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节能材料的快速发展,轻质保温砖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更好地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目前轻质保温砖是我国墙材市场主要建材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墙材改革的强力产品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工业废料在轻质保温砖制备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建筑节能理念已受到普遍关注,轻质保温隔墙板作为一种节能材料且多功能化而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由发泡聚苯乙烯(EPS)颗粒保温砂浆制备而成的芯材是轻质保温隔墙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隔墙板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现有的保温隔墙板虽质轻,但强度较弱.为获得密度低、抗压强以及粘结性好的EPS保温砂浆芯材,以干表观密度对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为引导,研究了粉煤灰、发泡剂、甲基纤维素醚等对芯材抗压强度及粘结性能的作用规律;对芯材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增韧原因;初步试生产制得了综合性能良好的轻质保温隔墙板.  相似文献   

3.
基于以最低表观密度达到设计强度的目的,本文将砂浆视为一相,粗轻骨料视为一相,砂浆相主要提供强度,粗轻骨料相主要起填充和轻质的作用。将砂浆相和粗轻骨料相按不同比例复合,得到不同表观密度的轻骨料混凝土,测量轻骨料混凝土的28天强度和实际表观密度,绘制28天强度—表观密度曲线,得出满足以最低表观密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的CL35轻质高强混凝土的最佳配比。配置出表观密度为1550Kg/m3,28天抗压强度为38.7MPa的轻质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强度变形特性的微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苯乙烯(EPS)轻质混合土是一种新型的轻质土工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对聚苯乙烯颗粒轻质混合土的微观性状进行了研究,从轻质混合土的微结构基本单元的形状、基本单元体的接触状态、基本单元体间的联结形式等微观角度解释了轻质混合土的强度变形机理.其微观结构研究表明,轻质混合土试样内部由于水泥水化、水解形成的网络状胶结结构是其强度的主要来源;轻质混合土中的EPS颗粒是通过置换效应和空间效应影响强度变形特性的.  相似文献   

5.
建筑自保温墙体系统因其安全性、防火性、耐久性得到广泛应用。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掺入粉煤灰、硅灰及外加剂,应用化学发泡方法制备一种超轻质泡沫混凝土,将其填充入配套优化设计的烧结页岩空心砌块中,研制成高性能烧结页岩复合保温砌块。结果表明:复合保温砌块28 d平均抗压强度5.78 MPa,强度等级满足MU7.5强度等级要求,墙体传热系数为0.69 W·m-2·K-1,与240 mm厚传统烧结页岩空心砌块相比,保温性能提升了42.5%。该种高性能复合保温砌块可为夏热冬冷地区自保温墙体材料的选用提供新的选项。  相似文献   

6.
以P.O.42.5级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碎渣砂、陶砂为骨料,并加入适量的粉煤灰、硅灰辅助胶凝材料和复合外加剂及聚丙烯纤维,以增加砂浆的流动性、匀质性、稳定性、保水性和减少收缩性,研制出具有一定强度和保温性能的保温砌筑砂浆,完全满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承重或非承重墙体砌筑要求.  相似文献   

7.
复合节能轻质墙板轴心受压承载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层民用建筑中的墙板自重大、保温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集围护、分隔、保温与承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复合节能墙板构件—薄壁型钢-保温芯材-薄面板复合节能轻质墙板.通过对4个全比例尺寸的墙板试件在单调静力荷载作用下的轴心受压试验,探讨了对复合节能墙板起决定作用的破坏模式以及墙体轴心荷载极限承载力计算原则.试验结果表明:墙板中薄壁型钢与薄面板通过自攻螺钉连接为一个整体,共同承担竖向轴心荷载.墙板试件中采用2种不同类型的薄壁型钢,最终极限承载力相差可达到60%以上,可见薄壁型钢对墙板轴心荷载极限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今后推导复合节能墙体的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与计算公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设计了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抗折试验标准试件,并对折断后的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抗折试件进行抗压试验,获取同一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分析了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抗折破坏形态,回归了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抗折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经验关系式。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抗折破坏形态基本一致,破坏均为粗骨料与水泥浆凝胶体间的粘结破坏;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略高于普通混凝土;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关系式可为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聚苯乙烯颗粒表面具有明显的憎水性,以其为骨料制备轻质混凝土时,现有技术不能彻底解决水灰比小时流动性丧失或水灰比大时骨料上浮,还有可能解决方案不便捷,甚至解决方案成本较高;针对这些不足,试验以聚苯颗粒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础材料,在机械力化学和粉体材料湿法改性作用下,制备了较为稳定的水泥悬浮液;最后借助搅拌机械力,制备了一种非牛顿流体状轻质混凝土;该流体状混凝土中轻质聚苯颗粒处于悬浮状态,解决了聚苯颗粒上浮等问题,并且适宜的水灰比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好,可实现自密实。另外,制备工艺技术路线简单,对搅拌机械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要求低,制备过程不受外界环境剧烈变化影响,可以实现大范围泵送,全程可实现机械化施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0.
陈一统 《科技资讯》2010,(4):65-65,68
扩建路段会遇到新老陆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纵向裂缝难题,经过试验分析表明,在扩建路段进行气泡混合轻质土加宽路基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120只肉仔鸡分为三个组。饲粮中含10%鱼粉的为对照组;饲粮中无鱼粉的为试验组。但另加0.2%的赖氨酸和0.2%的蛋氨酸。经28天试验,结果表明:无鱼粉组与含10%鱼粉的组相比较,不仅取得了同样的增重效果(p>0.05),而且饲粮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了巯基乙酸酯化反应的催化剂,采用一种新型的有机酸作催化剂与国外常用的无机酸比较,具有实验步骤简单、产率高的特点。以自制的巯基乙酸乙酯与三氧化二锑反应首次合成了三(巯基乙酸乙酯)锑。对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及各项理化指标的测试,研究了其在PVC塑料中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4.
烟道灰浸出液和模拟液萃取锗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烷基膦酸萃以剂P507和喹啉类萃取剂N601协萃浸出液和模拟液中的锗离子,研究了基协萃动力学特性,并对萃合物的谱图进行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5.
用201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从α粒子辐照的金靶中分离出~(199)T1,并制备出109T1Cl注射液,放射性核素纯度99.71%,非放射性杂质元素的含量为:T1<0.114μg/mL,Fe1.910μg/mL,Au0.330μg/mL.  相似文献   

16.
聚合硅酸氯化铝铁混凝剂的制备及其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AlCl3、FeCl3、水玻璃和Na2CO3为原料,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制备工艺,合成了具有不同碱化度(B)、不同N(Al)N(Fe)N(Si)摩尔比的硅酸铝铁共聚物(简称PAFSC),考查了产品的稳定性,然后通过E(Zeta)电位测定法分析了产品在其水解溶液中的带电情况,并通过混凝实验对共聚物的絮凝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模拟水样的絮凝实验,并与传统的无机絮凝剂(PAC)比较可以看出在同样投加量情况下,PAFSC处理的水具有更低的剩余浊度,这将有助于研制高效、稳定、价廉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相似文献   

17.
CH2(3B1)与NO的自由基碰撞反应已有许多实验研究,得到了其反应的主要通道[1-3].从理论角度来探讨其反应的途径,目前报导较少.虽然实验对其反应的总反应速率常数有较多的报导[1,5-6],但是从理论上来研究其碰撞过程和计算速率常数的工作尚未有报道.本文用多参考态组态相互作用(MRCI)方法,其中参考态是采用完全活化空间(CAS),所选的活化空间是3个活化电子和3个活化轨道,组态相互作用考虑了除C,N和O的1s轨道以外的所有轨道的单激发和双激发组态,所用基组是cc-pvDZ标准基组,这种方法通常写作CAS(3,3)+1+2/cc-pvDZ.在此模型下计算出反应速率常数k,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有明显相关的、类似的甚至等同性质的英俄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及不同之处,其目的是要通过俄英、英俄对比更快地掌握俄语.  相似文献   

19.
“北洋1号”植物助长剂及其对冬小麦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1号”植物助长剂是一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对冬小麦施用效果的研究,从农业与化学角度探讨了该制剂的控制机理.天津地区在冬小麦抽穗初期,每亩用3500倍稀释液30~40kg叶面喷施,一般增产10%~15%,每亩增产小麦30~40kg.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阜新某厂用铅黄铜(HPb59—1)制造气动附件管接头的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行了现场实验.经分析表明,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烧和裂纹所造成的.裂纹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晶开裂,另一种是穿晶开裂.解决的办法是准确控制工件的加热温度与开始模锻温度,且终锻温度不得低于650℃,以及随后进行去应力退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