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恐龙虽然在地球上已经灭绝,但是仍然吸引着人们关注。很多小朋友喜欢恐龙,很多古生物学家毕生研究恐龙。为方便研究,古生物学家将广义的恐龙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不久前,中国、美国、加拿大科学家团队在缅甸北部发现一块形成于白垩纪的琥珀,它有约9900万年历史。团队通过大视场、高分辨率3D成像,获得了隐藏在琥珀内部的头骨图像。这块颅骨保存完整,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2016,(5)
正近日,以我国古生物学家邢立达为首的研究团队在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古鸟类的翅膀,保存的标本和其生前的样貌几乎一致。这两件标本跨越了将近1亿年的时光,也让人类第一次这样细致地观察到已经灭绝了数千万年的反鸟类。同为恐龙的后裔,反鸟和现代鸟类互为姐妹类群,了解它们对于我们理解鸟类的演化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在新一期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琥珀中发现了很可能是属于一只小型恐龙的尾巴,这是首次在琥珀中发现非鸟类恐龙标本。中国地质大学的邢立达等人报告说,这块在缅甸发现的琥珀,其中含有一根长度接近4厘米、包含8节椎骨并带有羽毛的标本。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2017,(2)
正本刊2016年第5期刊发了冉浩的《封印在琥珀中的鸟翅膀》文章,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所在的研究团队又有了新发现——在一块距今约9 900万年的琥珀中发现了一条恐龙的尾部!这项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博士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的瑞安·麦凯勒教授领导。为了认识恐龙羽毛掩盖下的尾椎结构,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研究员白明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古生物学家不仅对保存完整的恐龙骨架感兴趣,事实上,关于恐龙的任何一点儿蛛丝马迹都令他们着迷。如果古生物学家发现了恐龙的脚印、恐龙蛋,甚至是一颗不起眼的牙齿,他们同样会激动地跳起来。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2017,(3)
正研究人员在琥珀中发现了一小截恐龙尾巴,上面还保存着栩栩如生的羽毛!由此证实了世界上的确存在过带羽毛的恐龙,现今鸟类正是由这类恐龙间接而缓慢地演化而来的。此外,研究人员还尝试分析恐龙尾巴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希望为化石的蛋白质分析提供依据。近些年,关于缅甸琥珀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如在琥珀中发现了样子古怪的陷阱蚂蚁、全新的昆虫类群——奇翅目以及反鸟类的翅膀  相似文献   

7.
《科学世界》2015,(2):112
<正>提起琥珀,很多人都会想到1993年上映的科幻冒险电影《侏罗纪公园》,它讲述的是科学家们从保存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血液中,提取出恐龙的遗传物质,再用生物技术让已经灭绝的恐龙复生。电影放映之后,曾在全世界掀起一股"恐龙"热潮。据说,直到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上映之前,它都保持着最高票房的纪录。  相似文献   

8.
恐龙变形记 对呀,既然猿猴可以进化成人类,那恐龙也就完全可以变成“恐人”呀!这不,古生物学家研究了一些恐龙时代晚期的化石后发现,这些大块头们竟然真的慢慢在向哺乳动物演化。也就是说,恐龙要是没灭绝,它就很可能像人类一样进化着,最后变成拥有大智慧的“恐人”。  相似文献   

9.
Q&A     
正Q:我们能够从琥珀中提取基因来复活恐龙吗?A:随着电影《侏罗纪世界2》的热映,复活恐龙再度引起热议。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保存在琥珀里的蚊子吸的血中提取基因来复活恐龙,有可能成真吗?近年来,确实在距今9900万年的白垩纪缅甸琥珀里发现  相似文献   

10.
《科技知识动漫》2011,(3):22-22
“恐龙”这个名字是由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于1842年正式提出的。欧文是一位杰出的古生物学家,他在中生代爬行动物方面的知识相当渊博。在对恐龙化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他认为这类动物与所有已知的动物都不同,理当给它们起一个独立的名字。考虑到它们的牙齿、利爪、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2021,(4)
正2010年,古生物学家成功复原了中华龙鸟的颜色,自此之后,古生物学家便掌握了还原恐龙颜色的诀窍,那就是黑素体。黑素体是黑素细胞中的色素颗粒,普遍存在于鸟类的羽毛和哺乳类的毛发中。羽毛和毛发的不同颜色正是黑素体分布排列不同的结果,所以黑素体成了复原恐龙颜色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世界》2008,(5):10
4月10日,中德古生物学家在恐龙足迹化石群现场宣布,在盆地都善地区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群,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群。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都善县以东约30公里处,一堵壮观的“恐龙脚印化石墙”呈现在茫茫戈壁上。“化石墙”主要露出部分高约3米,长近百米,上面的恐龙脚印大部分密集排列,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媒体报道,地理学家发现,大约2.75亿到1.75亿年前,地球上的氧气仅相当于现在海拔1.4万英尺处的氧气含量。古生物学家们根据这个结论,重新对恐龙的生理特征进行研究。他们发现,恐龙的呼吸系统“工作”效率特别高,这使得它们适应了当时的生存环境,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独霸  相似文献   

14.
正6600万,当然,有时候是6500万(用哪个取决于古生物学家的意见),是个非常脸熟的数字,即使在一个月才见一回的《小哥白尼·趣味科学》杂志上,你也经常可以看到它。之所以如雷贯耳,是因为很多人都知道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只是最后一批恐龙消失于地球的日子。事实上,在那之前,恐龙不只"灭绝"过一次。灭绝是常事儿对情感丰富的人类而言,"灭绝"是个令人伤感的黑色词汇,但在大自然面前,它就像树叶凋零、季节交替一样稀松平常。早在恐龙还没能登上地球舞台之前,许多动物就已经灭绝了。比如,你一定听过的三叶虫,或许听过的盾皮鱼、棘鱼,以及八成没听过的兽孔动物。通过化石挖  相似文献   

15.
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远古垃圾!比如说各种丑陋的动物骨头,或是恶心的恐龙粪便化石……古生物学家们用现代科技对这些上了年头的垃圾进行分析鉴别,使生活在几亿年前的远古生物的真面目再现人们眼前。噢,简直拉风透了!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恐龙,古生物学家还有很多不甚了解之处——但基于目前已经了解的情况来看,研究和观测这些生物似乎是很有趣的,它们似乎有着长得令人惊奇的寿命和极快的奔跑速度……1博尔特跑步的速度是44公里每小时,而霸王龙的最高时速为29公里每小时,因此它可以轻而易举地跑在霸王龙前面——至少在短距离奔跑时是这样。霸王龙虽然赶不上汽车,但抓住大部分人类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相似文献   

17.
崔倩倩 《科技馆》2007,(2):29-31
神秘恐龙馆 参观者将化身为古生物学家来探索这史前猎食动物与被食动物的世界。十余只完整的恐龙模型安置在爱德华·圣约翰(Edward St.John)大厅——即神秘恐龙馆的所在地。四处游览一番,便能看到各种洞穴,露天实验室,挖掘现场等考古探索区域,一览无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因电影《侏罗纪公园3》收获了大批粉丝的棘龙(Spinosaurus aegyptiacus)在古生物研究领域的人气一直有增无减。这主要是因为棘龙的形象曾经历过重大的修改,被认为是唯一能在水中生活的恐龙。早在2014年,古生物学家Nizar Ibrahim就在Science上发文称,棘龙后肢短粗,躯干细长,牙齿形状适食鱼类,是一种半水生恐龙。由于当时找到的骨骼化石位置分散,有人质疑化石并非来自同一只恐龙。2020年4月29日,Ibrahim凭借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山东诸城白垩纪恐龙化石发掘现场,研究者们屏息等待着。随着一块"w"形恐龙骨骼化石完全露出地表,世界角龙的研究随之迈进一个新的里程——这块化石,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古生物学家徐星认定,是一种此前从未被发现过的大型角龙科的颈盾化石。随后,在这块化石附近,又发现了一块角龙的头骨化石。经研究,这两块化石同属于一个角龙的个体。古生物专家将这一角龙的新种类命名为诸城中国角龙,时代为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接近于恐龙灭绝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是我国省名中唯一带有“龙”字的.有趣的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件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就来自黑龙江畔的嘉荫大地.由于这里含恐龙地层的时代为晚白垩世的中-晚期,其恐龙家族的组成及灭绝原因备受瞩目. 1902年,我国的第一件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在黑龙江省北部靠近黑龙江的嘉荫县被发现.从此,嘉荫乃至黑龙江地区的恐龙研究一直得到古生物学家们的格外关注.由于嘉荫及其周边含恐龙地层的时代属于晚白垩世的中-晚期,因此,这一恐龙动物群成为我国目前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恐龙家族.这里发现过哪些类型的恐龙?它们最后为何灭绝?以及嘉荫的白垩纪-古近纪(简称K-Pg)界线是怎样确定的?下面就为大家做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