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2.
研究了具有电催化性能的Co-WC复合镀层的电沉积过程。讨论了镀液中WC微粒的浓度、温度、阴极电流密度、PH值及电沉积时间对复合镀层中WC体积百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电沉条件可制轩出WC微料瓣复合镀层。CO-WC共沉积机理符合CGuglielmi两步附模型,强吸附步骤为基速度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3.
采用脉冲电镀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Ni-Cr-Mo合金镀层,利用辉光放电光谱仪(G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Tafel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考察了镀液温度对镀层元素含量、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镀液温度的升高,镀层镍含量减小,铬含量先增大后减小,钼含量增大;镀层沉积速率稍有增大,镀层表面颗粒尺寸增大,镀层在3.5%NaCl溶液中耐蚀性先增强后减弱;镀液温度为30℃时,镀层最为均匀致密,且具有最大的自腐蚀电位(-0.535V)、最小的腐蚀电流密度(0.123μA·cm~(-2))和最大的电荷转移电阻(2550Ω·cm~2),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氯化钠型锌镍合金液与镀层的性能。以氯化钠替代氯化钾作导电盐,仍选用XA-88A添加剂,通过对其镀液性能和镀层性能的测试,以及对电流密度、温度等因素合金成分与镀层耐蚀性能影响的讨论,证明氯化钠型锌镍合金镀和镀层性能接近氯化钾体系的最佳水平,从而对保证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6.
复合电镀过程中,搅拌是形成悬浮镀液的不可少的步骤,它又是镀层形成三机理之一-机械碰撞理论的支持,搅拌速度会直接影响复合镀层中的复合分量a。分量a与速度vi的关系曲有峰值。在极限速度下,机械碰撞理论会成为成膜的最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7.
电刷镀耐磨减摩复合镀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华希俊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0(2):42-45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的Ni-Co-ZrO2复合镀层具有耐磨损,抗高温氧化及镀层光亮致密的特点,Ni-Co-MoS2,Ni-Co-石墨及Ni-Co-PTFE复合镀层具有摩擦系数小,镀层致密光滑以及与其体金属结合强度高的特点,初步分析了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及其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复合电镀技术,制备了非晶态Ni-P合金基TiC复合镀层,测定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和(Ni-P)-TiC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硬度以及耐磨性。研究了TiC微粒对镀层的弥散强化作用,与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相比,(Ni-P)-TiC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超过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9.
在Ni-P-B4C合金电刷镀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在镀液中加入B4C微粒,通过改变镀液浓度、电压、pH值以及镀速等条件,达到改变镀层的厚度、硬度以及耐蚀性等。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得到了Ni-P-B4C合金复合电刷镀镀液较佳的浓度配制。并对电刷镀镀液各成分在刷镀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镀速和镀层成分的影响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进而对复合电刷镀中微粒的共沉积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从而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Ni-P-B4C复合电刷镀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Ni-P-B4C合金电刷镀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在镀液中加入B4C微粒,通过改变镀液浓度、电压、pH值以及镀速等条件,达到改变镀层的厚度、硬度以及耐蚀性等。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得到了Ni-P-B4C合金复合电刷镀镀液较佳的浓度配制。并对电刷镀镀液各成分在刷镀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镀速和镀层成分的影响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进而对复合电刷镀中微粒的共沉积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从而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Ni-P-B4C复合电刷镀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1.
锌/聚丙烯腈复合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金属锌的电沉积与丙烯腈(AN)电聚合的复合过程,获得有机大分子链掺杂的金属基复合镀层-锌/聚丙烯腈(PAN)复合镀层。考察了电沉积条件对电镀及电聚合过程的影响,并测定了复合镀层组成及性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镀层的胶接性能较纯锌镀层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电沉积Au—MoS_2复合减摩镀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探讨了在低氰柠檬酸盐镀液中获得Au—MoS_2复合镀层的工艺条件,测定了该镀层作为新型自润滑电接触材料应具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为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将Crtos流体本构方程和紊流随机理论相结合,得出了该流体在圆管中紊流流动下的速度分布规律。理论分析确定了该流体的圆管紊流壁面影响尺度,并由实验数据得出了速度分布规律中的各种系数,数值求解结果表明,随PAM浓度的增加.速度剖面有增大的趋势,该结论和有关减阻理论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X射线光电子谱对Ag-La_2O_3复合镀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粒在镀层中不是简单的机械夹杂,而是在接触界面处与周围的Ag原子发生化学作用,形成Ag、La、O非计量界面扩散反应层。文中讨论了荷负电徽粒的复合电沉积机理,以“微粒效应”和“电蚀中心”的观点解释Ag-La_2O_3复合镀电触点耐电蚀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用有限差分法对旋流器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各向异性的湍流模型能够正确模拟旋流湍流流场。通过对速度场、压力场的分析发现,径向压力梯度是由切向速度的作用产生的,而径向压力梯度正是驱使油滴向轴心方向运移的动力。提出了根据管中心的压力和轴向速度的变化决定旋流器长度的方法。旋流器小锥角的角度越大,分离段越长,越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用室温电解法制得的二氧化锰在弱酸性溶液中对稀土离子进行吸附实验,得到的数据符合Frumkin等温式。求出了标准摩尔吸附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吸附熵和标准摩尔吸附焓。p.z.c.和i.e.p.的测量结果表明发生了特性吸附。二氧化锰分子骨架上有OH基团连接是产生特性吸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高温塑性流变摩擦磨损试验方法,研究了35WC-钢复合材料高温塑性流变磨损的行为。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试验前后试样的金相组织和试验后试样表面的磨痕形貌及其亚表层的组织结构。试验结果表明,35WC钢复合材料比SCrNiMo模具钢的高温塑性流变磨损抗力约高10倍。其高温塑性流变磨损特点主要是硬质相粒子脱落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化学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硫脲在铜电极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对铜沉积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脲在铜阴极表面的吸附遵守Frumkin吸附等温式,促进铜电沉积(111)晶面的择优取向,而抑制(220)晶面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研究,在对蛋丝蛋白质溶液一般性质测定的基础上,详细地描述了该溶液在不同切变速率下的流变行为。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