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对RFID技术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前RFID认证协议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Hash函数的RFID双向认证的协议.协议采用随机数与动态ID结合的双向动态认证,通信认证过程加密.与同类型协议对比分析表明,该协议可以有效抵御非法读取、位置跟踪和重放等安全问题,同时能够满足标签低成本的需求,并且有着更优的执行性能.  相似文献   

2.
闫闪闪 《科技信息》2011,(20):I0090-I0090,I0088
本文在现有低成本RFID安全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增强型的低成本RFID安全认证协议。新协议在读写器中加入了随机数发生器,采用ID动态刷新机制和双向认证模式,使得新协议能够有效抵抗非授权访问、假冒攻击、重放攻击、DoS攻击等安全攻击,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认证协议的可用性。对改进后的协议安全性的理论分析表明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而且可以在低成本RFID系统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对融合物理层硬件信息与应用层协议的射频指纹(Radio Frequency Frgerprints,RFF)进行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认证问题,发现射频指纹RFID认证协议中存在的安全缺陷,对其进行改进.改进协议在融合RFID标签射频指纹的基础上进行挑战与应答.并进行RFID标签检测、存储与声称射频指纹的比对.性能分析与BAN逻辑形式化证明的结果表明,改进协议克服了原有缺陷,具有对抗有关RFID标签克隆攻击的能力.实现了RFID系统的高强度认证.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无线射频识别(RFID)安全协议的数据去同步化攻击问题,对串空间模型进行了扩展,引入了分析RFID安全协议数据去同步化攻击的能力,并给出了数据去同步化攻击的判定定理.在扩展的串空间模型下,对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基于哈希函数的RFID安全协议和一个无需后端数据库的RFID认证协议进行了分析,发现了针对这2个RFID安全协议的数据去同步化攻击,该攻击破坏了协议的可用性.分别对这2个RFID安全协议进行改进,改进后的RFID安全协议克服了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抵御数据去同步化攻击.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RFID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设计一种基于Hash函数的改进的RFID双向安全认证协议,并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BAN逻辑分析和非形式化分析,然后对该协议的时间性能、空间性能进行计算.通过分析和计算表明,新设计协议能够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双向认证,有效解决现有协议的所有安全性问题.并且对标签造成的计算量、存储量不大,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安全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6.
徐艳玲 《科技资讯》2014,12(24):38-38
针对现有的一些RFID安全认证协议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认证安全协议.该协议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好的特点.最后通过实验仿真来验证所提协议的性能,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提供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RFID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物流产业和供应产业,针对RFID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散列函数的安全认证协议在RFID系统中进行应用,能够在兼顾RFID系统计算能力的同时,有效确保RFID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环境下RFID电子标签通常具有明显的群组特性,传统单标签认证协议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标签的群组特性对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广义逆矩阵,以合理平衡安全和标签的成本为原则,设计了一个符合EPC Class1Gen2标准的组证明RFID协议GIM-GP,并从安全性、匿名性、离线性、独立性和高效性五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该协议具有处理群组标签认证的能力,为物联网环境中低成本标签的群组认证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现有的典型RFID认证协议的效率与成本,针对数字化图书馆RFID认证协议的高成本问题,提出一个低成本的RFID认证协议。方法通过去掉标签中的随机数模块,然后利用阅读器存储能力强、存储随机数模块来确保发出消息的新鲜性。结果该低成本RFID认证协议仅使用一对提前预约好的密钥对,降低了标签的硬件成本和计算能力。结论通过BAN形式化分析,该协议达到了预期的安全协议的认证目标,非常适合于低成本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轻量级RFID系统中基于Hash函数认证协议安全性及计算成本等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目前该类协议存在的安全缺陷和计算成本。通过对协议的改进,提出了一种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在满足同等安全性能的条件下,减轻了标签的计算成本,提高了标签的计算性能,并通过BAN逻辑形式化证明了协议的安全认证过程。通过51单片机与天线模块仿制电子标签进行实验,从安全性、隐私性、协议性能等因素与其他基于Hash函数的协议比较。实验表明,本协议认证过程时间更短,并当数据库标签数量越多,改进协议的计算成本优越性较其他协议越突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用可组合的RFID搜索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对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安全搜索问题,对RFID搜索协议的安全需求进行了分析.基于通用可组合模型,提出了RFID搜索理想函数.利用伪随机函数原语,设计了一个轻量级不需要后端数据库的RFID搜索协议.该搜索协议安全地实现了搜索理想函数的功能,能够满足隐私保护、匿名、不可追踪、防窃听攻击和并发安全性等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RFID认证协议本身的安全性问题,分析了最近提出的几个协议的优缺点,给出了它们在一些安全特性上的比较,结果表明它们在某些方面都存在一些安全漏洞。通过对协议研究和分析,表明目前提出某些认证协议没有达到RFID系统的安全需求。只有通过更加有效的方法,才能设计出完全可靠、安全和高效的安全协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RFID标签搜索过程中产生的安全与隐私问题,设计了一个轻量级无服务型RFID安全搜索协议.通过严格时间戳的方式对移动读写器的时间权限进行管理,提出松散时间戳和HASH函数相结合的方式对无线信道进行安全防护,其利用HASH函数的单向性保证了协议消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利用碰撞原理实现了可调节的隐私强度及搜索效率.在UC框架下证明了协议满足通用可组合安全性,使得协议可运行在并发环境当中,在标准安全模型下证明了协议满足抵抗重放、去同步、跟踪及匿名性等攻击方式,提出的搜索协议具有强安全性和强隐私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NTRU公钥密码系统的RFID通信安全协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使用NTRU公钥密码系统建立RFID通信安全协议。通过使用构造随机化函数对NTRU公钥密码系统的明文进行动态、随机化映射,使由其映射后的明文具有了动态、随机分布的特性,实现了对明文信息的隐蔽,抵御了对明文信息特性的统计,致使攻击者对所得信息及信息来源无法区分和识别。由此设计的安全协议不仅满足了RFID通信安全协议要求的保密性、认证性等基本功能,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流量分析、跟踪攻击、隐私泄漏等RFID系统特殊的安全问题。同时不需要穷尽搜索,不需要密钥同步,密钥存储、密钥管理系统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5.
由于低成本的RFID标签运算能力有限,它无法支持复杂的密码算法,因此设计轻量级的安全协议尤为重要.URAP是一种基于简单位运算的极轻量级安全协议,兼有安全与隐私保护.本文详细分析了URAP协议的安全性问题,并对它做出了改进,通过增加标签端的随机数R1与阅读器的识别码RID来保护信息的传送,避免了拒绝服务攻击、完全泄露攻击与追踪攻击,有效地提高了RFID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射频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因其广泛的、安全的、敏感的应用而变得重要。基于射频识别系统的特点和信息安全需求,分析并设计了射频识别系统基于共享密钥的身份鉴别和基于流密码的数据加密传输两阶段的安全方案,有助于推动正在兴起的射频识别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基于LPN问题设计的RFID协议主要侧重于身份认证协议,较少涉及隐私识别与认证,为解决此问题,对现有的基于LPN问题设计的认证协议与实现隐私识别的认证协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总结这类协议的优点与存在的缺陷,利用RFID系统中拥有的大型存储设备数据库和伪随机数产生器,设计了一个基于LPN的具有快速识别的RFID隐私认证协议(FIP_Auth). 此外,将FIP_Auth协议与Tree-LSHB+、BAJR、MMR协议进行了效率与安全性的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FIP_Auth协议具有识别速度快、可证明的隐私性和认证性等优点,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8.
射频识别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十华  王建秋  王琼华  嵇英华 《江西科学》2007,25(4):434-437,457
射频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在国内外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简单介绍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分类,以及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外几个代表性领域的进展情况;最后,基于对RFID安全未决问题的分析和评述,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针对标签所有权转换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具备原所有者无关性的标签所有权转换协议。协议中主要包含原所有者、新所有者、标签和可信第三方四个通信实体。采用GNY逻辑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将原所有者对标签的所有权转交给新所有者;并能抵御跟踪攻击、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和去同步化攻击,保护标签信息的前向安全和后向安全,提供原所有者无关性。对该协议进行了仿真实现,获取了标签计算耗时等数据。经过与其他协议的数据进行对比,该协议中标签的计算耗时较短,适用于低成本标签。  相似文献   

20.
针对RFID系统的Gen-2类标签容量有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Gen-2标签的RFID认证协议,将标签32位ID号分为低16位和高16位,利用标签的CRC-16位生成相应校验码作为密文传输.该协议避免了已有协议在安全性方面的5个缺陷,提高了数据库查询速度、降低了RFID标签的设计成本.并利用BAN逻辑对所提出协议的目标、假设和消息传递进行形式化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该协议是安全可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