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工程系统论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工程系统论产生的必要性,全面讨论了其基本观点,包括工程系统论的若干概念和规律,工程系统论的分析和设计观,并给出了评价观.工程系统论的产生为一般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架起了一座桥梁.工程系统论为系统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系统工程则是在其指导下产生的工程技术的完整集合.工程系统论对于解决复杂系统有着旺盛的生机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大量军事文献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按照系统论所属阶段对文献作了阶段划分,分别为:原始系统观、机械可还原系统论、信息时代不可还原系统论,并对各个阶段文献系统思想进行了归纳分类,属性揭示,指出了发展趋势,提出了对号入座、加快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从经典系统论到现代系统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典系统论和现代系统论是一般系统论发展的两个阶段,经典系统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系统的整体性问题,其数学工具主要是微积分,与其相关的学科也大都处在经典阶段,其适用性也有一定限制。而现代系统论则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来说明系统,其数学工具是现代数学,并吸收了还原论的积极成果,与其相关的学科也大都发展到了现代阶段。钱学森为现代系统论的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4.
以中医和道教理论为主干组成的中国传统气论是现代人体系统论的"近亲"。它把人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活结构",在整体观、联系观、恒动观等多方面与现代系统论对生命规律的认识论有高度的一致性。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气论是崭新的,它可以为现代科学、哲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同时它又是古老的,由于本身的历史局限,使它没有走上以准确、精确为基本要求的科学殿堂。  相似文献   

5.
以中医和道教理论为主干组成的中国传统气论是现代人体系统论的“近亲”。它把人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活结构”,在整体观、联系观、恒动观等多方面与现代系统论对生命规律的认识论有高度的一致性。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气论是崭新的,它可以为现代科学、哲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同时它又是古老的,由于本身的历史局限,使它没有走上以准确、精确为基本要求的科学殿堂。  相似文献   

6.
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方法和场论原理剖析市场,将物理学上的引力场,气象学上的气象场,数学上的数量场和系统动力学上的控制反馈等研究方法运用于现代市场研究之中,创新提出市场场的概念和市场场系统论,为定量研究市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试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分析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系统范式,其本身就是系统观。通过分析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非平衡发展观,是非线性发展观,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几十年来在钱学森关心与指导下,如何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等九门系统理论中提炼出一种新的方法论形态———系统科学方法论,系统观以及系统科学哲学———系统论,作为系统科学沟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的历史进程。阐述了这种系统复杂性理论与方法对北京、哈尔滨等十个省、市、地区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规划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系统理论及其方法是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石,是认识组织运行及其管理活动规律的一把钥匙。公共行政系统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备系统的特征和演化机制,本文认为,系统的问题必须以系统的方法进行解决,因此针对澳门公共行政改革当前的处境,本文提出采用系统论(System Theory)的观点和方法,从系统论的目的性、突变性、整体性、生态性等层面,对澳门公共行政改革的路径进行更深入地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运用现代系统论的原理 ,研究毛泽东著作中的系统整体思想、系统关联思想、系统过程思想、系统有序思想和系统飞跃思想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战机的导引及其控制律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春泉  倪世宏  吴文海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7):999-1001,1011
借鉴导弹导引理论对现代战机的导引机理进行了探讨,推导出一种基于时间最优的飞机导引控制律。与导弹导引侧向加速度作控制指令的常规方法不同,该控制律直接采用航迹角作控制变量,即借助拦截末端的几何关系获得末端视线角,末端视线角与当前航迹角的误差作为控制量,实现导引控制。仿真表明:应用此导引律,导引时间最短,轨迹最平直,适用于载机导引控制。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现代战机导引系统的功能、结构与工作方式。对追踪导引建模之后,假设目标机动轨迹可知,应用最优控制理论,通过巧妙的数学推导和数值计算,研究了追踪时间最优的导引律。针对具体工程实现时理论设计求解中数值计算误差的客观存在,又应用预测控制分段计算、滚动优化的思想,对最优导引律作了进一步改进,获得了更为可行实用的优化导引律。仿真研究表明,所设计的优化导引律较各种比例导引律性能更优,捕获目标的时间更短,消耗的能量更少,并能成功应用于载机导引,为新一代战机导引系统的研制与引进飞机的国产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系统视角下的现代新型国家安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型国家安全观认为,国家安全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种综合系统,系统科学的系统整体突现原理、系统结构质变原理和系统环境互塑共生原理,是审视、解读、认知现代新型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视角、理论基石和认识原则。  相似文献   

14.
激光制导武器弹目视线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的制导原理,建立了实战情况下弹目视线数学模型,设计了弹目视线半实物仿真系统,进而建立了半实物仿真条件下的弹目视线数字模型。根据相似性原理,建立了激光光斑能量中心在漫反射屏上运动的数学模型和二轴转台角运动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证明这些数学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集成与系统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集成是具有某种公共属性要素的集合。集成与系统的辩证关系 ,是集成和集成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集成与系统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系统理论主要研究系统的一般特征、演化规律、优化技术等 ;集成理论着重研究系统的构建、重组过程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系统特性变化和系统的演化。系统理论是通过探索系统自组织和他组织规律 ,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突变 ;集成理论是通过探索集成过程规律 ,并通过有效的集成管理 ,实现系统整体功能最优。系统科学属于横断科学 ,集成理论则属于系统理论的分支 ,它既属于系统他组织的范畴 ,又属于系统工程的范畴。集成理论是对系统思想、系统理论、系统方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简论系统责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生活的现实出发,论述了开展责任教育的社会意义,并从系统学说的理念提出系统责任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看系统论与还原论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系统论还是还原论,都是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作为客观基础的,都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在方法论上的反映。还原论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性,系统论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对立性,还原论和系统论都只有局部真理性,应该将二者整合在一起,创立现代系统论,使其更好地为科学认识服务。  相似文献   

18.
Matrix perturbation theory is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high-rank line of sight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hannels in a microwave relay system.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s of channel capacity are derived based on space time block codes technique and singular values decomposition. A useful constraint for designing LOS MIMO channels is developed by the use of the condition number of the MIMO channel matrix.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hannel capacity is confirmed by the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ble to give a physical explanation of the high-rank LOS MIMO channel matrix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9.
"匀速论"是一切系统客观存在的共同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纳揆 《系统科学学报》2006,14(4):54-59,69
“匀速论”简而言之是系统匀速进化发展论。作为一个新概念,有其内涵和相应的结论。“匀速论”的提出有其理论依据——世界及其平衡理论、现代系统论原理、优秀传统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和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理论;有其实践依据——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发展观大反省和对我国经验教训的反思。“匀速论”的提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这种意义将在实践中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试图以“匀速论”概括可持续发展观暨科学发展观,或以此为其基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