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身体自尊量表,对内蒙古高校蒙古族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蒙古族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得分情况为:男生高于女生;体育专业的学生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运动年限6年及以上的学生高于运动年限5年及以下的学生.体育锻炼有助于蒙古族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形成,从事运动项目时间越长越有助于身体自尊的发展.蒙古族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其生活环境带给身体的锻炼存在正向联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方法,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2011级1班(武术套路选修班)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武术套路这一运动项目作为干预手段,探讨武术套路练习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武术套路训练,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武术套路练习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各维度指标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有无体育锻炼参与习惯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来看,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具有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较低的抑郁水平;(2)大学生抑郁水平与身体自尊水平具有高度负相关,身体自尊水平可能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3)有锻炼习惯的男女大学生比没有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具有较低的抑郁水平和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其中女生比男生的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健美操与女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健美操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女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来看,健美操教学实践对女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具有重要影响(;2)女大学生抑郁水平与身体自尊水平具有高度负相关;(3)有健美操锻炼习惯的女大学生比没有健美操锻炼习惯的女大学生具有较低的抑郁水平和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大学生自尊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学生自尊心理量表>对一到四年级共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学业成就自尊存在学校、专业、出生地方、学习成绩的差异;社会自尊存在出生地方、学习成绩的差异;学校类型、专业类型与出生环境交互影响着自尊水平;社会自尊、学业成就自尊和身体外貌自尊存在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情绪情感自尊、社会自尊、学业成就自尊和总体自尊存在家庭类型和教养方式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类型和教养方式的交互作用影响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6.
徐丹侠 《科技信息》2012,(9):184-185
使用体育运动等级量表、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及身体自尊量表对336名女大学生进行测量,以比较不同体育运动等级下女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及身体自尊的特点,并探讨女大学生体育运动等级、社会性体格焦虑和身体自尊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体育运动等级水平的女大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和身体自尊间存在显著差异。(2)较高的体育运动量与女大学生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较低的社会性体格焦虑相关;较低的体育运动量与较低的身体自尊水平、较低高的社会性体格焦虑相关。  相似文献   

7.
核心自我评价预测学业倦怠的新成分:集体自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中国文化环境下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概念包括哪些成分及其与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184名大学生被试填写了Maslach倦怠量表-学生版,核心自我评价的4个分量表及集体自尊量表.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质与学业倦怠水平呈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自尊水平与学业倦怠水平呈负相关.内外控与学业倦怠的相关不显著.这说明Judge等提出的经典核心自我评价的4个维度可能并非都是中国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的成分.集体自尊在预测学业倦怠的3个维度中均在经典核心自我评价的4个成分基础上有显著的增益方差.本研究揭示了中国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重要成分:集体自尊.  相似文献   

8.
以4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慢跑与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慢跑练习能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且对女生的效果优于男生,在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4个因子中,只有运动技能在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64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学校归属感、集体自尊与同伴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集体自尊在性别、是否担任班干部、是否参加社团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同伴关系和集体自尊水平,以及其同伴关系与集体自尊水平都呈显著正相关;学校归属感不仅可以直接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集体自尊,还可以通过影响其同伴关系状况进而间接地正向预测集体自尊;同伴关系在学校归属感影响集体自尊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及其与社会支持系统的关系。方法:运用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对筛选出来的网络成瘾和对照组的非成瘾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网络成瘾和非成瘾大学生都存在显著的内隐自尊效应,二者在外显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内隐自尊不存在显著差异;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存在低相关;外显自尊与现实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的相关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内隐自尊与网络社会支持中友伴支持的相关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主观支持对外显自尊有一定预测作用,友伴支持对内隐自尊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选用《身体自尊水平量表》PSPP和《身体自尊量表》BES对河南省郑州市163名职业女性的抽象身体自尊和具体身体自尊进行测评,并对其体育锻炼的频数、持续时间、锻炼强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的频数、持续时间、锻炼强度都是影响职业女性抽象身体自尊和具体身体自尊的重要因素,且与抽象身体自尊和具体身体自尊的相关程度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抑郁产生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法,以随机整群抽取的348名师范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师范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一般自我价值感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1)师范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一般自我价值感与抑郁方面的性别差异和家庭差异都不显著;(2)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社会支持对抑郁的主效应都很显著;(3)一般自我价值感与社会支持对抑郁有显著交互作用;(4)高一般自我价值感—高社会支持组的大学生抑郁最低,低一般自我价值感—低社会支持组的大学生抑郁最高。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应把一般自我价值感低且社会支持低的大学生作为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尊预测生命意义感的研究结果, 引入心理控制源和积极情绪两个变量作为中介变量, 分别从认知和情绪的角度探索自尊对生命意义感的预测机制。实验前采用自尊量表、心理控制源行为量表、情绪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问卷分别测量被试的心理控制源、积极情绪以及生命意义感, 用表达性写作的方法, 分别启动被试的自尊水平, 最后再次测量被试的心理控制源、积极情绪和生命意义感, 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考察启动自尊对心理控制源、积极情绪和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用分层回归和Bootstrap检验心理控制源和积极情绪对自尊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 启动自尊会显著影响被试的心理控制源、积极情绪和生命意义感, 心理控制源和积极情绪在自尊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尊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自尊的本质、类型、结构、测量以及与自尊相关的研究等方面进行理论综述,拟对以往自尊心理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分析,为今后的自尊心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提升内隐自尊是否可以减少社会排斥诱发的攻击性,为攻击性干预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拒绝范式进行社会排斥操作并设置社会排斥组与控制组,使用阈下评价性条件反射作为内隐自尊干预方式并设置干预组与控制组,测量被试的搭档评价作为攻击性指标.结果表明:阈下评价性条件反射可有效提升内隐自尊;在内隐自尊提升条件下,社会排斥组与控制组攻击性无显著差异;在内隐自尊控制条件下,社会排斥组攻击性显著高于控制组.说明内隐自尊的提升显著的降低社会排斥诱发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16.
自尊发展是儿童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即提高和促进儿童自尊发展,是当前自尊研究的一个焦点。从3—8岁儿童自尊发展特点入手进行分析,揭示了儿童自身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学校教育影响和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对儿童自尊发展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在儿童自尊培养方面的一些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17.
选取836名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为问卷调查对象,考察了流动儿童的自尊和幸福感的特点及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儿童的自尊和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流动儿童,不同学校类型的流动儿童的自尊和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流动儿童,自尊在年级与不同学校类型上的交互作用显著;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流动儿童的自尊可以显著预测其幸福感;年级在流动儿童自尊和幸福感的关系上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国内自尊研究简要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早期自尊理论及近年研究趋向的指引下,我国自尊研究也呈现出一些规律和特点.90年代中叶以来,国内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自尊的关系、学校因素与学生自尊的关系、影响自尊的认知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通过对我们所收集的资料的分析,试对近年国内自尊研究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对孤独感的相关关系。方法: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南昌大学360名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被试孤独感得分在年级上差异显著;②被试孤独感得分在教养方式上差异显著;③社会支持和社交自尊与孤独感均有显著的负相关;④朋友支持和社交自尊对孤独感有显著预测力,其解释量为27.5%。结论:社会支持和社交自尊与孤独感均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