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军林 《科技信息》2012,(21):401-402
粘贴碳纤维布对构件进行加固补强,与以往的加大混凝土截面或粘贴钢板相比,具有节省场地,工艺简单,基本不增加结构尺寸及自重,施工质量易保证,耐腐蚀、耐久性强等优点。采用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且降低了加固成本,既经济、又适用。作为新型补强材料的碳纤维布备受欢迎和关注,广泛应用于各类加固工程实际,以危旧桥加固居多。本文就结合2010年G212线宕昌境内阿坞桥采用碳纤维布加固补强的实践,对其所用材料、施工工艺做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旧桥的加固改造工程同其它任何事情一样,有其内在的规律,也都有一定的技巧。尽管每座桥梁的修复工程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但存在着可进行比较、评价的一般性概念,以决定采用最实用的技术。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桥梁在公路通车里程中的重要性及目前使用现状的分析,结合实际施工中的经验,就近几年自己主持加固过的桥梁中,关于碳纤维片材加固方法的...  相似文献   

3.
贾莎 《科技信息》2012,(11):432-432
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过快,道路桥梁使用超负荷,使旧桥加固工程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公路危桥约有4000余座,旧桥加固技术是一门新的课题。通过对目前我国大部分桥梁修复的实例分析,桥梁加固是维修病害桥梁、提高桥梁承载能力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本文论述了桥梁加固的常见方法及特点,给出了桥梁加固的方案选择和加固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4.
杨宏林 《甘肃科技》2006,22(12):156-158
文章总结了广州市7座旧桥维修加固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旧桥病害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桥型,综合运用了多种旧桥维修加固的方法。简单介绍了各种加固工艺流程。就目前旧桥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提高旧桥承载能力之方法,以节省工程造价,使旧桥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逗  蔡敏 《工程与建设》2008,22(1):84-85
探讨了旧桥加固技术中传统方法与新型的碳纤维加固方法,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的性能优势,以及用于结构补强与加固的技术特点,最后展望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王广伟 《科技信息》2009,(27):225-225
近年来,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在许多工程上得以应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使用碳纤维板进行加固的不多,这方面的技术资料较少。本文主要阐述碳纤维板加固技术在某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粘结碳纤维布加固方法在某工程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具体应用,以及加固后现场静载荷试验的结果,并对加固效果进行了评价.粘结碳纤维布法加固结构梁板的工程实例与相应的结构静载试验真实数据,可为以后的加固及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用碳纤维布(CFRP)加固公路旧桥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荣  吴江  王瑞林  赵仙芳 《甘肃科技》2004,20(4):31-31,28
本文对碳纤维布加固公路旧桥技术的加固机理、计算要点和加固工艺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郑照东 《科技信息》2013,(15):378-378,440
旧桥加固技术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固评价则很好的对加固效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分析,从而更好的指导加固技术。本文对加固桥梁的评价方法和具体内容作了简要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0.
旧桥加固技术浅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颜志华  王起才  赵旭峰 《甘肃科技》2003,19(10):124-125
通过一工程实例,简要介绍粘钢加固、碳纤维加固和体外预应力加固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论的"先天"不足和日益增长的交通量,使曾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出现了诸多病害。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对某一典型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的各构、部件进行现场勘查和全面检测,并根据技术状况评定结果提出合理必要的养护建议和治理措施,为同类型的桥梁检测评定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的桥梁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钢筋混凝土梁桥的受力特点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桥安全性评价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用“加权平均型”模糊综合评定方法评定桥梁的安全性等级.该评定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在役钢筋混凝土梁桥的安全性状况,可以为桥梁结构的维修加固提供决策依据,评价结果简单直观.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得到一个简捷、实用、可靠的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设计值的计算公式,结合48片试验梁的试验数据,对常见的九种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基于评价分析结果,首先选取与试验结果相比计算准确度较高且便于应用的计算模式,然后对计算模式进行修正以满足桥梁设计的要求,最终得到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设计值的计算公式。给出两个体外预应力筋加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极限应力计算示例,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可供桥梁加固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结构综合评估系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钢筋混凝土桥的老化问题非常普遍。北京地区已有许多钢筋混凝土桥被列入危桥 ,亟待评估和处理。在对 30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进行现场调查、测试 ,和对 3根已拆桥面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的基础上 ,建立了在用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结构耐久性、安全性和适用性的多层次评估模型和评定方法 ,并完成了相应的的计算机评估系统。对 17座在用桥梁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与实际损伤情况相符。该系统可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的养护维修决策 ,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既有桥梁技术状况评价及检算系数Z1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模糊数学基本原理,提出将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应用于桥梁技术状况及旧桥承载力检算系数Z,的定量评定。对于桥梁技术状况的评定,依据各构件的破损状况采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其评分,并由桥梁各构件的相对重要性给出评判权重,从而得出桥梁技术状况以评分值表示的评判结果;对旧桥承载力检算系数Z,的评定,从主要受力构件或者权重较大的构件出发,建立由裂缝宽度、钢筋锈蚀率和混凝土截面损失系数等影响因素为评价指标的评价集,得出以百分制表示的Z,的确切取值。  相似文献   

16.
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碳化可靠度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讨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碳化机理及碳化深度模型,给出了适合于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可靠度分析的混凝土碳化深度表达式.以混凝土碳化至钢筋表面作为结构的耐久性失效极限状态,建立了以现时刻为分析时间起点的混凝土碳化可靠度分析及剩余碳化寿命预测模型,并研究了其实用近似计算方法.以一座实际钢筋混凝土桥梁为例,对其碳化可靠度及剩余碳化寿命进行评估,为该桥的维修加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的解决在役混凝土梁桥耐久性评估问题,提出基于博弈论融合的评估模型。首先,综合考虑桥梁所处地区环境及桥梁本身的特点,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其次,在充分考虑指标间影响的基础上,依据DEMATEL-ANP计算主观权重,同时利用DEMATEL法直观展现指标因果关系;然后,利用博弈论的均衡理论,融合主观权重与CRITIC客观权重,再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确定桥梁等级;最后,结合多座在役混凝土桥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桥梁耐久性与实际状况一致,准确度高,且与传统评估模型相比,该模型不仅更为准确,还可充分考虑指标间影响关系并以指标因果关系为后续维修顺序提供依据,使其更贴合实际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桥梁结构也往公轨两用方向延伸发展,给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带来缓解,同时,也对公轨两用桥梁检测及荷载试验带来了挑战。通过介绍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荷载试验控制计算方法,取得荷载试验各工况理论控制结果,包括桥梁的内力、变形、频率、振型等,与荷载试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进行了准确评价;系统研究了公轨两用钢桁架斜拉桥荷载试验计算及评价等方面内容,给出了具体指导方法,为今后同类型桥梁荷载试验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在役RC桥梁耐久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层次分析法(AHP)应用于评估中,以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RC桥梁)耐久性为评估目标,确定以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氯离子侵蚀、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混凝土质量和混凝土损伤为评估指标,建立了评估模型。通过对比判断矩阵确定耐久性指标权重并进行修正,实现了不同桥梁由于各指标不同损伤程度而在评估时采用不同权重。运用变权模糊综合评估原理进行了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上部结构的耐久性评估。结果表明,基于AHP的在役RC桥梁耐久性评估,能根据桥梁状况定量评价桥梁上部结构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0.
用碳纤维加固桥梁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既有桥梁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加固,而碳纤维加固结构技术由于其施工便 捷,且又不影响原结构的外观,加固效果又优于传统的结构加固技术,因此正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加固中,对某桥梁加固前后的现场动静载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桥梁经过碳纤维加固后,其承载能力与延性均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其成果比试验室中模型试验结论更具研究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