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采空区覆岩破坏高度测控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高度,对"三下"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彩色钻孔电视系统对覆岩破坏高度、现场钻孔冲洗液漏失量和钻孔水位变化等进行观测与分析,摸清煤层开采后大采空区上覆岩层内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及其分布形态和特点。这对安全、高效开采和大采空区围岩稳定性有效控制和定量化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采空区覆岩破坏高度测控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高度,对“三下”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彩色钻孔电视系统对覆岩破坏高度、现场钻孔冲洗液漏失量和钻孔水位变化等进行观测与分析,摸清煤层开采后大采空区上覆岩层内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及其分布形态和特点。这对安全、高效开采和大采空区围岩稳定性有效控制和定量化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车辆的安全运营,在建设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之前,查明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的覆岩赋存状态尤为重要.以渑栾高速采空区路段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现场钻探、理论分析和高密度电法分析此区域下伏采空区深部的覆岩破坏与浅层的扰动情况.结果表明:基于关键层位置的理论方法更适用于分析本区下伏采空区的覆岩破坏高度,研究路段仅K4+790~K5+070路段的采空区位于地表下方10~20 m,其余路段的采空区赋存深度均超过100 m,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渑栾高速采空区路段的处治对策.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借鉴意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空区上覆岩层裂隙演化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孟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5):6286-6289
开采扰动下采空区上覆岩层将产生位移和应力重新分布。基于岩层模型理论分析梁模型和板模型的对上覆岩层分析的实用性。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动态开采下采空区形成过程中上覆岩层的力学特性变化,得出覆岩应力可从曲线看出分为三个区域:应力增高区,充分卸压区和应力平缓区。并可以有结果分析曲线得出垮落距和岩层沉降特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苏苏州阳山矿斜坡的调查和模型试验的成果分析,论述采空区地表斜坡层状连续结构和层状碎裂结构体的变形破坏现象。内容包括:岩体结构在覆岩移动中的作用;覆岩的累进性破坏作用;采空区地表斜坡岩体移动特征。  相似文献   

6.
采空区覆岩破坏高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利用覆岩破坏高度观测钻孔进行相关测试研究,根据现场钻孔冲洗液漏失量、钻孔水位变化以及井下彩色钻孔电视影像,探明了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内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及其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7.
大柳塔煤矿采空区动力失稳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大柳塔煤矿采空区动力失稳机理,保证生产安全,采用现场调查、实验室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柳塔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大范围垮落动力失稳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基于1-2煤的赋存环境与地层构造调查与分析,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声发射仪等,对1-2煤地层的岩性组分显微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及变形特征、煤岩微观与宏观断裂特征进行了综合实验;然后定性分析了在重力和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采空区动力失稳规律与机理.研究结果为6 m厚煤层一次采全厚形成的大尺度采空区大范围失稳的预报与最终安全控制提供了定性和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对采空区充填控制地表沉陷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模拟工作面采空区充填控制地表及覆岩移动,采用3种不同强度充填材料充填开采推进过程中工作面采空区,观测地表及覆岩移动规律.得到了充填开采条件下地表及覆岩的移动规律,充填材料的强度与地表下沉系数的关系,采空区充填的空间与充填时间的关系,为解决采空区充填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采场覆岩下沉连续曲面数学模型基础上,理论推导出采空区及上覆岩层三维空隙场分布模型,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离层带裂隙以"双驼峰"比例耦合形式变化,外围区域呈"凸峰",空隙率大,内部区域呈"凹陷",空隙率小,并且在与工作面平行的截面上存在空隙率竖向变化突变点,随埋深增大截面一侧空隙率升高,另一侧则降低;冒落带空隙率以"铲"状分布,浅部及两巷侧空隙率大,而中部及内部空隙率小。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相似材料模拟实验为基础,比较深入地探讨了覆岩组合运动的条件,研究了相关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准则和判据。论文同时研究了开采后覆岩离层一生的位置和离层扩展的规律,正确指出离层位置和扩展规律对组合结构的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华丰矿区地质开采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采动覆岩移移动特征及冲击地压和地在斑裂产生的机理,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矿井开采灾害的环境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黄土地层中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地层的扰动以及管片衬砌结构承受荷载的特征,依托西安地铁2号线穿越黄土地层盾构隧道工程,采用颗粒离散元方法从细观层面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应力变化及开挖面失稳形态进行模拟分析,同时对实际作用在管片衬砌结构上的土压力和主体结构内力(轴力、弯矩)进行现场动态跟踪测试,分析盾构动态施工过程及后期稳定后的土压力对管片衬砌结构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临空面的产生导致隧道拱顶及两侧部分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发生显著变化.管片衬砌结构内力受施工参数影响明显,尤其是千斤顶推力和注浆压力.  相似文献   

13.
水平加强层减小高层建筑结构侧移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高层结构中水平加强层减小结构侧移的机理作了详细和分析系统研究,编制了相应的电算程序,闪指出,设置水平加强导层后将引起结构主要内力的重新分布使内力分布更为合理,充分发挥了结构自身的抗侧潜能,从而减小了结构侧移,对搞好带有水平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地层中Sr同位素实验关键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少或消除放射性成因Sr的影响是碳酸盐地层Sr同位素研究技术之关键.碳酸盐地层的Sr同位素研究,是建立在样品不合放射性成因Sr的基础上.离子交换柱不具有消除放射性成因87Sr影响的功能,只能减少或除去Ca2+、Ba2+等阳离子,以便在质谱分析中提高Sr同位素的电离概率,获取更高的灵敏度,同时消除87Rb(同质异位素)对87Sr测定值的干扰.在质谱分析时,一旦发现样品中含Rb,就必然存在放射性成因87Sr的影响,导致测定值偏高.鉴于一些碳酸盐地层内含有富Rb的硅酸盐和其他矿物组分,盲目使用氢氟酸、硝酸、高氯酸等强酸溶解样品,有可能严重地影响到Sr同位素(87Sr/86 Sr)的测定值.实验证明,采用选择性溶解技术,用醋酸或浓度较低的稀盐酸萃取碳酸盐,可以减少或排除硅酸盐及其他富含放射性成因Sr的矿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冲击波压力测量中的高加速度寄生输出规律,使用量纲分析理论建立了测压结构加速度响应与冲击波参数及结构尺寸的关系模型,通过Ls-dyna仿真并进一步线性拟合得到模型中的未知参数;最后在冲击波实际测量环境中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度效应峰值与压力峰值与结构尺寸有关,结构半径与厚度越大,加速度峰值越小,冲击波压力越大,加速度峰值越大;加速度寄生效应周期只与结构尺寸有关;该模型可用于估算冲击波测点传感器加速度寄生输出峰值及周期,可用于评估测压结构的加速度寄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冲击式采煤破煤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看重分析了长壁采煤工作面煤壁应力特点和冲击劈裂式采煤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冲击破煤的作业方式,在煤矿生产现场工业性试验的基础上的确定了冲击式采煤的工艺参数,发现了冲击式采煤的关键问题,为研制和改进冲击式采煤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两个方面对结构共振震害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利用岩土的剪切波速求得场地的地震动卓越周期,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和结构共振区间的模糊性,并基于逼近算法提出了共振震害风险模糊概率计算方法。初步建立了共振震害风险损失程度综合评估模型,对事故损失做出全面地、系统地、客观地评价。以某一桥梁结构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定量分析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火灾高发态势的特点,通过研究1990年~2004年15年间的火灾数据,探讨产业调整变化对火灾态势的影响,同时,进一步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三次产业对火灾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传统的广告渠道投放成本大、周期长、时段受限制和宣传效果有限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移动展示车。对其车箱结构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可以左右伸缩的扩展厢结构,研究展示车传动系统,提出两种传动方案并作出对比。利用UG对其整体框架和传动机构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对关键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以及对传动部件进行动力学分析。最后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展示车箱体与传动部件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应用复合材料的混合律法则说明纤维掺入后的性能,根据水泥水化后对玻璃纤维的腐蚀影响分析了脆化机理以及采取的几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