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和《印发广东省促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的通知》(粤府[2006]123号)的精神,建立广东省自主创新产品(以下简称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制度,参照《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国科发计字[2006]539号),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汕头科技》2007,(1):13-20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发[2006]4号)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粤发[2005]14号)精神,努力建设创新型广东,特制定以下促进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  相似文献   

3.
《汕头科技》2007,(4):3-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147号),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 为贯彻《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47号),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7日国发[2006]6号文件印发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在《配套政策》中有8条是关于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其中有2条是直接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将对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汕头科技》2010,(1):3-10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制定如下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2008,(21):26-27
第一条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保证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和加强税收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8.
政府采购是促进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项重要政策o《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有关部委出台了多项实施细财和配套文件,形成了较完整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体系。地方政府也积极开展政府采购实践,较好地带动了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本文就《纲要》颁布以来,我国政府采购政策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与成效,以及领域专家提出的有关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9.
《广东科技》2009,(17):10-11
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建立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为此,2006年底,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相似文献   

10.
高柯 《华东科技》2012,(11):14-15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5]44号),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没备折旧,规定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  相似文献   

11.
《科技园地》2006,(2):6-7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今年2月26日,国务院全文发布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涉及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相似文献   

13.
《汕头科技》2007,(3):3-10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相似文献   

14.
国科发政字〔2006〕4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财政厅、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教育局、财政局、科协,中国科学院各单位: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环境,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大学在科普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建立健…  相似文献   

15.
《安徽科技》2006,(3):1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明确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教育与科普、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加强统筹协调等lO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努力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家此次出台的《配套政策》不仅充分运用了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而且也从过去的口号性文件向致力营造创新环境的模式发展,从纲领性描述变成了实施性指导。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鼓励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6.
链接     
《华东科技》2006,(7):18-18
为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国务院和上海市分别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相关配套政策、《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配套政策里,分别对企业的自主创新作了相关规定,现摘录部分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杭州科技》2006,(6):21-22
第一条为了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打造“天堂硅谷”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决定(》市委〔2006〕11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杭政[2006]5号)和《浙江省科技厅、财政厅、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统计局关于印发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有关财务税收政策及…  相似文献   

18.
《汕头科技》2010,(2):10-15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合肥科技》2007,(7):16-17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是贯彻全省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的重要举措。此前。省政府办公厅已下发《关于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任务分解的通知》(皖政办秘字[2006]43号),对《规划纲要》重大专项的分解落实明确了分工。各部门根据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各司其责。  相似文献   

20.
《广东科技》2007,(12S):22-2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进一步完善社会化、网络化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推动生产力促进中心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