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成了一种咪唑衍生物钴(II)配合物(Co-biap),并考察了其在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16-2-16)胶束溶液中催化RNA模型物HPNP水解剪切的性能. 研究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16-2-16)胶束溶液中钴(Ⅱ)配合物催化的HPNP水解剪切速率比HPNP自水解速率提高1126倍,且分别为单独被双子表面活性剂和钴(II)配合物催化的HPNP水解速率的3.0倍和3.3倍.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咪唑衍生物钴(Ⅱ)配合物(Co-biap),并考察了其在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16-2-16)胶束溶液中催化RNA模型物HPNP水解剪切的性能.研究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16-2-16)胶柬溶液中钴(Ⅱ)配合物催化的HPNP水解剪切速率比HPNP自水解速率提高1126倍,且分别为单独被双子表面活性剂和钴(Ⅱ)配合物催化的HPNP水解速率的3.0倍和3.3倍.  相似文献   

3.
合成并表征了单核和双核肟基铜(Ⅱ)配合物,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在不同胶束体系中催化羧酸酯水解的动力学,用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处理得到了相关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生成的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对硝基苯基α-吡啶甲酸酯)和PNPA(对硝基苯基乙酸酯)水解的活性高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Brij35(聚氧乙烯(23)十二烷基醚)中的催化作用;单核Cu(II)配合物在金属胶束相中催化PNPP水解和双核Cu(II)配合物在金属胶束相中催化PNPA水解的一级速率常数与它们在缓冲溶液中自发水解的速率常数相比,kN分别提高了大约20747倍和32014倍.  相似文献   

4.
合成并表征了单核和双核肟基铜(Ⅱ)配合物,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在不同胶束体系中催化羧酸酯水解的动力学,用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处理得到了相关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生成的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对硝基苯基α-吡啶甲酸酯)和PNPA(对硝基苯基乙酸酯)水解的活性高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Brij35(聚氧乙烯(23)十二烷基醚)中的催化作用;单核Cu(II)配合物在金属胶束相中催化PNPP水解和双核Cu(II)配合物在金属胶束相中催化PNPA水解的一级速率常数与它们在缓冲溶液中自发水解的速率常数相比,kN分别提高了大约20747倍和32014倍。  相似文献   

5.
在 25℃条件下,研究了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及乙酸戊酯在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 2-双亚甲基-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 (16-2-16)胶束溶液中的碱性水解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在Gemini表面活性剂 16-2-16胶束溶液中的碱性水解反应速率,在低浓度条件下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即催化作用,在一定浓度下达最大值,然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最终在较高表面活性剂浓度下显示出对酯碱性水解的禁阻作用。此外,随乙酸酯疏水性的增加,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对其碱性水解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6.
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催化羧酸酯水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7、0~9、0和25℃下,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6—2—16,2Br^-)胶束及其相应的普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胶束对羧酸酯(对一硝基苯基α—吡啶甲酸酯(PNPP)和对-硝基苯基乙酸酯(PNPA))水解的催化作用.用胶束催化的相分离模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相关常数Ks和km。结果表明:(1)用胶束催化相分离模型处理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催化反应是合理的;(2)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6—2—16,2Br^-)胶束比CTAB胶束能更有效的催化羧酸酯水解反应;(3)PNPP和PNPA水解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obsd及其在胶束相中的反应速率常数km均随反应体系pH增大而增加,水解剪切反应为酸-碱催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文章合成和表征了两种大环Schiff碱过渡金属配合物NiL和CuL(L:高氯酸-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4,11-二烯),并且将NiL或CuL与表面活性剂(LSS,CTAB)组成的金属胶束作为模拟水解金属酶用于催化羧酸酯(PNPP)水解。催化反应系统的特征光谱分析表明,在PNPP催化水解过程中形成了由Ni(II)或Cu(II)配合物与PNPP组成的中间物种,并由此提出PNPP催化水解的机理。依据本文提出的PNPP催化水解机理建立了用于计算动力学常数的动力学模型,并讨论了不同胶束和配合物结构对PNPP催化水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者合成和表征了双-{N-[2-脱氧-β-D-吡喃葡糖-2-(3-甲酰基水杨酸胺)]}M2(Ⅱ)配合物(M=Cu,Zn,Co);研究了该双核金属配合物在CTAB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水解反应动力学;用双核复合物金属胶束的三元复合动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理处理,结果表明:配合物在CTAB胶束溶液中形成金属胶束后,催化水解的能力明显增强,可使反应速率提高几百倍至二千多倍,金属配合物催化水解的速率常数大小顺序为Cu(Ⅱ),Zn(Ⅱ)和Co(Ⅱ)。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由双核铜配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金属胶束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和机理.提出了含两个水分子的双核铜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金属胶束催化PNPP水解是分子内反应;两个铜离子在催化PNPP水解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由草酰胺桥联双核铜配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金属胶束在催化PNPP水解中表现出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四氮杂大环配体及其铜(II)配合物.在Brij35胶束溶液中,试验了该配合物对羧酸酯(2-吡啶甲酸对硝基苯酚酯PNPP)水解的催化活性,研究了其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提出了可能的催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要 :16MnR的封头在使用过程中磨蚀 ,用手工电孤焊的方法 ,成功地进行了堆焊修复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在磷酸介质,95℃恒温水浴中,双子表面活性剂16—0—16和3种普通表面活性剂对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铜(Ⅱ)的增敏作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干扰离子对吸光度的影响等,建立了在双子表面活性剂16—0—16存在下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铜(Ⅱ)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40μg·L^-1,检出限为0.895μg/L,最大吸收波长为590nm.用该方法测出市售板蓝根中铜(Ⅱ)的含量为1.3258mg/g,加标回收率为94.79%-97.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1%.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19-10型不锈铜焊条工艺质量问题,本文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采用HOCr14型焊芯,配合含有多量合金粉的药皮,制成高效E0-19-10-16型不锈钢焊条。应用电子扫描、屯弧参数分析等手段,对焊条熔敷金属的均匀性,熔滴过渡形态和工艺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使用飞利浦16层螺旋CT平扫和对比剂增强扫描检查,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三维成像。结果1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MSCTA及MPR、MIP、VRP等重建处理后可显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叶动脉、段及业段肺动脉。受累动脉9支,其中肺动脉分支栓塞者4例,肺段及段以下栓塞苦8例。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FA)的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和完全阻塞。结论16层螺旋CTA诊断肺动脉栓塞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田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胃壁及粘膜改变。结果18例均为B细胞起源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呈弥漫浸润型11例,肿块型5例和节段溃疡型2例。16层CT平扫示肿瘤密度均匀14例,不均匀4例,16层CT增强扫描示病灶呈轻、中度均质增强16例,溃疡形成后增强不均匀2例。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特征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歇尔法是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控制手段,但它属于经验方法难以保证路面后期性能,而superpave法则致力于达到最佳的路用性能,根据工程实例,本文详细说明了马歇尔法与superpave法在上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校核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7):80-80
●3月16日中国科学院网站报道,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江雷研究小组成功制备出具有内部通道数目可控的多通道TiO2微纳米管。  相似文献   

18.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9):77-77
4月16日科学网报道,美国能源部Ar-gonne国家实验室以及Notre Dame大学的科学家们成功地利用X射线散射技术分析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Haemoglobin A2: alpha-2-delta-2-16 glycine--arginin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 W Ball  M J Meynell  D Beale  P Kynoch  H Lehmann  A O Stretton 《Nature》1966,209(5029):1217-1218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