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个性出发,针对当前的开放性教学进行如下阐述:联系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来;创设自主时空,让学生“说”出来;加强实践操作,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倡教师教学生“三心二意”学英语:用“爱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用“关心”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决心”;用“耐心”塑造学生学习英语的“巨心”;教学有创意,让学生愿意学英语;作业批改有“新意”让学生乐意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3.
在应用写作的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明确应用写作的共性要求。本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提出了让学生在思想上确立应用写作一“实”、二“准”、三“简”、四“新”的观念,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应用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督导学生“勤学”、引导学生“爱学”、激励学生“乐学”、培养学生“会学”,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谈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会问     
作为教师你会问吗?作为学生你会问吗?“学问学问”,只要想“学”,就得会“问”。但课堂中的“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而学生仿佛只须“答”而无须“问”。我们的考试评价标准只有“答”而无“问”。我们的教育也从不引发学生“问”的兴趣,只用“答”来代替学生的“问”。先贤们对“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诚然,这种研究是必要的,有其研究的价值,但这只研究了一半。在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在大力实施创新教学课堂改革的今天,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另一半———让学生“会问”!毕竟,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悲哀,而且,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走出这种悲哀困境的第一步。无疑,这项工作应该从学科课堂教学抓起。21世纪是科技激励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我们的教育能不能革新我们个人的思想方式与习惯,大力强化问题意识,能不能有效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创造性地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让孩子拥有“问题”,永远充满“问题”。意识到教学中“问题”的存在与价值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一定会提问。让学生“会问”首先让学生“敢问”并且“能问”,引导学...  相似文献   

6.
以“芦溪中学学校环境调查”为例,让学生围绕“教室的环境状况”、“校园内绿地面积与比例情况”、“校园内教职工、学生宿舍环境情况”、“学校食堂环境状况”、“学校垃圾处理情况”、“校园内卫生死角情况”、“校园内污水排放、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在全校公布,让大家讨论“如何改进、保护学校环境”,最后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在全校发出保护学校环境的倡议信.通过让学生自己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措施解决问题,激起他们担当责任的勇气和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去关注他人、关注社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钟春和 《科技信息》2010,(33):I0303-I0303
针对“哑巴英语”的现象,笔者进行了“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探究。当务之急是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老师的鼓励、教法,改错来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因此,基于课堂,开展口语,最终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上张开嘴说“English”。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问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感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话”在“感悟”中生成,“感悟”又在“对话”中升华。“悟说”训练就是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和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重积极的对话,以“感悟“激活“对话”,让“对话”促进“感悟”,巧妙地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使“说”成为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用“做”数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数学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发现数学规律,让数学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活的数学、有用数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它告诉我们:数学知识是建构的,学生已有经验是基础,教师营造多种现实情景是桥梁;学生学数学的过程仅凭听、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亲历、发现,在“做”中感悟、品味,在“做”中体验、解决,在教师的引领中内化、升华.让学生在“生活数学”的海洋里遨游。下面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美丽的田园》一课为例,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黄燕舞  黄露珊 《科技资讯》2007,(13):100-100
本文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探讨让学生“自己读”、“自主读”、“自觉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徐红明 《科技资讯》2008,(30):201-201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就是要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活”起来,让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活”起来,让思想政治课教学主体“活”起来。由此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快乐场所。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自改习作首先要提高学生“自改”的意识,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再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改”的能力.同时,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敢于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善于为每位学生提供成功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李素勤 《科技信息》2010,(3):218-218
现代教育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发展性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学生会“捕鱼”,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王延梅 《科技信息》2010,(3):217-217
当今小学生的通病是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学生习作都是被动的、应命的,也就是说,每进行一次练笔都是先由教师施以“指令”,然后学生应“令”行事(作文)。让学生自然地写出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让学生想写、乐写、会写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英语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尝试别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既体现新课标的精髓,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态度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用恰如其分的点睛之笔之外,还要把学生的各个器官调动起来。使“听、唱、想”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动脑,去思考、去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一、活动主题分析 (一)课题介绍 本课由“展示自我”、“自我探索”、“指点迷津”、“怦然心动”四个板块组成。“展示自我”中的各项活动侧重于学生的展示,表演,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动”起来;“自我探索”侧重于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自己,反省自己;  相似文献   

20.
如何纠正初中学生轻视和厌学地理而导致教学质量滑坡的局面,是当前每个地理教师面临的课题.该文立足“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乡土地理激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运用区域地理知识系统和知识结构教学”、“加强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等地理课堂改革实践,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了提高.实现了教育结果的效益化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