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一只蝴蝶漫不经心地扇动了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灾难性的风暴。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科学家把这种现象戏称作“蝴蝶效应”,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蝴蝶效应”的概念,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它的由来是这样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用计算机求解…  相似文献   

2.
夕诚 《科学24小时》2010,(11):14-15
有一种现象,说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拍拍翅膀,便可以导致北美洲几个月后出现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世界是一个彼此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南美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里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而时下,这个隐喻世界一体化的现象正在"升级"为2.0版:候鸟效应.  相似文献   

4.
南美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里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而时下,这个隐喻世界一体化的现象正在“升级”为2.0版:候鸟效应。南方的候鸟,扇动美丽的翅膀,开始一年一度的北迁,这是一次沿袭了千百年的例行飞行,但是和往年不同的是,等待它们的除了北方温暖的家园,还有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候鸟翅膀的扇动一点一点地将全世界的心抬到了嗓子眼。因为,一种名为禽流感的病毒将有可能随着候鸟的迁徙给整个世界带来一场浩劫。亚洲、欧洲、非洲……天鹅—海鸟—鸡鸭—猫—人……日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开至今仍未破解的昆虫飞行的谜团,日本东京大学信息工程系的一个科研组最近开发出一种可装到蝴蝶翅膀上的超微传感器。用来破解蝴蝶、蜻蜒等昆虫如何用翅膀飞行的机理。这种检测压力的微型传感器厚度只有0.3毫米,重量仅0.7毫克。其核心部位是一枚超薄硅片.通过该膜片在飞行中的挠曲程度分析蝴蝶翅膀上的空气压力变化。专家在翅宽6厘米的黑凤蝶翅膀上开孔装上这种传感器,并连接50厘米长的细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起飞时翅膀上的空气压力是正常飞行状态的2倍。  相似文献   

6.
蝴蝶趣谈     
蝴蝶原名蛱蝶,又名小胥。世界上蝴蝶的种类繁多,共计有14万余种,我国有1300余种以上,比欧洲蝶类多出2倍以上,其中有不少是世界罕见的品种。我国台湾省是著名的蝴蝶产地,素称“蝴蝶王国”,约有蝴蝶400余种。最古老的蝴蝶化石距会约有6000万年。举世公认最美的蝴蝶是萤光翼凤蝶。 蝴蝶因其美,给大自然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它的美丽翅膀犹如少女披着的飘逸轻纱,有人把它喻为“昆虫世界的西施”。它那美妙的色彩风姿,成群翩跹如花海起伏,又好似“会飞的花朵”。蝴蝶翅膀上的图案,花纹别致,色彩斑湖,无奇不有。美国一位名叫基尔·桑维德的摄影师在千万只蝴蝶翅膀上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和花纹中,收集拍下了全套26个英文字母,以及从0到9的阿拉伯数字。这种偶然形成的字母和数字纹饰,以及各种彩色图案,都是数百万年以来,蝶类为了生存,适应自然环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博衍 《世界科学》2024,(2):20-21
<正>在抓蝴蝶时,你有没有注意到,手指上会沾上像灰尘一样的东西?那是覆盖在昆虫翅膀上的鳞片,它们能帮助昆虫在空中滑翔。帝王蝶的迁徙模式与其他已知的同类物种不同——它们可以从美国北部或加拿大迁徙4000多千米,最后抵达墨西哥中部地区冬眠。乍一看,这样的长途跋涉出人意料:与躯干相比,蝴蝶的翅膀又短又宽又大,看起来与其他飞行动物毫无二致。但这一有利的身体条件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在适宜的气流中飞翔。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12,(6):F0003-F0003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从一側翅膀是粉红色而另一側翅膀则是白色这一事实,人们应该能很容易地猜出这种蝴蝶的名称。然而,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人妖"蝴蝶,它生来就一半是雄性特征、一半是雌性特征(雌雄同体)。  相似文献   

9.
<正>这种著名的漂亮蝴蝶有一个西班牙名字——"espejitos",意思是"小镜子"。这是一种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的特殊品种——玻璃翼蝶(又称透翅蝶).它们的特征从名字就一目了然。它的翅膀十分特别:组织脉络几近透明,看起来就像玻璃,呈现出令人炫目的透明薄膜状。幸运的是,它们的身体是黑色的,翅膀边界上有着不透明的深棕色或者红橙色。多亏了  相似文献   

10.
虎林 《科学之友》2002,(9):25-26
平时,人们看到的蝴蝶都是三三两两地在空中飞舞,但是在有些地方,有时候会出现成千上万只蝴蝶大聚会的壮观景象。你听说过云南大理的蝴蝶泉吗?每年的农历四月,成千上万只蝴蝶飞到蝴蝶泉边,有的相互衔着尾巴,吊在树枝上,垂下一条长长的蝴蝶“链”,几乎和水面相接。如果身临其境,你会感到自己好像进入了童话世界。这是世界上著名的“蝶泉”景观。每当夏季,我国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风景区,以及我国神农架旅游区的拜台沟,都会云集几十万只白蝴蝶,纷纷扬扬,像满天鹅毛大雪,充满那里的山沟。这是世界上有名的“蝶雪”景观。  相似文献   

11.
“会飞的老鼠”蝙蝠,在德语中的意思是“会飞的老鼠”,这是因为许多蝙蝠看上去非常像长着翅膀的啮齿类动物。其实,与老鼠相比,蝙蝠更接近人类。仔细观察蝙蝠的翅膀,你就会看到这种相似性。在蝙蛹的翅膀与身体之间,长有一层皮膜,如果除去这层皮膜,蝙蝠的翅膀的确与人类的手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2.
生长因子调节细胞的行为,同时受抑制物的制约。这两种蛋白质的复合结构呈背对背的蝴蝶状;抑制物伸出的“翅膀”紧紧包围着它的配偶体。  相似文献   

13.
<正>色彩斑斓每当我们在野外或花园里漫步时,总会被翩翩起舞的蝴蝶所吸引。尤其是那对五颜六色的翅膀,由一层透明的薄膜构成,上面布满了粉末状的鳞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说翅膀造就了蝴蝶的美,一点也没有夸大其词。  相似文献   

14.
香凝粉翅浓 蝴蝶娇柔的翅膀轻轻扇动就可能引起遥远地方的一场风暴.然而当人们惊叹微小的力量能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时,却容易忽略绚丽多彩的蝶翅下隐藏的秘密。经历了痛苦地从丑到辉煌的蜕变,蝴蝶这小小的美丽精灵在阳光下尽情飞翔于花丛中,身后追随着羡慕的眼光。  相似文献   

15.
畅想未来     
正我趴在窗户边,遥望着远方的景象,不知不觉地想到了未来,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它会是……“嗖”一声,突然来到了未来。来到未来,看到马路上的车子堵车了,不一会儿,出现了让我吃惊的事:一辆辆汽车都飞起来了,在空中行驶。这是怎么回事?我的手表向我解释着:“它们都装有一对隐形的‘翅膀’,只要一按按钮,‘翅膀’就会带着汽车飞上天,在天空上自由行驶。”“那  相似文献   

16.
离子气体话筒 这种话筒的构造如右图所示。它像两个漏斗把细颈的一端接起来,右边的广口密闭,左边的广口用橡皮膜封住。在内腔中充满正离子气体,细颈上绕上线圈。由于橡皮膜的横截面积远大于细颈处,橡皮膜的微弱振动便会引起细颈a处气流的较大变化。腔内气体带正电,气流变化产生磁场,线圈便产生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还原为声音,这个话筒的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7.
漫说蝴蝶     
蝴蝶是色彩艳丽的鳞翅目昆虫,按照其色彩和翅膀花样等特色而分为若干科,全世界已知近20000种。粉蝶科的蝴蝶较小,多为白色或黄色,往往有黑色翅脉或翅缘。蛱蝶科的蝴蝶体型适中,后翅退化,翅缘有角状或波状凹陷。凤蝶科的蝴蝶较大,也比较更美丽,后翅有两条尾状突起。“木蠹生虫,羽化为蝶。”(干宝《搜神记》)先民们惊讶于蝴蝶形态的奇异变化,认为它具有神异的力量,进而将它视作图腾,并制成器物以祛邪祟。如6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制作了大量的“蝶形器”作为装饰品。我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也已经出现了“”字(古“蝶”字)。…  相似文献   

18.
正不久前的一天,在哥斯达黎加东北部的一个河岸边,科学家偶然拍摄到了蜜蜂和蝴蝶拍打着翅膀饮用鳄鱼眼泪的场面。当时,这条凯门鳄平静地让这两只昆虫在它的眼角畅饮了15分钟之久。盐分在海洋里很丰富,在陆地上却很稀有,对素食动物来说尤其如此。因此,蝴蝶从富含矿物质的泥水凼中饮水的场面并不鲜见。当土壤中缺乏矿物质时,动物有时会从鳄鱼、乌龟甚至人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科幻电影的续集总是拍不过最初那部,这基本算是有铁证的,几乎所有科幻电影都没能逃脱这一规律。除了《星球大战》系列的前传不太符合之外(那也是仰仗20多年后的电脑特技),唯一能举出的特例恐怕就是《终结者Ⅱ:审判日》了。《蝴蝶效应2》(The Butterfly Effect2)也是如此。在《蝴蝶效应》当中,主人公埃文具有通过日记回到过去的能力,每当他凝视日记,眼前就会变得模糊起来,然后回到日记所记载的场景当中。而埃文对于童年的某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总想返回当年去更改它,结果每次更改后再“回到”成年,发现在一件事上变好了,却在另一件…  相似文献   

20.
蜜蜂、飞蛾等昆虫的小而薄的翅膀,为何能使身体在空中自由飞行?这个谜一直困扰了科学家60多年。最近,英国科学家终于揭开了昆虫飞行之谜。原来,昆虫的飞行原理与"协和"式飞机相同,并且,昆虫还是"协和"的"老师"眼。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他们仿照飞蛾,制造了一个机器人,再利用计算机控制飞蛾机器人在风洞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当飞蛾向下扑翅膀时,需要先将翅膀举到最高的位置,在翅膀向下运动时,从翅膀的根部产生了微小的空气涡流,然后从翅膀上方的根部向翅梢运动,这就使翅膀上方的空气压力大大降低,从而产生向上的吸力,将飞蛾"吸"在空中。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科学家就发现,三角形的扁平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产生这种空气涡底,从而托住这种物体在空中飞行,利用这一原理,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三角形的"协和"式飞机,这种飞机靠三角形的机翼,产生升力飞行。在30年代,科学家以为用传统的空气动力学无法解释蜜蜂、飞蛾等昆虫的飞行原理,认为它们的翅膀不可能产生出足够的力。而现代科学证明,如果按单位功率产生的升力计算的话,蜜蜂产生的升力是飞机的3倍。英国剑桥大学的实验表明,飞蛾靠自己的翅膀,完全能够产生自身重量1.5倍的升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