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直拉式可逆冷轧实验轧机的张力控制仅使用张力反馈进行闭环控制无法兼顾速度匹配和张力稳定的要求.研究发现采用速度前馈加张力反馈的组合控制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前馈控制器是根据轧制速度设定值计算伺服阀流量设定值,进而计算出伺服阀开口度.反馈控制采用一个PI控制器,根据张力偏差,计算伺服阀开口度.将前馈和反馈控制量叠加后作为张力液压缸伺服阀开口度的总设定值.该技术在某450mm直拉式冷轧实验轧机的张力控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钻削加工设备工艺及刀架自动循环控制要求的研究,采用PLC设计开发钻头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高了生产的品质和质量,同时设备的故障率降低,使用周期加长.  相似文献   

3.
肖海明  夏志全  邱勇中 《科技信息》2013,(26):303-303,305
本文介绍了某厂四辊冷轧试验轧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PLC控制系统及结构图、主传动直流调速系统、HMI系统及其各部分的功能、硬件组成等,重点分析了液压辊缝控制、张力缸位置及张力控制等功能,此轧机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操作控制简单,满足单片薄板冷轧试验工艺的要求,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纯电动客车自动机械变速器换挡过程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实现纯电动客车用自动机械变速器(AMT)快速、平顺、准确换挡,以交流异步电机驱动的纯电动客车为研究平台,分析了无离合器的AMT换挡过程控制方法,研究了电机驱动式AMT执行机构控制方法,开发了纯电动客车适用的无离合器多挡AMT系统.经试验场与北京公交线路上的实际考核表明,所设计的AMT换挡过程控制方法满足实用要求.采用该方式换挡的AMT系统已被小批量应用于纯电动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中.  相似文献   

5.
张力控制数学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直流电机拖动的基本原理,结合冷轧薄板轧制过程中影响带钢张力波动的因素,分析了带钢张力转矩、摩擦风阻转矩、动态转矩与张力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张力控制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卷径、卷重、加速度等参数,调节电机电流的大小来保持带钢张力的恒定.设计了张力控制系统程序,经过两年多在某厂冷轧机组和平整机组张力控制中的应用实践,其控制误差保证在1%以内,能够完全满足工艺对张力精度的要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冷轧是带钢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工序,热轧带钢经过冷轧可获得尺寸精确、表面光洁、板形平直的冷硬带钢,为后道工序如热处理、精整和涂镀提供较好的力学性能和优良的电磁性能。本文以重钢1422冷轧机组为对象,主要分析了冷连轧机的基本结构,概括了其控制系统的特点,并且详细地介绍了自动厚度控制及自动板形控制的控制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韩存 《科技资讯》2012,(20):123-123
冷轧可逆式轧机在轧制过程中主要用到的几种关于传动控制器的原理及对这几种控制方式的详细介绍,其中包括了速度控制原理控制器的设计,△V的控制原理,张力控制原理,直接张力控制,间接张力控制,加速转矩控制以及钢卷内径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链路质量的选择协作式HARQ传输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中继协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策略中重传时延性能不佳的问题,通过对快衰落信道下单中继HARQ系统的误码率和时延特性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目的端控制选择协作式HARQ(selective cooperative-HARQ,SC-HARQ)传输...  相似文献   

9.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仿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以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克服了传统AMT换档动力中断的缺点,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驾驶舒适性,成为目前变速器领域内的新的发展方向.在分析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发动机恒转速和2个离合器同时参与起步过程的控制原则与方法,并对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起步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动送钻实验装置是为探索和研究自动送钻技术和控制方法而开发研制的 ,它是一个具有时变、时滞的非线性系统 .因此 ,对于系统中模拟井下钻压变化和模拟自动送钻子系统的控制至关重要 .将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应用于加载控制 ,跟踪实际钻压实现加载 ,为钻压优化自动送钻技术的研究提供载荷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 ,自适应模糊控制在自动送钻加载子系统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它具有良好的跟踪控制特性 ,控制算法亦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11.
对单机架四辊冷轧机控制系统软件进行改造,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周期变厚度轧制功能.为了适应带材轧制过程中辊缝的周期性变化,控制系统对机械设备参数、检测仪表设置提出特殊要求,开发了轧件微跟踪、周期变厚度监控AGC、变张力、变速度周期轧制等重要控制功能.利用改造后的控制系统进行轧制实验,实现对周期变厚度带材的轧制,获得了很好的轧...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难变形材料轧制实验研究,开发新型实验轧机.采用液压张力缸和液压夹头夹持短试样,实现直拉张力轧制.采用两台主电机对上下工作辊单独传动和速度调整,实现异步轧制时速度比连续调整.将夹持轧件两端的夹头作为正负极,通低电压大电流,对轧件进行电阻加热,实现温轧功能.利用该新型实验轧机进行验证实验.对3%Si无取向硅钢进行带张力异步轧制,异步比设定为1.12,总压下量增大28.4%.对AZ31镁合金进行带张力温轧实验,厚度由4 mm轧制到0.633 mm,顺利完成轧制并得到很好的表面质量.实验表明,该实验轧机可以作为难变形材料轧制实验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掌握生产板带材的金属的特性和变形特点是进行高精度多辊可逆冷轧机设计的基础。针对多品种,多规格和板卷共线的生产工艺需求,通过对比分析选择了六辊辊系的可逆冷轧机。该冷轧机主要用来生产厚度薄至0.3~0.4 mm的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铜及铜合金,不锈钢,高温合金以及精密合金板带材。冷轧机的最大轧制力35 000 kN,最高轧制速度480 m/min,最大轧制力矩320 kN·m。机组主要由皮带运输机,开卷和卷取机,主轧机,除油装置,矫直机,移动和固定辊道等设备组成。同时,也包括消防系统,液压系统,电控系统等。重点对冷轧机的工艺设计要求,机组组成特点,关键设备部件,典型技术参数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根据铝箔轧制的特点和轧机仪表配置,设计了适用于铝箔轧制的厚度控制系统.给出了各厚度控制方式的控制原理,采用Smith预估和积分变增益的方法减小纯滞后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实现了对其他控制环节的解耦补偿.针对张力调节量振荡影响轧制过程稳定性的问题给出了张力自适应控制策略,提出了轧制速度AGC的变加速度控制方案.为了避免单个厚度控制器工作时的溢出现象,采用主控制器和优化控制器的联合控制实现了厚度控制中的优化控制.提出了速度最佳化和目标厚度自适应控制策略,为企业获得最大的产量和效益.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提出冷轧钢基复合材料轧制厚度控制的P-H图,利用复合轧制P-H图描述复合材料轧制过程中复合材与基材的厚度变化与轧制力、张力之间的关系。应用结果表明:用P-H图可方便备料和确定轧辊原始辊缝,可实现对冷轧钢基复合材料的轧制厚度及厚度比进行在线自动控制;通过增加张力水平,可以减小复合轧制力,可达到用较少规格的原材料获得多规格的产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厚板轧后快速冷却系统控制策略与控制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轧板厂原有冷却系统冷却能力弱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专门为轧板厂生产线设计了一套全新的轧后快速冷却系统.系统集成了多种先进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模型,同时采用了西门子高性能控制器,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全自动控制.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冷却系统功能完善,控制精度高,钢板性能得到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冷连轧生产过程中现有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不足,结合某1450 mm五机架冷连轧机组仪表配置,提出了一种冷连轧机带钢段同步数据的建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快照数据建立和同步数据构建两个过程,可以将带钢轧制过程中实时采集的实测轧制参数映射到成品钢卷的长度上,通过同步数据可以查看每卷带钢在任意长度上的轧制数据.本文所提出的带钢段同步数据的建立方法已投入到某1450 mm冷连轧机组生产中,自投入运行后控制系统运行稳定,为快速诊断生产故障、分析成品钢卷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板材轧制过程中出口厚度变化的成因.将不确定扰动的影响归结为轧机刚度系数摄动和轧件塑性系数摄动,建立了双摄动厚度控制模型.综合考虑轧机系统的外部不确定扰动,针对轧制道次间的不确定性,在频域内将板厚信息转化为轧机系统边界性能指标,设计抑制前馈扰动的外部自激励定量反馈控制器.仿真实验表明,设计的控制器能有效抑制轧制过程中的外部扰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并能直观保证系统调整时的鲁棒稳定性,适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HC—400六辊冷轧机的液压辊缝微调控制系统及为提高板带村出口厚度精度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对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自行研制的辊缝仪组成主要的位置闭环直接检测辊缝位置,所以有效地消除了各种因素尤其是支撑辊偏心所带来的对出口厚度精度的影响,经在线轧制生产检验.该系统可满足轧制高精度板带材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开发了完全基于基础自动化系统的全自动轧制及冷却功能,对实验进程进行实时判断,并自动生成操作指令.其核心组件是仪表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轧件跟踪模块和操作逻辑判断与指令生成模块.实现了包括钢板运输、高压水除鳞、轧制、对中、中间待温及控制冷却过程的全自动控制.操作人员只需进行手动转钢操作和必要的干预控制.该功能成功应用在包钢技术中心550mm热轧实验机组,最大头部位置偏差为29mm,最大长度偏差为2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