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伟林 《科技资讯》2010,(6):231-23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中职生身上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和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应怎样来捍卫诚信,在对中职生进行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对中职生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小丽 《科技咨询导报》2009,(25):222-222,224
本文认为提高大学生对诚信行为的思想认识应注意加强诚信意识教育、社会公共道德意识教育以及法律意识教育,进而实现构建大学生信用档案信息平台应从管理工作.档案基础工作.挡案信息技术等方面落实相应措施,促进高校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年发生的一系列会计舞弊案,引发了会计行业的诚信危机,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健康的运行。因此,要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会计人员必须尊崇诚信原则。首先,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其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所有会计人员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4.
黄昌仁 《科技信息》2008,(20):93-93
介绍了施工阶段水利监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即“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提出了必须强化行业内部的学习,强化法律意识,本着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原则,做好监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须紧紧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一中心,将提高学生的素质文明水平与专业技能水平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团队合作精神、自我认识能力、法律意识、敬业精神、诚信态度、友善精神和终身学习观念。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观念正充盈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但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行为、以权谋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这些消极因素给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部分学生纪律、法律意识淡薄,自私狭隘、意志薄弱、怕苦怕累、厌恶劳动,抗挫能力差、诚信观念不强、节俭意识缺失。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龙武安  黄梅 《科技资讯》2006,(1):147-149
调查报告通过大量的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对四川省师范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针对大学生在政治思想品德、学习状态、个人诚信和法律意识、心理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如:继续抓好“两课”建设、注重“红色阵地”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创新德育方法、开展思想道德评价、重视心理素质的多学科渗透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红梅 《奇闻怪事》2011,(8):19-19,27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教学情境氛围的设置,掌握学生信息,采取多种方式牢牢把握学生的情感线、信息线,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具备一些现代公民必备的观念和意识,如诚信意识、经济意识、世界意识、文明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意识、人口意识、人文意识、法律意识、规则意识、能源与资源意识、竞争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9.
杨经葵 《科技信息》2011,(18):54-54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因此,学校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自我管理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有效地参与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自觉性和自控力,承受挫折与乐观进取的意志品质,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从而为走上社会,服务社会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入世,给大学生培养带来了新的课题。高校在人才培养量的扩张同时,还应注重人才质的提高,深入分析WTO的规则。原则以及蕴含于其中的法的价值理念,在既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公平竞争意识、诚信意识、权利与义务平衡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具有发展空间的新型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的先导和基础,通过分析制约法律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主要因素,进行法律意识的整体培育,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非法学专业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分析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的大学生对法律意识的认知程度,探讨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蒋斌 《科技信息》2007,(24):366-367
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形成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培养和提高法律意识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着重物质帮助轻思想教育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高校应遵循“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在做好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自立自强品格教育,诚信法律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贫困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法律意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必备素质、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对于实现依法治国和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民现代法律意识不仅是我国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条件。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我国虽已如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整体法治建设与公民法律意识培养是不同步的,培养和提升我国公民新型的现代法律意识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理论的基础上,从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实际现状出发,吸收与借鉴人类法律文化成果中法律意识培养、法治观念树立的有益因素,力求在中国法制改革道路的模式选择框架中,深入探究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生成土壤。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培养我国公民现代法律意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把这项工作制度化和长期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途径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17.
现实农村社会和农民法律意识状况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和评判,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和发展表明,农民法律意识并非简单的像有学者认为的那样没有或者极其欠缺;充分认识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现状,对农民法律意识的来源、养成的基础和条件有个清醒的把握,从而便于培养农民的法律情感,以更有利于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徐晶晶 《科技信息》2008,(9):245-245
文章从法律意识的概念入题,再谈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提出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阐述了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基本内涵,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民航高职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现状,并对提高民航高职生法律意识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从与高校管理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订立、执行、遵守等三方面的主体角度,分析论述了法律意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法律意识内化在构建高校管理规章制度中对立法者具有思想指导作用,对规章制度订立活动具有规范作用,法律意识指导订立法规、规章制度的人员注重解决学生权益的维护和社会、学校公共利益的维护之间的矛盾及管理者的权力和滥用职权之间的矛盾;通过对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解析,归纳出管理者法律意识内化对高校管理活动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法律意识内化及法律信仰是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