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的初冬阳光明媚 ,在十六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 ,由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1月 9— 1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主要议题包括 :( 1)科学技术的元理论问题 ;( 2 )物理、生命与心智科学的哲学问题 ;( 3 )技术哲学与科技伦理学 ;( 4 )复杂性与系统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会议共收到论文 60余篇 ,摘要 10余篇 ,其中国外论文 4篇。来自全国 2 0多个省市的 1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安排了 2 0余位学者作大会专题报告和 4个分会场的小组讨论。会议参加人数之多 ,超出了组织… 相似文献
2.
3.
技术应用后果与技术创新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热点和主导领域。其中 ,技术认识论的兴起又格外惹人瞩目 ,以至于有人认为技术哲学研究发生了“认识论转向”。本期约集的 6篇短文从多个角度专门探讨了这一问题。文章发表前 ,编辑部对全部文稿进行了压缩和专门化处理 ,以使论点更集中、特色更明显。当然 ,这样做难免会损害个别原作的完整性 ,但全组文章却显得严整有层次。在此 ,我们也希望今后的技术哲学研究和来稿尽量较少泛泛之论 ,而能在某些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并由此带动其他领域发展。这也是本刊期待技术哲学研究带给学界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能源哲学从技术哲学出发反思"能源转型何以可能?"的问题.但是,能源供给转型方面的"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统治论"存在一些问题,即提高清洁能源供给效率不一定会提升用户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供给量也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能源消费转型方面的"生态悲观主义"和"生态统治论"也存有缺陷,即无限缩减能源消费量可能会... 相似文献
5.
关于生命伦理学及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技术的进步、使医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难题,并对传统的伦理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生命伦理学产生的根本原则、生命伦理学是应用规范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医学伦理学的扩展,是将伦理学应用于解决生物医学技术引起的难题和挑战的。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反映了人类对新技术的使用进行社会化控制的要求。本文从生命伦理学基本原理及目前生物医学技术发展趋势出发,对由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若干社会化问题予以较为全面的分析,并试图寻求其中正确的、合乎伦理道德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西方当代环境哲学概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围绕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分标、环境哲学与其他思潮的交融,以及环境哲学与环保运动的结合,将当代西方主要的环境哲学思潮,包括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生态女性主义、后现代环境哲学、神学环境哲学、社会生态学、生物区域论加以梳理,并对各自的主要观点加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的趋向──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研讨会综述李红1996年7月16日至18日.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和山西大学联合发起和筹划,山西大学哲学系主办。与会代表25位,其中包括港台的... 相似文献
8.
工程哲学与工程的技术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在首次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上,李伯聪教授作了“努力向工程哲学领域开拓”的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重视。今年7月《工程哲学引论》正式出版,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称赞此书是“具有开创性的崭新著作”,我国技术哲学的“领军人物”陈昌曙教授称赞此书是“充满原创性并自成体系的奠基之作”。 工程哲学是一个新的哲学研究领域,是急待进行开拓的新大陆、新边疆、处女地,其中有许多急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个方向的研究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工程哲学的开拓研究现在才刚刚开始,为推进此领域的研究工作,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我们希望今后能有愈来愈多的人——包括哲学界、工程界和其他各界的同仁——关注这个新的领域,我们相信工程哲学的道路一定会愈走愈宽广,成果一定会愈来愈丰硕。 相似文献
9.
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点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值此世纪之交,在回顾即逝世纪和展望未来世纪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想把眼前的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比喻为一位“灰姑娘”。这句话的含义绝对不是要贬低—我也绝对无意贬低—技术哲学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就。如果从现象层面或事实层面来看问题的话,也许应该说,现代社会首先是一个“技术社会”,其次才可以说它是一个“科学社会”。对于科学和技术的相互关系,在西方学术界有两种“极端化”的观点:一个极端是把技术视为“应用科学”(认为技术“从属”于科学);另一个极端是把科学视为“理论技术”(认为科学“从属”于技术)。从“表面观点…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一个人来讲 ,2 5岁 ,尚处在青年 ,不能说她很成熟 ;对于一本刊物 ,2 5年 ,也不过很短暂。当《自然辩证法通讯》走过 2 5年的风雨历程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时 ,理应给予她更多的喝彩。但是 ,鉴于她以后要走的漫长道路 ,对她的一些善意提醒 ,也许是对她另类真切的关爱。我们注意到 ,在《自然辩证法通讯》封面的上方 ,印着两行文字 :“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 ,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应该是办刊的宗旨和特色。尽管从刊物所设置的“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文化和技术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学”、“科学技术史”… 相似文献
11.
康德在其世界整体性原则中为理性划出了界限,而为信仰留下了地盘,这一问题在当代前沿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宇宙学研究中仍在继续,而理性辩证法对此则有着完全不同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13.
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兼与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商谈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从技术与科学的划界及技术哲学与科学哲学的划界,探讨了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对把技术看作是知识体系,对把技术知识论和技术逻辑作为技术哲学研究核心内容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技术主要属于实践活动范畴,主要与经济领域相关,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主要不是两种知识体系的不同,认为技术价值论问题应是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工程哲学的实践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有将工程哲学放到实践哲学的大背景下,对其中所必然生发出来的哲学基本问题进行论证,才能为工程哲学找到可靠的根基,从而防止其失去应有的哲学意味。本文试图为工程哲学奠定一个牢靠的实践哲学基础,表明工程哲学是实践哲学的具体化延伸。 相似文献
15.
技术与工程,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是两个既相关联又有差异的研究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对话,并试图对二者关系做一梳理和探讨.文中当代德国著名技术哲学家波塞尔教授认为,就技术哲学是与工程哲学的关系而言,尚无必要把二者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研究领域.文中强调了技术(工程)不同于科学的特质在于其中所包含的意向或价值因素.工程中使用的是人工制品,工程哲学是否属于技术哲学,取决于有关的定义.从理论的意义上看,工程哲学已经预设了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16.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科学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哲学--科学是被社会建构的;从社会建构主义看技术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技术哲学--技术是被社会建构的;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社会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社会哲学--社会是被社会地建构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哲学有着共同的问题域,即科学的本质问题,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科学哲学的发展呈现出方法和理论的相对自足性,直到最近兴起的科学与技术研究才考虑科学的社会发展道路。而社会科学哲学则以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为对立两极来构筑自己的发展道路。批判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为二者的发展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18.
《工程哲学》(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的出版是工程界、哲学界的一件幸事。如果说《工程哲学引论》(李伯聪著,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出版时,工程哲学还是一个“待娩的胎儿”,如今这个胎儿已经降生,成为一个“待哺的婴儿”。让我们一起来哺育她,呵护她,使它健康成长,成长为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并驾齐驱的哲学分枝。不难发现,《工程哲学》与《工程哲学引论》有着非常亲密的血缘关系,它坚持了实践哲学的研究范式,坚持了造物的主题,坚持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同时又是对《工程哲学引论》的超越。它没有停留… 相似文献
19.
从科学哲学走向科学文化哲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是新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不仅有功于从根本上改变科学哲学的狭隘定位,从而使其走出现有的困境,而义还将大大拓宽科学哲学的研究视野,从而为科学哲学的发展开辟颇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努力向工程哲学领域开拓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关于科学,技术,工程的“三元论”,提出这就是开拓工程哲学这个新的哲学分支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前提,文中从工程哲学的角度对“工程”的对象和含义作了新的界定,指出应该把工程哲学建设成为一个和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相并立的,有具体而丰富的学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