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网络成瘾行为、网络依赖症、浏览、传播黄色信息等问题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越来越突出。强化道德引导,加强社会监管,积极提倡建立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是抑制或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与大学生道德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道德建设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网络时代来临引发了大学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意识和伦理精神的巨大变革,传统道德失范问题严重。面对其负面影响,应主动迎接挑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开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刘志杰 《河南科技》2013,(10):268-269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生在网络交往中出现了众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就其网络伦理失范的表现及原因,从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及其资源优势的角度着手,深刻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网络伦理行为调控的优势及途径,对规范当今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迪 《河南科技》2005,(23):9-10
据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的网民总数已逼近1亿.其中,21.4%为在校大学生.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为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同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日渐凸现,已经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张迪 《河南科技》2005,(12):9-10
据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的网民总数已逼近1亿。其中,21,4%为在校大学生。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为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日渐凸现,已经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化是人生必然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要受到个人心理发展、社会活动方式以及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文化群体、环境群体,其道德社会化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渊源,在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社会化以及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网络道德就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逐渐形成的道德网络的特点和规律,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氛围、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网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面对新形势,理性地审视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网络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高校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论述了发展主体性道德教育是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现代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探讨了提升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着虚假的道德冲突与真实的道德冲突。虚假的道德冲突来自于教师道德教学的需要,利于学生系统获得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知;真实的道德冲突则是源于学生自身道德成长过程,在社会环境中增强了道德主体的参与度,是实现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真实的道德冲突的出现是学生道德成长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不可回避的,更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面对道德冲突时,教师应该是“沟通者”、“引导者”,利用冲突的道德教育价值,促进学生道德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对广东省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调查和个体控制点归因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不同个体控制点与网络成瘾程度的状况及其关系,并从个体控制点角度对心理干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