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备战铁矿是西天山阿吾拉勒铁铜成矿带上典型的铁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与伊犁微板块对接部位。湖北大冶铁矿位于鄂东南地区,淮阳山字形构造弧顶西侧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次级构造的复合部位,是我国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本文通过对于备战铁矿与大冶铁矿区域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比分析,认定备战铁矿在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与大冶铁矿十分相似,并且在成因方面与矽卡岩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高职地质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数学基础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例,对“两课”(数学基础课与地质专业课)教学融通进行了实践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两合”(整合数学与地质两课教师力量、联合开发地质专业数学应用案例)和“三通”(联通数学课与地质课教学内容、融通数学课与地质课教学方法、贯通数学课与地质课任务案例)的教学融通新方案.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融通方案可以顺利实现数学基础课与地质专业课两课教学的有效对接,提高两课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磁化率测井是金属矿特别是在铁矿区开展的一种普遍、高效的地质勘查方法,主要作用是提供当地岩(矿)石的磁化率参数、划分钻孔岩性剖面、推算铁矿石的品位。特别是在定量划分磁性矿层、确定矿与非矿界限、修正岩芯编录剖面方面能起到独特、快捷、有效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是地理科学教育的关键所在,地质地貌学又是地理科学的专业基础课.在分析地方院校地质地貌学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堂案例教学、课内实验、野外实习、在线学习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移动互联时代的线上与线下、课堂与课余、校内与校外的时空互补.  相似文献   

5.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创建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理论教学中,提出并实践了"五四三"教学模式:预习-精讲-讨论-设计-验证的"五步教学法",基础理论层次、CPU层次、存储层次、外围设备层次的"四层次"教学内容体系,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原理与设计相结合、部件与系统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组织原则.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以验证为主的课内实验、以设计与综合为主的课程设计和以创新为主的课外"大学生创新实验"三环节,环环紧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硬件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三十里营房一带的玉石矿开采历史较为久远,笔者经过近几年在三十里营房一带开展的玉石矿带预查工作,对玉石矿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及成因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三十里营房一带玉石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总结,以指导该区域今后的玉石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形态、产状、品位以及矿石类型、矿石质量特征介绍,分析研究了矿区地层、构造、矿(化)体蚀变带分布特征以及与成矿的关系,总结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提出了在该区寻找大中型铁矿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是摆在各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搞好教材建设、重视素质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乔东平  李浩  罗国富  马军 《河南科技》2013,(15):255-256
针对目前CAD/CAM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在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介绍了影响改革和创新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赠与合同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赠与合同的法律性质及与之相关联的撤销赠与的条件和法律后果、受赠人范围等问题,必须依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得到准确解释。赠与合同采诺成合同说才符合合同法的立体本意,而且合同法规定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的同时,赋予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和法定权,与实践合同说特殊途同归。此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纳入受赠人范围。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4全国第1次经济普查数据,用主成份分析法,构建了一个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对嘉兴制造业内部30个行业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稻作区蜘蛛群落组成与分布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中国水稻所的“中国水稻种植区划”分区系统,按水稻分区研究了蜘蛛群落组成及其优势种的地理分布特点。在全国六大稻作区内设82个样点,以水稻抽穗期作一次性调查,所获标本经鉴定,计有21科,74属,163种,优势种蜘蛛8科,12属,26种,稻作区及稻作亚区之间,蜘蛛及其优势种蜘蛛科的变化不大,属的变化明显,种的变化最明显,稻作区蜘蛛及其优势种类群,总分布趋势是从南向北逐渐递减,其中种数最多的亚区为“Ⅰ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Ⅱ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Ⅲ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最少的亚区为“Ⅴ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Ⅴ2,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与“Ⅲ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相似文献   

18.
19.
对矩阵实特征值界的估计,本文推导了一些与迹有关的不等式.  相似文献   

20.
运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对我院体育专业男生短跑运动成绩的提高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探讨其内在联系和科学规律,为短跑教学与训练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