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素质"即"与公民资格相适应的素质"。从公民学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公民素质包括政治品格、规范认知、参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当代,要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需要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对大学生实施规则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有序参与的能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进程及方向.根据调查分析,大学生在就业、人际关系、情感三个方面的幸福观都存在若干问题,高校教育应从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择业观念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与集体道德意识及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三个方面做出应对,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及科学技术的水平提高大力推进了各生产行业的发展,较大地提升了公民的生活水平。在享受这些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应重视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自然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因此应积极树立起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保证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避免环境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本文就提高公民环境保护的意识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实际的应用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会与大学生道德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道德建设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网络时代来临引发了大学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意识和伦理精神的巨大变革,传统道德失范问题严重。面对其负面影响,应主动迎接挑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开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权利意识,是指特定的社会成员对自我的利益与自由的认知、主张和要求,以及对他人认知、主张和要求、利益与自由的社会评价.从概念可以看出,公民的权利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公民要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作为公民其自身所依法享有的权利;另一方面,是指公民在行使权利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不得侵犯他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生博客道德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鉴别素养、道德自律素养、文明诚信素养和社会责任素养等,树立良好的博客形象,推动网络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种培养现代人的活动,而现代人在现代国家中的角色就是公民。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化,培养公民应成为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表述。公民既是现代教育的立足基点,也是现代教育的旨归。公民教育的实质是提升人的素质,实现现代国家的良性运转,它是达成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表现出很多新特点和问题。历史经验表明,新时期公民政治参与需求急剧增长与我国现有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其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引发无序政治参与的激增,而无序政治参与的泛滥必然会阻碍经济发展、危害社会稳定。因此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就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网络成瘾行为、网络依赖症、浏览、传播黄色信息等问题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越来越突出。强化道德引导,加强社会监管,积极提倡建立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是抑制或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校园网络行为和网络道德问题现状的探讨,提出加强对校园网络行为的规范和网络道德意识的建设,加强对不文明、不健康的上网行为的监督和监管,解决网络道德现实问题,从而使校园网络更好地为大学生所用,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