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分子生物学研究中,DNA序列分析是许多方面工作的重要基础。定序技术的发展对分子生物学给予深刻影响,因此,本文较扼要系统地总结回顾了定序技术发生发展,着重介绍了当代最新技术—M_(13)mp~x克隆/DNA顺序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而且对定序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影响也做了乐观的估计。  相似文献   

2.
张璐  李君  陈随清  王静 《河南科技》2007,(23):40-4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如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P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已经用于植物种质资源和系统发育的研究.目前,报道的大多从是植物叶片中提取DNA且方法众多,技术较为成熟,但这些方法多采用幼嫩的植物叶片进行总DNA的提取,而适用于成熟果实或市售干品中药材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比较少.  相似文献   

3.
DNA指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长有 《松辽学刊》2004,25(2):56-58
DNA指纹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种新技术.它是从分子水平区别不同种类生物之间以及同种生物之间差异的重要手段.它在法医学鉴定、物种起源进化研究、动植物及微生物DNA指纹资料库的建立、畜牧科学研究、癌症的研究、疾病的诊断、亲子鉴定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本文简要阐述DNA指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存早期的古代水利工程遗存极为少见,而河南济源市的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保存完备。通过系统介绍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的区域分布、体量规模、社会功用、社会参与性,分析其选址原因、高超的建造技术、建筑特点和考古学价值,为当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研究资料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是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标记的常用分析方法之一.在操作过程中,DNA的提取质量是影响实验结果最为关键的因素.本文,笔者在对五味子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时发现南五味子叶中多酚、多糖、蛋白质等复杂的次生、初生代谢物质,给叶绿体DNA提取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如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P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已经用于植物种质资源和系统发育的研究。目前,报道的大多从是植物叶片中提取DNA且方法众多,技术较为成熟,但这  相似文献   

7.
一种适合抗癌药紫杉醇产生菌AFLP分析的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2种常规的DNA提取方法及一种新改进的抗癌药紫杉醇产生菌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CTAB提取法DNA产量低,多糖和蛋白质含量高;高盐低pH法(SD S法)提取DNA的产量较高,蛋白质和多糖含量高,需要进一步去除;新改进的DNA提取方法,DNA产量极高,而且蛋白质含量和多糖含量也低,适合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该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多处理机独立任务调度问题的DNA计算机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调度是提高多处理机系统效率的一个关键问题,许多任务调度问题已被证明是NP难问题.对于多处理机独立任务调度问题,采用粘贴模型,给出了一种新的该类问题的DNA计算模型.我们首先提出了基于分子生物技术的多处理机独立任务调度问题的DNA算法,算法的关键是对任务分配的恰当的编码,以便于使用常规的生物操作及生物酶来完成解的产生及最终解的分离.依据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方法,证明所提出的算法是有效和可行的;其次指出了该算法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良CTAB法和SDS法提取椰子基因组DNA,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光光度计进行紫外检测.结果表明使用改良的CTAB法较SDS法抽提椰子属植物中总DNA纯度和含量要高,适合分子生物学操作的要求,为后续椰子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石斛兰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良,提出一种简便、实用的DNA提取方法,经紫外检测、电泳检测及PCR检测,结果表明所得DNA的产量和纯度能够满足分子生物学研究操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热释光真伪测定是一个重要的考古技术.但是一些现代伪造的复制品已经对常规的热释光测定年代提出了挑战.本文叙述了α剂量热释光断代方法.由于α剂量不能伪造,所以这个方法是可靠的.本方法在模拟陶器碎片和古代砖头上进行实验,测量结果与真实情况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B染色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B染色体是在形态、数目、行为以及功能等都与通常的染色体不同的一类染色体,它的传递机制是非孟德尔式的.关于它的起源与进化,大多数学者认为B染色体起源于A染色体;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看,B染色体的DNA序列与A染色体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云霄县境内发现的26处古代化遗址,是中国南方先秦考古学化类型的典型遗存。通过对其发掘与研究,既有助于认识中国东南沿海先民社会活动状况;又有助于探讨史前闽台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核酸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管电泳以极高的分辨率,作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毛细管中添加凝胶或胶束进行的毛细管电泳,对DNA快速和高分辨率的分离被应用在人类基因组DNA的分析中。本文拟就DNA的测离和人类基因分析的最新方法毛细管电泳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5.
GenExtractor是一个新的基于Web的生物信息挖掘系统,该系统通过Internet对网上生物学数据库中的生物序列数据和基因表达数据进行挖掘,在指定的人染色体区域内搜寻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该系统可为分子生物学家寻找候选基因、收集相关信息等提供有效帮助.通过对人DNA修复基因的查寻,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研究紫杉二烯合成酶的作用机理和紫杉醇生物合成代谢调控机制,采用RT-PCR技术从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树叶中获得了紫杉二烯合成酶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在载体pGEMT-easy vector上,并转化到E.coliJM109中,经EcoRI酶切鉴定后,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获得紫杉二烯合成酶基因片段长度为909 bp,编码303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收录的紫杉二烯合成酶的同源性达到98%;对获得的紫杉二烯合成酶基因和紫杉醇产生菌HQD33基因组DNA进行了Southern杂交。结果初步证实了紫杉二烯合成酶存在于通过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通过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生物合成的代谢调控和构建高产紫杉醇基因工程菌株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电子自旋共振断代方法及信号的选择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要介绍了应用于考古学和地质学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断代方法,讨论了电子自旋共振断代工作中的ESR信号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微转移是指用常规临床病理方法不能检出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转移。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和发展,使微转移的检测成为可能。乳腺癌的治疗失败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正确认识和判断有无肿瘤转移,尤其是微转移,对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在接近生理条件下,以吖啶橙(AO)作为光谱探针,采用UV-Vis光谱、荧光光谱、热变性等方法研究了钙黄绿素(CA)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确定了钙黄绿素(CA)与鲱鱼精DNA之间主要以嵌插方式作用,钙黄绿素(CA)能对鲱鱼精DNA的生物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