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是深海生命的"绿洲"。专家表示,目前国际上发现现代自然鲸落不足50个,其中,在我国发现的鲸落仅1个,也就是此次我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海域发现的那个鲸落。  相似文献   

2.
<正>4月11日,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返回上海,结束了历时161天的科考旅程"。雪龙"号本航次安全航行3.1万海里,在罗斯海鲸湾水域雪龙船抵达最南纬度78°41′,刷新了全球科考船舶在南极海域到达的最南端纪录,获取了大量航海数据和资料,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凡尔纳与海     
正古人常常借咏海来抒发感情,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给人一种静谧、神秘的感觉,吸引我去揭开它的面纱。我翻开《海底两万里》,跟着作者去探索海底世界。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踏上了追捕传说中的"独角鲸"的征途,在和"独角鲸"对抗的过程中,三人游到"独角鲸"的背上,发现了"独角鲸"的真面目——一艘由人类制造的  相似文献   

4.
黔人南极行     
正2014年2月8日,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的一大重要任务圆满完成,我国极地考察史上又添新的里程碑。让我们跟随"贵州籍南极科考第一人"谢晓尧教授的脚步,踏上科考之旅,一同去探索南极的美丽与神秘,去展望南极科考带给我们的美好期许。(本期"科学视点"得到了谢晓尧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5.
正"在第32次南极科考中,"全地虎"能否经受住南极恶劣自然条件的挑战,向人们彰显它作为"南极之王"的王者风范?"北京时间2015年12月4日,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经过近1个月的长途跋涉后,抵达南极圈,正式启动了对南极的第32次科考。与此前31次科考不同的是,此次随同"雪龙号"以及277名科考队员一起踏上南极的,还有一款"秘密武器"——贵州产我国首款自主研制  相似文献   

6.
继"雪龙号"之后的第二条极地科考破冰船和"大洋二号"远洋科考船建造项目有望在2009年启动,我国海洋科考两大领域"一船独舞"的局面即将结束。这是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海洋厅局长会议上透露的。  相似文献   

7.
科普中国     
<正>国内史上最强科考启航8月28日上午,中国最先进的科考船"向阳红01"离开青岛码头,开始环球科考。这将是目前中国水平最高的一次环球海洋科考,也是首次整合大洋科考和极地科考的航程。19世纪,英国"挑战者"号为期4年的环球科学考察,奠定了海洋学的基础。"向阳红01"此次环球综合科考,主要集中在  相似文献   

8.
科考与柳永     
吕雁 《科技资讯》2008,(8):174-174
在仁宗朱批"且去填词"后,柳永科考入仕之路似乎是到了尽头,然而生性放浪不羁的柳永却没有放弃,坚持把科考进行到底。为何潇洒的柳永在科考这件事上如此不潇洒?这还得从科考制度本身说起……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成果,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及昆仑站之后的第4个南极科考站。2015年,中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的建设也即将启动。泰山站:把科考能力"前移"数百公里泰山站得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象征"坚实、稳固、庄严、国  相似文献   

10.
《少儿科技》2015,(2):8
<正>固定翼飞行机器人、旋翼飞行机器人、冰盖漫游机器人,如今,由这三员"大将"组成的我国极地科考机器人兵团正在寒风刺骨的南极内陆进行探测。这也意味着我国极地科考机器人首次从实验阶段转入应用阶段。三员"大将"均能耐受零下40℃的低温,且携带了高科技"秘密武器"。两种飞行机器人  相似文献   

11.
视觉     
<正>7月11日,中国自主建造的专业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长兴岛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雪龙2"号交付后,将开展船载科考设备调试等工作,计划今年下半年与"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开启我国"双龙探极"格局。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头饿扁的巨鲸,合上了它那张血盆大口,直直地坠入了海底。组团觅食的盲鳗、睡鲨等海洋动物,从四面八方闻讯而来,一猛子扑向鲸尸,风卷残云一顿狂吃——以前瞅见巨鲸只有逃之夭夭的份儿,此刻终于能"一雪前耻"了!干掉软组织享用时间:4~12个月盲鳗:多亏了灵敏的嗅觉和触须,我们能在第一时间感知到鲸尸的坠落,蜂拥而至抢占先机。海底营养太过匮乏,终于等到这顿饕餮大餐,来满足我们饥肠辘辘的胃。我们凭借吸盘吸附在鲸尸上,开始大快朵颐这餐"人间美味"。我们食腐动物一族的目标是——将鲸尸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陆地上长角的动物不为罕见.海洋中有没有长角的动物呢?答案是没有.那"一角鲸"不是有一支"角"吗?原来这是一种误会,"一角鲸"头上长的不是角.一角鲸只生活在北冰洋,雌鲸身长约四米,体重约九百公斤;雄鲸身长约四点七米,重约一千六百公斤.捕食乌贼、鱼、虾、蟹等.出生时,它的体色是深蓝色,以后逐渐变浅,至性成熟时.腹部变为白色,背面黑色,老年时则全身呈白色.  相似文献   

14.
鲅鲸系海洋中型底栖鱼类,通常潜伏于海底泥沙之中。中日两国人民将主要分布于我国与日本近海一带的黄鲮鲸和黑鲅鲸统称为鲮鲸。相传以往我国渔民见其形态丑陋、不会伤人,认为其食用价值低下,往往不作为捕捞对象,它们于是得以长期在海洋中安定生活并健康成长,故渔民称其为鲮鲸(与“安康”谐音)。  相似文献   

15.
正好消息!"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10767米,万米深海已不再是我国海洋科技界的禁区。"海斗号"由我国自主研制,长850毫米,宽400毫米,高1200毫米,重260千克,看起来就像一颗胶囊。6月到8月,在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活动中,它下潜7次,其中有5次下潜深度大于8000米。不仅如此,它还是我国首台下潜深度超过万米并进行科考应用的无人潜水器。  相似文献   

16.
关于鲸虱的研究,在我国尚未见有报道。Lutken(1873)曾记述鲸虱3属11种。1955年Margolis与Bowman相继分别创立了两个新属Neocyamus与Syncyamus至目前全世界报道的鲸虱科Cyamidae共有5属16种。(即Cyamus 12种,Isocyamus,Neocyamus,Platycyamus及Syncyamus各1种。)  相似文献   

17.
科普视窗     
<正>贵州产我国首款极地全地形车赴南极科考11月7日,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我国首款极地全地形车,与由277名队员组成的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一起从上海出发,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该车适用于雪地、沙漠、滩涂、戈壁、山地、水域等各种复杂地形,最高行驶速度可达60公里/小时,水中行进速度为5公里/小时。这款专门为南极考察研制的中国制造"科考重器"的成功研发和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极地考察重大装备国产化达到新的高度,在中国极地考察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大翅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亦称座头鲸,隶属鲸目须鲸亚目须鲸科大翅鲸属。大翅鲸在全球均有分布,我国海域亦有其踪迹。它们主要以极地水域的磷虾为食,到热带或亚热带水域繁殖,通常每年迁移约25 000千米。繁殖期间靠储备的脂肪生活。大翅鲸的外形非常有特点:鳍肢特别长,可达体长的三分之一,为鲸类之最;头部、吻部和  相似文献   

19.
擅写军旅小说的李存葆,其散文中的鸿篇巨制《鲸殇》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蕴和独特的艺术魁力.本文认为,《鲸殇》是一部德行反思史: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掠夺史、野蛮史;《鲸殇》文本中,知识性、趣味性、历史性、使命感、忧患意识使作品表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在艺术上也属臻鼎之作.这些都表现出《鲸殇》不愧为"巨型叙事"之代表作,暗合了大散文大气和大器这一不可动摇的审美砝码.  相似文献   

20.
黑露脊鲸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分布于北半球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南半球的水域,是数量相当稀少的鲸种,尤其在我国黄渤海海域内的记录就更少见,是鲸类中趋于绝灭的一种。这种鲸随季节变化而进行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