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于静  千勇 《安徽科技》1999,(10):37-37
磷是生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但水体中磷含量过高(大于0.2mg/l),可造成藻类的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富营养化),造成湖泊、河流透明度降低。监测水体中总磷的含量能使我们了解合肥市地面水、工业废水的污染情况,并对日趋污染的巢湖(富营养化、总磷污染)的监测治理、达标排放,对促进巢湖流域乃至全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通过网格采样法对冬季巢湖西半湖浮游藻类进行科学采集,运用多种方法对浮游藻类的叶绿素含量、个体数量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与鉴定,补充了巢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多样性资料,系统研究了浮游藻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浮游藻类叶绿素含量与藻密度呈正相关,两者分布都呈现由河流入湖口和湖中岛屿附近水体向周边降低的变化趋势.浮游藻类群落以蓝藻门为优势门,优势属主要包括微囊藻属、裸藻属、小球藻属、直链藻属和鱼腥藻属.结合多种生物评价方法,如叶绿素含量评价、特征性藻类污染指数评价和藻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标(Margalef丰度指数、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Lloyd Ghelardi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评价,对冬季巢湖西半湖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水体冬季总体处于中度营养和轻度污染的状态,河流入湖口湖区和湖中岛屿附近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氮、磷)过多,使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水溶解氧的能力降低,从而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失去正常功能。随着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农业化肥使用量的增加,使得湖泊富营养化加剧,这已成为湖泊污染的主要形式,也已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如滇池、太湖、巢湖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些湖泊和河流中淡水藻类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态,并且讨论了其在生物学上的地位以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考虑到淡水藻类在湖泊与河流中的聚集生态,其多样性和所受的胁迫是值得讨论的.近20年来,由于受城市中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南京玄武湖中常见的微藻都消失了.  相似文献   

5.
巢湖蓝藻是一种浮游生物,俗称湖靛,主要由铜绿微囊藻和鱼腥藻构成,这两种藻类的大量增生和死亡,使得水体呈墨绿色,并且散发出浓浓的腥臭味。因藻类残骸在水柱中氧化分解导致鱼类缺氧大量死亡。污染的湖泊水中含有丰富氮磷成份,通过光照发生生化反应,就会生成蓝藻,遇无风高温晴好的天气,蓝藻就会疯狂暴长,  相似文献   

6.
有色可溶有机物(CDOM)的分布及光学性质对于研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色遥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研究了2016年夏季鄱阳湖水体不同区域的有色可溶有机物光吸收特性,分析了aCDOM(440)与光谱斜率比值(S)的关系,讨论了CDOM吸收系数与藻类及其他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与其他湖泊和水库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在440 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为0.13~2.17 m-1,均值为(0.93±0.54)m-1.不同区域的CDOM含量差异显著,排序依次为主航道>珠湖区>南矶山水域,表现为3种典型吸收光谱曲线.夏季在300~440nm波长处S与CDOM有很好的相关性.鄱阳湖CDOM分别来源于藻类降解、沉积物扰动和河流流入.珠湖区CDOM来源主要为内源性,由浮游植物降解所产生.南矶山水域CDOM来源于赣江等河流汇入以及养殖肥水排入,其吸收系数与水体总磷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际数据分析,讨论了浅水型湖泊水体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以太湖流域为例,采用入湖河流多年水文和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流域内氮的主要来源、不同来源的相对贡献及入湖通量的年变化规律.利用氮形态转化的文献资料,讨论了入湖河流、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环境氮的形态转化过程及控制形态转化的物理化学条件.结合湖泊富营养化机制,讨论了氮的湖相循环及氮、氮磷比对藻类的限制性作用.围绕湖泊富营养化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提出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辽河流域的河流水质、生物学、物理栖息地状况,分析了辽河流域河流的生态系统健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千流总体上处于工业活动剧烈地带,污染较为严重,而支流水质相对较好.其中,着生藻类、底栖动物与水质状况、物理栖息地环境质量之间具有相关性.随着水质的恶化,着生藻类多样性减少,底栖动物完整性遭到破坏;河流形态发生了改变,河流水生生物所依附的生存环境受损,表现出与河流水体质量相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湖泊藻类生长动力学研究:以镜泊湖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湖泊水质监测和实验室模拟的基础上,选择光照强度、温度和营养物三种环境因子做为限制因素研究藻类生长规律,得出了这些因子与藻类生长间的定量关系,并引入了藻类的死亡速率、沉降速率、浮游动物的捕食率、鱼类的捕食串以及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参数,建立了镜湖藻类生长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以下功能:①预测藻类生长的季节变化;②预测藻类在湖泊中的空间分布(深度);③预测湖泊在不同磷负荷下藻类生物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滇池外海的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湖泊水动力及水质的动态过程,识别湖泊水体中溶解氧特征,并通过设置外部负荷削减情景,探究溶解氧浓度对底泥内源释放以及氮磷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藻类爆发与水体氧传输受阻的共同作用,滇池底层水体6—9月间存在较严重的缺氧现象;2)溶解氧调控底泥氮、磷营养物质的释放,进而显著地影...  相似文献   

11.
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的调控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调控所产生的效果,采用数学模型对其水动力进行模拟.利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模型),以湖体水龄(描述湖泊水体交换速率的参数)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的调控情况.结果表明:(a)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湖体水动力过程的作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速、风向以及出入湖的流量;(b)太湖湖体水龄的分布具有很强的时空异质性,夏天的平均水龄约为130d,其他季节的平均水龄约为230d;(c)太湖地区夏天的主导风向——东南风能够促进东部湖区(无锡、苏州水源地所在地)和梅梁湾湖区(太湖重污染区)的水交换,改善水体运动条件;(d)望虞河入湖的最经济调水流量为100m3/s.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规划引江济太通道,根据芜申运河航道工程和沿线水系以及水利治理规划,从运行成本、水量流失、水质保障、航道运行、综合效益和调度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利用芜申运河通道调长江水改善太湖水环境对沿线水系和水利治理的影响,并与望虞河、新孟河通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芜申运河近期还不具备引江济太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洪泽湖的成湖历史,洪泽湖在淮河水系中所起的作用和存在问题,指出河湖分家让淮河独流入海是治理淮河下游的关键,提出从盱眙附近至洪泽蒋坝镇开挖淮河水道等设想.该设想基本上实现了河湖分家,实现了淮河独流入海.淮河入海水道的工程量与二河口入海水道相差不多,因而设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历史地图、大比例尺地形图、各类地理考察成果、卫星影像资料,结合实地考察,采用历史地理学溯源法、地名学分析法、历史文献和历史地图解读等方法,对一直未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的天山北坡三屯河与呼图壁河水系的历史变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证研究,提出了近300年来玛纳斯湖群的历史变迁与三屯河、呼图壁河水系的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复原了近300年来三屯河与呼图壁河水系河道变迁、水流空间分布过程及其与玛纳斯湖群历史变迁的密切关系,并且结合新疆近350年来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变化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时间阶段河流水系变迁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泾河和渭河的水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泾河和渭河的断面监测资料,分析了两河的泥沙含量及污染状况。认为其高泥沙含量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结果;泾河和渭河的有机类污染非常严重,渭河的水质污染程度更甚于泾河。  相似文献   

16.
国外大河大湖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研究和实践如何发挥鄱阳湖特有的水资源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借鉴发达国家河流和湖泊开发治理的经验,制定科学的决策和开发治理模式,本文通过对国外著名的大河大湖流域的开发治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我国河流湖泊包括鄱阳湖的开发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模拟计算研究区长江沿岸污染带的污染负荷量,应用有限体积法及通量向量分裂方法(FVS)建立了考虑非点源影响的平面二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同时对水源地河床演变和岸线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岸线污染负荷总量超标,水源地受岸源污染较重;水源地近期萎缩较快,河床处于淤积阶段.  相似文献   

18.
淮河入湖三角洲的形成、演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河入洪泽湖三角洲的历史不过500年,修建洪泽湖大堤是其形成的决定因素;而其主体形态的确定在1937~1947年这十年间,黄河夺淮为其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后期的变化则表现为缓慢增长和东移,原因主要是下游水道流量、流径的变化。新淮河的建成将对淮河三角洲的发展趋势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珠江流域和海河流域是我国大河流域中水资源量相对丰富和相对短缺的典型代表,这两大流域自然地理存在着明显差异,经济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各自的水资源量存在较大差别,但水环境污染问题却有诸多相似之处。总结了海河流域前期研究:1)水环境复合污染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基础,特别是各种持久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OPs),重金属污染及新型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及污染程度,提出流域尺度、强人为干扰条件下复合污染综合效应的量化评价方法。2)基于流域水环境特征,提出耦合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的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建立了适用于流域尺度的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和子流域尺度的相对风险评价模型(RRM),在终点的选取中,同时考虑生态终点和人体健康终点,尝试通过RRM进行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的整合。3)基于流域水环境特征,提出了流域尺度的健康评价方法,建立水质-水量-水生态-社会服务综合指标体系。最后,分析了当前珠江流域水环境问题,提出应加强水环境风险研究,尤其是复合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此外,还应加强区域合作,鼓励公众参与保护水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锦江近河口段河湖特征的现状考察,从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作河湖变迁的因果分析,并认定人为因素加速了河床老年化和湖泊的消亡.指出对于河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其对未来不良的自然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