巩固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根本,二是地方基层组织是稳定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基石,三是赋税“取之有度”是维系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核心,四是上下良好互动是维护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关键,五是加强国家治理是筑牢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基础。这些启示有助于提高执政党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建构国家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迫切要求。不同社会制度的社会治理都有其特殊性和共同性,因此,分析借鉴国外治理理论,同时关照中国现实,是把握社会治理一般规律,不断厘清创新社会治理路径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三治融合”与智能治理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崭新议题。一方面智能治理可提升“三治融合”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三治融合”亦可为智能治理提供再治理的全面观照,故而两者呈现的是一种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合作关系。在今天智能化时代,有必要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将“三治融合”升级扩展为融入智能治理的“四治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道德视角入手,论述了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内涵,分析了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关系,讨论了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提出了社会责任道德视角下公司治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理论突破与创新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标志着治理思维上升到国家高度。然而,治理思维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的同时,高校、企业的治理环境并不宽松,究其根源在于"一刀切"导致的治理错位。为防止治理改革倒退,实践中需要强化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分类治理,一方面识别不同国家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明晰不同治理手段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政治生态学是借助于生态学的方法,从政治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研究政治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探求政治体系与社会体系或者国家与社会的生态关系、国家与公民的生态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的生态关系,是政治生态理论的重要内容。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即统治与治理;社会与市场的关系,即公平与效率;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即私与公。  相似文献   

9.
<正>自从1989年世界银行在其报告中提出"治理危机"的概念,"治理"一词便逐渐风靡全球。西方语境下,治理与稍早流行的"社会资本"、"公民社会"等概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也具有宽泛而富有弹性的特征。西方学者将治理理解为一个由聚焦于正式政治领域和公共部门(议会、市政厅、公务员队伍)的治理结构转向不断增加私人部门和公民社会参与并融入其利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相关研究中,学者逐渐认识到社会维度的重要性,提出了适应性治理的概念.适应性治理是自我组织的社会网络,团队和行动者群体关注多样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以形成共识和决策.适应性治理涵盖多层次的个人、组织、代理机构,包括处理不确定性和变化过程中组织和制度的复杂性以及社会资本.社会资源的恢复力,例如社会资本(包括信任和社会网络)、社会记忆(包括应对变化的经验),都影响社会—生态系统对变化的适应能力.适应性治理通过适应性管理系统发挥作用,并重视社会资本、网络、领导者和信任.社会-生态系统的弹性使其可以利用“危机”进入更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1.
论德法兼治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治瑟法治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德治与法治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德法兼治,建立起德治与法治共同发挥调控作用的社会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就像是一个国家的现金储备,对于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执政合法性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暴力合法性、政绩合法性、意识形态合法性、对比合法性、法理合法性及五种资源之间的互动作用.通过这种思路的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六十年的建立和完善过程,当代中国执政合法性的构建必须由现在的政绩合法性为主,转向政绩合法性与意识形态合法性为主,并积极构建稳固的法理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中共作为一个革命实践辉煌的革命党,要努力转变成为一个执政实践同样辉煌并能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其难度空前艰巨.实现这个转变的关键在于中共执政合法性的终极解决.就类型而言,可从政治学、法学、道德、实践诸方面认识执政合法性的取得;从历史合法性看,中共革命成功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改朝换代"和"马上得天下";从文化意义上看,"执政为民"是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价值判断;就历史经验看,忧虑执政地位与执政合法性的与生俱来说和一劳永逸成为必然;发展和培育党内民主、借鉴和牢记历史经验都是值得深切思考的,这是从根本解决长期执政合法性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时代的需要是任何政党保持执政地位的前提条件。一个执政党要谋求长期执政,必须依据时代变化主动调整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当今,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党内形势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执政的新环境、新考验,中国共产党只有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执政理念,才能防范执政风险和战胜各种执政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会计法制与会计法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重点探讨了现实会计法治的基本条件,原则和方法,倡导会计核算应尽快由“人治”向“法治”过渡。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执政与执政的文化——党的文化执政能力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文化问题对于政党执政的特殊重要性,提出文化执政能力的概念,认为文化执政能力包括文化执政的能力与用文化执政的能力两个方面,并从文化的执政和执政的文化两个层面对党的文化执政能力建设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主要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紧密结合,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同时阐明了当今所提的“以德治国”是对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德治”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8.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经验的理论升华,是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新概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党的执政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科学执政是核心;民主执政是本质;依法执政是保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决定了党的执政方式的特点.我们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9.
西汉建立,为达到统一的封建国家的专制统治,首先要有一个在政治思想上统一的政治集团。因此,以文、景帝两帝发其端,以武帝大力推崇,从而使汉代统治集团儒者化。至宣帝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则开始出现经学派别化。首先是齐鲁学派之辨,进而是经今古文学派之争。统治集团儒者化,确立了儒家学者在政治统治当中的主角地位;而统治集团的经学派别化,则使经学变成某一权力集团的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20.
本文梳理了西方古代、近代、现代法治思想的发展过程,认为近代西方法治是一种形式法治,现代法治则是由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转变。中国正处于形式法治阶段,法治建设中应重点理顺好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注重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同时宜采用“推进型”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