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音响胜地录     
青弋 《科学之友》2006,(12):47-47
暴君的“耳朵” 意大利西西里岛有个叫“狄阿尼西亚士的耳朵”的山洞,从洞顶到洞底深40m,人在洞顶贴耳俯壁细听,可听到洞底人的呼吸声。据说,古代一个名叫狄阿尼西亚士的暴君,手段残忍,用该山洞监禁政治犯。狱卒的耳朵时刻监听着犯人的一举一动,许多义士因为一句话而获罪。  相似文献   

2.
韩国有个民间故事,叫作"皇帝长了驴耳朵"。长了驴耳朵的皇帝只让理发师知道他的秘密,并命理发师发誓不把秘密泄露。日子久了,理发师觉得把这秘密压在心中好难受,几乎要发狂。然而,他又不敢对外人说出这个秘密。如果说了,既违背自己的诺言,又将招来杀身之祸。后来,他终于想出一个发泄的两全之计:在地下挖一个大洞,每天对着大洞狂吼几句,"皇帝长了一对驴耳朵!"于是,他发泄了,心理平衡了。一提起"发泄",人们便认为它是贬义词。不错,在文学上,"发泄"是属贬义词,但在医学上,"发泄"却系中性词,  相似文献   

3.
刚才信誓旦旦地说"从今天开始减肥",为什么一到饭桌前又大开吃戒?明明被告诫"单反毁三代",为什么在各种新款器材前一次又一次hold不住?明明知道明天就要交策划书,为什么一打开电脑却迷失在微博上?你为什么无法战胜眼前的欲望?也许你对诱惑太敏感了,而且从小就是。40年前,心理学家瓦特·米舍尔和他的团队召集了60多个4岁的小朋友进行了一项经典的"延迟满足"实验。他把小朋友带到一个观察室,告诉小朋友他要离开屋子一会儿,桌子上的棉花糖暂时是不能吃的,而如果小朋友能等到他回来,便可以得到2个棉花糖。米舍尔发现,有些小朋友能够通过各种注意转移和自我控制策略战胜棉花糖的诱惑,而另一些小朋友则把持不住,还没等到米舍尔回屋子,便吃掉了棉花糖。早在4岁,小朋友们"高延迟者"和"低延迟者"便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4.
<正>发现星环之路在天文望远镜诞生前,人们用肉眼是看不到星环的,但望远镜一经问世,一些简单的记载便表明最早的望远镜使用者可能隐隐约约地发现了星环。1610年,伽利略使用望远镜观察土星。他的观测记录表明,他发现土星旁边有两个类似“耳朵”的东西,似乎土星是由一大二小3个天体组成的。伽利略怀疑这两个“耳朵”是土星的两颗卫星,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它们看上去并没有环绕着土星公转。伽利略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他将土星描述成“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行星”。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章阳光透过窗上锈迹斑驳的栏杆,照进了牢房。一个人坐在窄小的床上,背靠着雪白的墙壁。他双手抱膝,头低低垂下,略长的头发杂乱无章地遮住了他的脸。周围静悄悄的,静得可怕。突然,外面传来蹬蹬的脚步声,伴随着警棍敲击铁栏杆的声音,有人喊道:"易洋,有人探监,快出来!"那人猛地抬起头,黝黑的眼眸带  相似文献   

6.
杨末 《科学之友》2005,(7):44-45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种种关于航海家奥德赛奇妙旅行的故事。故事里叙述奥德赛怎样抵抗住在地中海里一个岛上的妖女们的诱惑。这些妖女们的身体长得像条鱼,尾巴上满覆着闪闪发光的鳞甲。她们一面用金梳子梳理自己绿色的卷发,一面唱着使海员们迷惑的歌曲。无论是谁,只要一听到妖女们魅人的歌声,就要失去理智,望着她们向海浪中扑去。为了防避这种危险,奥德赛命令船员用蜡封住耳朵,并把自己牢牢地绑在桅杆上。等听见了妖女们美妙的歌声,他就挣扎着要向海浪中扑过去,可是绳索使他脱不得身。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专家组的目标是为犯罪实验室制定标准。19年来,杰拉德·理查德森(Gerard Richardson)身陷新泽西的监狱里,纳罕法证专家们如何会把他的案子弄错得这么离谱。对于他1994年的一项谋杀的定罪,是根据受害者身体上的一个咬痕看起来似乎与他的牙齿吻合;这就是把他和犯罪联系在一起的主要物证。去年,从那个咬痕中提取的DNA被证明不是他的,他的冤情得到了昭雪。根据  相似文献   

8.
习惯人生     
从前,有一对父子,家住山上,每天要赶着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口,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但牛仍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便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  相似文献   

9.
外国一所监狱别出心裁,在对付暴躁易怒、好侵犯别人的犯人时,并不是动辄关他几天禁闭,而是分配给他一项别致有趣的工作——驯服野马。在与更加暴烈的野马的较量周旋之中,磨炼他们的忍让和耐心。想出这个绝妙办法的人或许没想到,他的方法恰好符合"行为心理学"的理论。跟抱着"精神分析学"不放的心理学家迥然不同,行为心理学家们干脆抛开"潜意识"、"内在精神症结"不谈,而将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和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他们认为,人的心理障碍、疾患的形成是由于人的习惯行为和思维的缺陷造成的。用约瑟夫·伍尔帕的话说:"许多人都已经成了自己那些恶劣习惯的奴隶。"他发现,习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条件反射。当你熟练地用计算机写文章时,你的思想完全集中在文章内容上,而不必思索每个手指头应放的位置。这是习惯带给我们的财富。可是,一旦沾上某些不良习惯如考试恐惧症、口吃、嗜烟酒等,简直就如鬼缠身,人怎么会任由  相似文献   

10.
正——不是灯泡、留声机、电影,也不是任何有形的东西,而是思考技术的方式。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只能用他的牙齿来倾听。这位留声机发明者的一只耳朵完全聋了,而另一只耳朵几乎听不见,这是他童年时一件痛苦事故导致的后果。为了欣赏音乐演奏或钢琴发出的细腻曲调,他会咬住木头,  相似文献   

11.
海洋里也有"兔子",可它与陆地上的兔子不一样,既不会蹦跶,也不会跳跃,而只能在充满泥沙的海底,像蜗牛那样慢慢爬行。在海底,当它静止的时候,头部即伸出一对"搜集情报"用的触角,仿佛陆生兔子的一双耳朵,蜷曲的身体也活像一只趴在地上的兔子,据此特征,海洋生物学家们把它定名为海兔。  相似文献   

12.
海洋里也有"兔子",可它与陆地上的兔子不一样,既不会蹦哒,也不会跳跃,而只能在充满泥沙的海底,像蜗牛那样慢慢爬行.在海底,当它静止的时候,头部即伸出一对"搜集情报"用的触角,仿佛陆生兔子的一双耳朵,蜷曲的身体也活像一只趴在地上的兔子,据此特征,海洋生物学家们把它定名为海兔.  相似文献   

13.
一般动物的耳朵都长在头上,可是昆虫的耳朵却长在特殊的部位。如蟋蟀的耳朵生在1对前脚的小腿上,是裂缝状的,叫鼓膜器。雄蟋蟀振翅发出吸引异性的求偶声,雌蟋蟀的“耳”便利用共振作用迎合这种特殊声音。蚊子的耳朵长在头部伸出的2根触角上,它的每根触角的第2节里藏着1只收听声  相似文献   

14.
《科学之友》2020,(5):21-24
正作为"妙笔之乡",项城市汝阳刘村有超过50%的村民从事毛笔产销工作。生长于这片土地的刘好勤自幼便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从钟爱毛笔到学习技艺,再到成长为制笔大师,他担当起了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第六十六代传承人的责任与使命。面对传承和发展的困境,他始终坚守,不仅把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了下去,而且竭尽全力地将这一民族瑰宝发扬光大。经过多年潜心钻研和苦心经营,小毛笔被他做成了大产业,成为项城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15.
臭鲜鱼,徽菜名品,俗名"臭级鱼" ,因出品地点不同也有称之为"臭鲜鱼"的。其制法独特,食而得异香。相传在2000年前,每到冬季,长江沿岸铜陵、贵池等地的商贩们便把长江里产的鲑鱼用木桶装起来运往山区销售。途中约需6~7d的时间,为了防止鲑鱼变质,商贩们便在木桶里装一层鲑鱼,喷洒一层淡盐水,并经常翻动。用这种方法运到目的地后,鲑鱼不仅没有变质,而且鱼鳃鲜红,鱼鳞也未脱落。然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时鲑鱼表面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气味。一开始以为鱼坏掉了,但舍不得扔掉,所以商贩们自己将其清洗后烧着吃,  相似文献   

16.
动物的情趣     
动物和人一样,最直观的语言表现在——脸部表情和姿势当狗遇到强大的对手而感到恐惧时,眼睛低垂不敢正视,嘴唇向后拉,耳朵向外倒,好像在说"有点可怕"。尾巴平时保持下垂姿态,这时也不敢露出来招摇,只得夹在后腿间,颇应了那句"夹着尾巴逃跑了"的话,完全一副丧家犬落水狗的模样。相反,当它发觉对方不过是弱小者时,上唇便往上翻,露出犬齿,鼻梁皱纹增多,毛竖起,尾巴也向后方竖立起来,又是另一副"我生气了"的欲扑将过去的神情。  相似文献   

17.
正作者自述,他有一年在泰国清迈观看放天灯,想到一个写作点子:假如不需要的记忆能够像放天灯一样释放,那该有多好!他后来创作了一些相关作品。而在这篇小说中,他又创造出一个相关职业"梦瘾师"。梦如果可以交易,势必会产生庞大的市场,带来巨大的利益,而文中"梦之同业联盟"这样的庞大组织便应运而生。他们垄断这个行业,向从业者收取费用,对拒绝交钱的从业者予以铲除。当然,有压迫便有反抗,本篇便讲述了这样个体对抗组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错觉     
年轻士兵休假回到了家乡。他高兴地向父母讲述在部队的生活。突然他停下了,抬头注意起窗外正在街上走着的4个姑娘。母亲轻声地对父亲说:"看!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参军前他从来不去留心姑娘们。"他们的儿子专心注视着姑娘们,直到姑娘们的身影消失,他才回过头对父母说:"有一个姑娘的脚出错了。"  相似文献   

19.
太空越狱     
<正>一名越狱惯犯被囚禁在一间并未上锁的囚室内,她却并未逃出去。为什么?因为门外就是太空,开门只会是死路一条。然而,一个意外访客的到来,改变了主角的处境,并让她最终发现了"太空监狱"的真相……我已经在一间没有上锁的囚室里当了89天囚犯,然而还无法找到一条逃出去的路径。监狱委员会选中了我——一名越狱惯犯——作为这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文明的曙光降临大地,人类便孜孜不倦地探求宇宙内在的规律。面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人类自古以来就企图用少数几种"元素"来归纳它们。到了19世纪末期,科学家们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此后,在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里,科学家们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再细分的基本单元。直至人们发现了"放射性"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