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材无模拉伸壁厚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上限法对管材无模拉伸时壁厚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管材无模拉伸时壁厚变化与拉伸管材外径、内径及断面减缩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管材无模拉伸壁厚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管材无模拉伸时壁厚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材无模拉伸时,管材壁管之比、内径之比、外径之彼此成正比。且当相对厚度足够小时,其比例系数K1,K2,K3均接近于1。另外,冷热源间距对管材壁厚度变化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管材无模拉拔变形时壁厚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管材无模拉拔时壁厚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确定了管材无模拉拔时壁厚变化经验公式。实验结果发现,管材无模拉拔时,壁厚变化t_f/t_0与D_(if)/D_i,D_(0f)/D_0,(1-R_S)~(1/2)的值成正比。对于薄壁管材(当t_0/D_0<0.1)无模拉拔时,比例系数等于1,即K_1=K_2=K_3=1。  相似文献   

4.
管模间隙对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BAQUS/Explicit有限元平台,建立了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过程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管模间隙对管材数控绕弯过程壁厚变化及截面畸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管材-芯棒间隙、管材-防皱块间隙或减小管材-压块间隙、管材-弯曲模间隙可以减小壁厚减薄率;减小管材-芯棒间隙或增加管材-压块间隙可以减小壁厚增厚率,而其他管模间隙对壁厚增厚率的影响不显著;减小管材-压块间隙、管材-弯曲模间隙或增加管材-防皱块间隙可以减小截面畸变率,而增加管材-芯棒间隙,截面畸变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规律;获得了规格为Φ15.88 mm×t0.84 mm×R47.64 mm的21-6-9高强不锈钢弯管件较佳的管模间隙值.   相似文献   

5.
对锥形方管进行无模拉伸基础实验研究.探讨各种工艺参数对锥形方管外形、断面形状和锥度变化的影响,分析方管无模拉伸时断面圆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并提出减轻断面圆化程度的具体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模拉伸的方法可以加工带有一定锥度的锥形方管,锥管角精度在1.0%以内,加工后锥形方管的轮廓与控制曲线的计算结果一致性很好;方管拉伸断面形状膨胀率随着拉伸变形区宽度增大而减小;壁厚较大,断面形状膨胀率较小,当壁厚和变形区宽度都比较大时,几乎不产生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锥形管无模拉伸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对方断面锥形管外形和断面形状的影响,分析了方断面锥形管无模拉伸时影响断面形状膨胀程度的因素.结果表明,方断面管拉伸断面形状膨胀率随拉伸变形区宽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断面减缩率增大而增大,随方管壁厚增大而减小,当壁厚和变形区宽度都比较大时,几乎不产生膨胀现象.采用无模拉伸的方法可以加工带有一定锥度的方断面锥形管,加工后方断面锥形管的轮廓与控制曲线的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用激光同时测量玻璃管外径和壁厚的方法。当位于含玻璃管轴线垂直到面内的一束激光与玻璃管轴线成一定角度入射到玻璃管时,经玻璃管内、外表面反射和管壁折射后,产生了能够代表外径和壁厚的光信息,再通过光电传感器CCD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由硬件电路放大预处理与数字化后送入计算机,经过运算处理后则同时得到了玻璃管的外径值和壁厚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路灯电杆无模拉伸特种成形方法解决路灯电杆难于塑性成形的问题.在对锥形电杆无模拉伸变形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了路灯电杆无模拉伸生产工艺,给出了路灯电杆无模拉伸的速度变化模型,提出了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无模拉伸方法比传统加工方法工艺设备简单,并且由于不受模具限制,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常规加工方法难以成形的高强度、高摩擦、低塑性及长尺寸变断面管材,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焊接的温度、时间、压力对聚乙烯焊接管材焊接处的拉伸性能的影响,得出了110mm聚乙烯管材最佳焊接条件为加热时间96s,加热温度210℃,焊接压力0.20MPa。进一步探讨不同壁厚管材及管材与管件之间的焊接,获得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以期更好的指导焊接施工。  相似文献   

10.
张煜 《科技资讯》2013,(23):67-68
现代制冷行业用铜管正超着小外径、薄壁厚、瘦高齿方向发展,对圆盘拉伸机生产的光坯管的壁厚均匀性及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设计改造了原¢2200倒立式圆盘拉伸机的配套模具盒(MRB专利)。  相似文献   

11.
管材绕弯变形的理论与实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管材绕弯成形的受力与变形特点,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应用塑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绕弯的主要工艺参数对成形后管材壁厚变化及截面椭圆度的影响,结合实验分析了变形区不同位置的椭圆度及壁厚的减薄情况.研究表明:R/D越小,变形越大,壁厚减薄也越大,而相对壁厚t/D对壁厚减薄影响不大;另外,芯棒的尺寸及位置对壁厚减薄率及截面椭圆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风荷载作用下的风力发电机组钢筋混凝土塔筒进行计算、分析和对比,研究用钢量和用混凝土量随着塔筒壁厚和塔筒外径变化的规律,解决塔筒优化设计问题.方法根据规范规定的环形截面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塔底外径6 m、7 m、8 m、9 m、10 m、11 m,塔筒壁厚200 mm、300 mm、400 mm、500 mm、600 mm时所需钢筋用量和混凝土用量及其材料总造价.结果混凝土用量随着壁厚和外径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而钢筋用量和总造价随着壁厚和外径的增加呈非线性变化.结论在满足规范要求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塔筒塔底外径11 m、壁厚200 mm时,材料总造价最低.  相似文献   

13.
合理锯截提高竹材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毛竹材外径、壁厚及离地高度三者对应关系的实测,应用回归方法得到毛竹材壁厚与竹材外径、离地高度两因子间的回归方程式,经检验符合要求,应用此回归方程式,以胸径为10cm的竹材为例进行了不同锯夫方案竹材壁厚利用率的计算,通过比较评定,得到了适合生产要求、竹材利用率较高的锯截方案。  相似文献   

14.
超声导波频散特性与管材内径-壁厚比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自由管材的情况下,对于内径-壁厚比变化对管材中较低除阶纵向导波模式频散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管材中导波的频散特性与内径-壁厚比有关;当内径-壁厚比和频厚积较小时,内径-壁厚比的变化对低阶导波模式的频散特性有较大的影响,但随内径-壁厚比和频厚积的增加,这种影响将减小,另一方面,内径-壁厚比对导波频散特性的影响随导波模式阶次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在不同模角下不同外径的实心轴当变形程度不同时单位挤压力的变化,利用Origin软件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在模角为8°、12°、16°、20°时单位挤压力随着实心轴外径和变形程度的不同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误差范围,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最佳模角的寻求方法,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文中提出一种用于描述中空吹塑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求解吹塑型坯的形变规律、形变速率、壁厚分布、型坯内部的压力变化规律等.提出了意义明确、形式简单的动力学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实验研究方法.利用该模型可以完成型坯的优化设计、工艺参数的优化、制品壁厚均匀性分析、以及材料拉伸效果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17.
在自制的无模拉伸机上,研究了无模拉伸温度场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无模拉伸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提出以被拉伸线材的最高温度、内部与表面层的温差及变形区轴向温度梯度作为反映无模拉伸温度场形态的特征参数。实验和分析表明:加热线圈和冷却装置的移动速度的增大,使拉伸温度下降,变形区的轴向温度梯度减小。而变形程度的增大,加热线圈与冷却喷嘴间距的减小,使无模拉伸温度下降,增大变形区的轴向温度梯度。在高频感应加热条件下,导磁性材料的拉伸温度受加热线圈和冷却装置的移动速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Ti-Ni形状记忆合金在不同温度、应变率和应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单向拉伸和热胀形试验研究.采用单向拉伸试验,分析了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变化对材料流动应力及塑性成形的影响.通过热胀形实验,研究了压力,保压时间及凹模直径对成形性能的影响.发现成形件高度主要受压力影响,而凹模直径则对壁厚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确定锥形管无模拉伸速度制度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模拉伸是一种金属柔性塑性加工方法,它的应用消除了常规拉拔过程存在的缺陷,使轴向变断面制品的拉伸成形以及难变形材料的成形加工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在分析锥形管无模拉伸的变形机制及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锥形管无模拉伸速度或冷热源移动速度的理论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实验研究证明,提出的速度模型较好地表达了无模拉伸速度变化规律,可用于确定有关的速度制度.  相似文献   

20.
尺寸预测是管材在挤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有限元模拟软件Deform分析了在成形过程中各个参数如入模锥角、摩擦系数及毛坯厚径比等参数对试件的相对伸长量及相对壁厚增量的影响.从模拟结果中找到各个参数与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