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曲"是汉代名医刘义研制出的一种医治消化不良的名药。然而,神曲的问世之初,却是受到了野生动物自疗行为的启示。一段时间,刘义发现自家鸡窝里的鸡蛋经常丢失,便留心观察,发现是一条火练蛇所为。于是,他决定惩罚一下这条蛇。他用石灰裹着石子做了几枚假蛋,又在假蛋外面涂上一层鸡蛋清,放在鸡窝里面,然后便守候在一旁。不久,他看到那条蛇爬进鸡窝里,将那几枚假蛋吞下了。不多一会儿,那蛇在地上痛若挣扎起来,然后它忍着痛苦爬进草丛里,拼命地吞食一种毛绒绒的小草。不多时,蛇排出了一堆类便,然后无事地爬走了。刘义想,这种草一定能治消化不良.于是,他以这种草为主药,研制出治疗消化不良的名药神曲。"云南白药"是医治创伤的特效药。研制出该药的民间医生曲焕章也是  相似文献   

2.
鼠年话奇鼠     
食蛇鼠 谁都知道,蛇是老鼠的天敌之一,但是在非洲的摩洛哥,有一种专门吃蛇的老鼠。它身上能分泌麻醉剂,使蛇的神经麻痹死去,然后食蛇鼠将其吞而食之。 食猫鼠 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等国家,生活着一种猫的克星——食猫鼠。它能从嘴里喷出一股具有麻醉性的唾液,使猫接触  相似文献   

3.
说起蛇,多数人会感到恐惧.偶尔在野外路边遇到蛇,人们也多是远远躲开,惟恐被它咬上一口.但是在闽台一些地区,人们却把蛇尊为保护神顶礼膜拜,甚至有与蛇交颈而眠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冰冻蛇: 爱尔兰地区有一种冰冻蛇,在寒冬季节,当地的老人常把直挺挺的冰冻蛇当成手杖来用,有的居民还把盘卧冬眠的蛇串编成门帘,用来挡风.直至春暖花开,这些"手杖"、"门帘"就悄悄地离去了.  相似文献   

5.
在南美亚马孙河畔密林里有一种灭火蛇,这种蛇灭火的本领令人惊叹.1892年,亚马孙河畔一侧发生了森林火灾,成千上万条灭火蛇赶来灭火.只见它们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以滚动身体的方式灭火.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在灭火的过程中,显得很有组织,也很有层次--当有一批蛇冲进火海时,另一批正在扑火的蛇便会快速地退下来,在没有火的地方休整……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都怕蛇.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见蛇是多么可怕.无论是谁,只要被毒蛇咬一口,若不及时抢救,便会很快死去.据科学家们观察,毒蛇咬人时,其速度快如闪电,十分惊人.当它们看准目标时,头部向前急落,猛咬一口,从毒腺中排出毒液,然后将头恢复到原先的位置.这一系列的攻击动作,总共只需要0.25 s的时间.可见,在荒山野岭中,一个人如果与毒蛇有亲密接触,生死只是一瞬间的事. 有这样一个人,跟一条毒蛇睡在一个睡袋里整整12h,凭着自己的智慧与毅力,再加上同伴的努力,终于死里逃生了.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5,(9):4-4
科学家最近发现,成形方才几天、仍然藏身卵中的巴拿马红眼树蛙胚胎竟然也能感受到蛇的袭击,并及时行动以求自保。红眼树蛙通常在地面的树叶堆中产卵,然后就离开,让后代自生自灭,难怪许多蛙卵还等不到孵化就葬身蛇口。但是科学家注意到,尽管通常需要6到8天才能孵化出蝌蚪,可是有些蝌蚪却能提前30%的时间孵化出来。为查明这种提前孵化是否与蛇有关,研究人员首先测试了由蛇吃卵造成的树叶震动,然后跟雨滴落在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11,(2):7-7
最近,科学家捕捉蛇飞行的镜头,从而解释了五种蛇之所以能飞行最多达30米的原因。这五种树栖蛇都是生活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金花蛇,它们运用滑翔式飞行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  相似文献   

9.
走进任何一个有名的印度旅游景点,你都会发现戴头巾的舞蛇人在吹着木笛,柳篮中的眼镜王蛇则闻乐起舞.然而,舞蛇这种古老的职业有可能随着印度政府一道养蛇禁令的生效而消失…… 古老的节目  相似文献   

10.
南非大蟒     
南非蟒是非洲最大型的蛇,其重量可达55公斤,体长可超过5米.这是一种强壮有力的蛇,硕大的蛇头呈三角形,头顶有深色的菱形纹标志.南非蟒习水,喜欢在水中游动觅食或静卧于水中休息.在进食之后或蜕皮之时,它还喜欢懒洋洋地晒太阳.  相似文献   

11.
在印度,舞蛇是一项传统娱乐项目,表演舞蛇也是许多印度人赖以谋生的手段。舞蛇中的"主角"——眼镜蛇在印度有着崇高的地位,印度每年都会举办"毒蛇节"以供奉眼镜蛇。可为了舞蛇者的安全,眼镜蛇的毒腺会被事先刺穿,这种"虐蛇"行为遭到了动物保护组织的指责。  相似文献   

12.
武当访蛇记     
将辞龙年,又迎蛇岁.风雪武当,拜蛇访神,虽为逆时之举,但尘氛皆去,俗念似消,也是人生一次乐事.崖崩石陷,淙淙琴韵,遥远的里程碑刻下"方圆八百里"的武当山,峰高壑深,岩洞幽邃,茂林掩映,涧水长鸣,且有诸多神仙护佑,实在是生存蛇、繁衍蛇的难得乐土.  相似文献   

13.
视野     
<正>蛇吃恐龙不奇怪6700万年前的一天,一条3.5米长的蛇正准备掠食一只刚刚孵化出来、身长半米的恐龙时,附近海峡中由风暴引发的巨浪夹带着泥沙突然袭来.淹没了这个恐龙  相似文献   

14.
<正>在南北卡罗来纳州,松树和橡木丛生的沙山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叫做猩红王蛇的无毒蛇。这种蛇在外表上会拟态该地区的一种有毒蛇类——珊瑚蛇。通过这种方法,猩红王蛇可以蒙骗它们的捕食者,比如红尾鹰。猩红王蛇身上的条纹和珊瑚蛇非常相似,人们还特意编了一个顺口溜来区分它们:"红配黑,请放心;红配黄,杀人狂。"但在20世纪60年代,珊瑚蛇在沙山地区永远地消失了。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堂山分校的进化生物学家克里斯·阿科利和他的同事大卫·费宁,决定研究珊瑚蛇的消失是否会影响猩红王蛇身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6,(6):63-65
蛇阴险可怕,它们不动声色的游动总给人以一种冷嗖嗖的感觉,因此在自然界鲜有天敌。但是,很多种类的猛禽却敢于与蛇叫板,有勇气也有能力给予蛇致命的一击。非洲稀树草原上生活的蛇鹫就是它们中的佼佼者,而蛇雕、笑隼、短趾雕也是高超的捕蛇能手。  相似文献   

16.
新知短信     
机器蛇英国一家公司研制出的一种机器蛇,柔韧性非常好,可按要求弯曲,到达其他机器人无法到达的部位。这种机器蛇在国防和民用航空业将有广阔的用途,它已经在核电站的放射区担负起安全检查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王广力  何舜平  黄松  何苗  赵尔宓 《科学通报》2009,54(9):1250-1261
报道了美姑脊蛇Achalinus meiguensi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美姑脊蛇线粒体全序列长17239 bp, 由22个tRNA, 2个rRNA和13个蛋白质基因及2个非编码的控制区或D-loop组成, 存在着基因重排现象. 对已报道蛇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后, 发现一些蛇类线粒体基因组进化规律: 双控制区现象在爬行动物进化历史中独立地发生, 有不同的演化历史; tRNA假基因是在真蛇下目(Caenophidia)中进化形成的; TΨC臂的相对较短(一般少于5 bp)和缺失“DHU”臂造成蛇类tRNA较短. 通过MP和BI分析确定美姑脊蛇系统发育位置应该位于瘰鳞蛇Acrochordus granulatus和其他真蛇下目蛇类之间, 而不应该属于游蛇科Colubridae或者眼镜蛇科Elapidae. 由于美姑脊蛇与真蛇下目中蝰科Viperidae、游蛇科以及眼镜蛇科之间的单系性都被统计检验拒绝(P < 0.01), 由此认为美姑脊蛇所在的闪皮蛇亚科(Subfamily, Xenodermatinae)应该提升到科或者更高的分类阶元. 依据系统发育统计检验结果, 我们选择Bayesian树来进行分歧时间的估算. 原蛇下目与真蛇下目的分化时间为109.50 Mya; 而瘰鳞蛇与其他真蛇下目种类的分化时间为106.18 Mya; 美姑脊蛇的分化时间在103 Mya; 蝰科与眼镜蛇科和游蛇科构成的单系群的分化时间发生在96.06 Mya.  相似文献   

18.
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蛇是向一种远古蜥蜴学习从而变得"恶毒"的,而当今蜥蜴家族中能够制造毒液的"恶毒者"决非只是美国西南部的大毒蜥和墨西哥须蜥.科学家比较了蜥蜴和蛇的毒液基因,发现有6种毒素在这两者的毒液中部存在.  相似文献   

19.
冰冻蛇:爱尔兰地区有一种冰冻蛇,在寒冬季节,当地的老人常把直挺挺的冰冻蛇当成手杖来用,有的居民还把盘卧冬眠的蛇串编成门帘,用来挡风。直至春暖花开,这些“手杖”、“门帘”就悄悄地离去了。  相似文献   

20.
现在我们使用的卫生纸中间都有一个硬纸制的卷芯,如果不设法利用,白白扔掉太可惜了。那么,用它能做什么呢? 一天,在旅游景点处卖的纸蛇上受到了启发。许多游人买了那种纸蛇后,用手拿着它的尾巴,把有许多关节的纸蛇忽左忽右地来回晃动着,看上去仿佛是一条真的蛇在扭动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动手用卷卫生纸的卷芯作一个活灵活现的纸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