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石油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理论,综合分析了枣园油田地层、构造、沉积、储层、流体性质及油藏特征,指出孔一段油藏以次生油藏为主,进一步阐明了油气的形成条件。对于预测有利含油气地区、寻找富集区块、开拓黄骅坳陷南区及类同地区找油领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岩性油藏评价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评价是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系统工程的枢纽环节与核心载体.以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宏观成藏富集规律及开发生产动态效果为基础,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和成藏动力学等多学科交叉角度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岩性油藏开展了系统的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储层非均质性与流动单元的精细刻画及成岩演化与油气充注的匹配关系、能量场形成演化的成藏效应与裂缝输导体的输导性能、流体运移路径的三维追踪与油气聚集的圈闭类型等因素是控制研究区岩性油藏富集空间与成藏规模的主要问题,亦是产能预测与优选开发油藏快速评价体系中的重点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扬子地区是一个元古代末形成的克拉通地区。将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相结合,对扬子地区寒武系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扬子地区寒武系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最好的烃源岩发育层系之一,又具有较为理想的生储盖组合系列及油气保存条件,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4.
早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期间,渤海湾地区在区域帚状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巨型冀鲁帚状构造体系,其不同级序的构造成分均具有帚状构造体系特征,帚状构造的生成和发展不仅控制了该区的构造格局,而且控制了沉积发育、油气生成和分布.其中,一级构造控制巨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形成和分布;二级构造控制生油凹陷的生油条件和油气富集程度;三、四级构造控制各种复合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五级构造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级序的构造与沉积、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关系,对今后石油勘探开发及在成熟探区寻找隐蔽油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印模法、残厚法及沉积法等将志丹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划分为侵蚀高地、侵蚀斜坡、侵蚀沟谷以及侵蚀残丘四个基本单元.研究结果表明:前侏罗纪古地貌对印支侵蚀不整合面上下之地层、构造、沉积、储层以及油气成藏特征等都具有重要的控制和影响.侵蚀面之下的长2油层组顶面剥蚀构造特征较好地反映了印支古地貌的基本格局;侵蚀面之上的延安组早期的沉积是前古地貌发育的镜像反映;而延10顶面构造则具有围绕古高地背景集中发育的特点.古高地与斜坡发育区是侵蚀面上下油气富集成藏的有利指向和主要场所,而深切的沟谷则为沟通下部油源以及油气运移提供了主要通道.油藏类型主要为地层-岩性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以及小而局限的构造、岩性油藏等.  相似文献   

6.
扬子地区寒武系油气藏地质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扬子地区是一个元古代末形成的克拉通地区。将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相结合,对扬子地区寒武系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扬子地区寒武系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最好的烃源岩发育层系之一,又具有较为理想的生储盖组合系列及油保存条件,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7.
对古生代扬子、华北及塔里木三大克拉通的区域构造背影及演化史、基底和盖层性质及演化史以及克拉通盆地形成、发育、充填及演化史等方面的统一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 古生代扬子、华北及塔里木克拉通是一个统一体”的新观点--假说。如果这一假说成立,将会对研究我国含油气盆地区的构造学、沉积学、油气分布规律的油藏成藏机制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有可能会提高我国扬子、华北及塔里木地区的油气勘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下寺湾地区延长组低渗油藏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下寺湾地区低渗油藏沉积特征及演变、油藏储层特征、圈闭条件及圈闭类型的综合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下寺湾地区低渗油藏油气富集规律,对下寺湾地区低渗油藏勘探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油气分布受构造、断层、沉积和油源等因素影响,造成油水关系复杂,油藏类型多样,给油藏评价和开发带来困难.薄荷台一大榆树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受多种因素制约,对其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是下步油藏评价、油气开发突破的关键.着重分析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总结油气富集规律,寻找有潜力的油气富集区块,为开发优选有利目标区打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研究区存在2个构造和4个岩性有利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镰刀湾地区长2油藏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镰刀湾地区分析沉积、成岩、构造等圈闭形成条件,结合该区砂体分布和油气分布规律,分析各层段油藏控制因素、分布规律及成岩矿物对油气藏形成的影响。研究镰刀湾地区油气藏类型与沉积相带、成岩环境的关系,确定油藏成藏模式及规律,预测油气富集有利区。分析研究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上倾致密遮挡油气藏及砂岩尖灭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成因。不同相带上油气藏类型有差异,岩性油气藏主要与成岩作用、砂体分布及岩相变化等地质因素有关;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岩性两个因素控制,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区新生代构造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是在岩石圈裂陷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裂陷作用控制着盆地区构造样式和沉积样式的形成与演化,从而影响着烃源岩、储集层的发育与分布,并制约着生油岩成热度和生烃过程以及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主干断层角度较陡、拆离面较深的伸展凹陷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而构造样式从由平面式正断层控制的地堑或简单半地堑演变成为由铲式正断层或坡坪式正断层控制的复式半地堑,有利于油气圈闭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永安镇断块油气田油源充足、储层发育、圈闭条件优越,具备形成丰富油气聚集的有利条件。油气分布受断层控制,中、低断块区油气最富集,油气呈阶梯状运移和聚集,因而由低到高断块区依次出现低饱和油藏、高饱和油藏、油气藏和纯气藏完整序列,同时原油逐渐变粘、变重。  相似文献   

13.
利用盆地模拟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古生界的生烃史和排烃史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处于高成熟阶段,下古生界烃源岩已进入过成熟阶段,这两套烃源岩在地史上都出现过两次生、排烃高峰,上古生界的生、排烃量远大于下古生界.这些结果可用于评价该区的油气远景和认识油气藏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论述华东某构造地质、油气地质特征及古水文地质分期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油气生成时期及之后沉积水动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分析了油气藏的保存和破坏条件。最后指出了油气聚集区块的分布规津,预测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5.
“海上油气地质”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海洋油气资源”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本文基于教学经验和对全球海洋油气调研,分析了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方案。教改首要任务应突出教学重点,体现海洋油气特色,精简资料性内容;其次,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和系统观,增加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科技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石油地质认识现状和技术发展现状,梳理了制约我国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的瓶颈问题,确定了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分层次的油气勘探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临清坳陷莘县凹陷油气勘探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莘县凹陷的构造、沉积、盆地模拟及油气勘探远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凹陷具有浅、中、深3个勘探层次,浅层馆陶组和沙一段以储集次生油及低成熟油气为主;中层沙二段、沙三段以自生自储型油藏为主;深层孔二段以储集高成熟油气、石炭-二迭系以煤成气为主。此地区有着极广阔的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18.
Combined with oil and gas 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structure-lithology evolution history, and with geochemistry and synthesizing geology method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il and gas discharge history of Puguang large scale gas field and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oil accumulation. The natural gas in Puguang gas field is mainly coal-derived gas and oil-racked gas. The main hydrocarbon is Upper Permian coal mudstone and Lower Silurian mud shale with organic material. Puguang gas field has gone through discharge and adjustment 3 times, and it has favorable palaeostructure location, high quality dredge and effectively conserv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中国油气资源利用现状,根据中国能源禀赋与供需矛盾提出节约合理利用的油气资源利用思路,根据中国油气消费结构提出"节约用油,合理用气"的油气资源利用方向和"交通节油、工业节油"的节油重点方向,进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节油用气的方法。统计分析表明,中国能源效率相对低下,但节油潜力巨大,应尽快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推广节能技术,加强政策综合调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油气利用效率,促进形成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结构,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